引进红会 纾缓社会苦难

辛亥革命网 2014-06-25 00:00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徐晶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辛亥革命起义战事的硝烟中,中国红十字会各医疗队舍己救人,疗伤埋亡;在战火连连、天灾疾病侵扰下,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慈善团体,红

  在中国历史上,辛亥革命实属开天辟地。鲜为人知的是,中国红十字会虽然早于辛亥革命萌芽,但它正式命名,也是自辛亥革命始。

  令人敬佩的是,在辛亥革命起义战事的硝烟中,中国红十字会各医疗队舍己救人,疗伤埋亡;在战火连连、天灾疾病侵扰下,作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慈善团体,红会也尽其所能从事社会救济工作,解危济贫,纾缓社会苦难。可谓功绩卓著。

  据统计,辛亥革命期间,各地设立分会并建立分会医院,总会及各地分会治愈伤病军民达万余人。此外,民间还有各种慈善组织也相继自发加入救护行列,开展人道救援,参与战地救护。

  1911年的辛亥革命,使得中国红十字运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壮大。

  孙中山译著推介红十字会

  1896年,孙中山留居伦敦,他结识了伦敦红十字会的柯士宾医生。柯士宾医生曾著有《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一书,在他的邀请下,孙中山将此书译成中文。在译序中,孙中山表达了自己对红十字会的理解:“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而济人之术则非人人知之。不知其术而切于救人,则误者恐变恻隐而为残忍矣,而疏者恐因救人而反害人矣。夫人当生死俄顷之际,施救之方,损益否当,间不容发,则其理不可不审求也。此泰西各国通邑大都,所以有赤十字会之设,延聘名师,专为讲授一切救伤拯危之法,使人人通晓,遇事知所措施;救济之功,成效殊溥。近年以来,推广益盛。”

  《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是孙中山唯一的一部译著,向中国人介绍了红十字运动,起到启蒙的作用。1904年3月5日上海《申报》发表的社论《中国宜入红十字会说》中就提到:“孙文所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亦颇有用。”

  1904年,为救助日俄战争中受害的同胞,上海沈敦和等人,商准各国领事,联合英、法、德、美各中立国人士,于3月10日,也就是那篇社论发表后的第五天,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中国红十字会前身)。1907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改名大清红十字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正式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标志着中国红十字会由此跨入新的历史时期。

  首次征集会员捐款施救

  武昌起义后,很快得到各省响应,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各地起义新军与清军的抗争迭起,战火蔓延至各省。新命名的红十字会很快投入救死扶伤的行动。

当年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车

  当时的红会,力量还很薄弱,红会救护人员不敷调遣。为了有效开展战事救护,红会积极联络在华各国教会及教会医院,作为红会临时救护机构,会同协办救护事宜,会同筹备捐款,组织救护医队,开赴战地,并在各地设立分会或临时医院,就地开展施救工作。

  同时,当时董事会议决征集会员充实捐款,以捐25元为正会员,200元以上为特别会员,1000元以上为名(荣)誉会员。制造佩章,刊印凭照,由理事长签发。十来天时间里,红会会员就增至千余人。中国红十字会征求会员,正是从这一年开始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