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扑灭东北鼠疫纪事(3)

辛亥革命网 2013-05-23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王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0年的中国东北,爆发了一场惨烈的鼠疫,死亡了6万人,成为全球焦点。清政府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全力以赴,任命陆军军医学堂帮办、毕业于

伍连德

  伍连德在东北大鼠疫时采取的隔离法是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将病人和疫区隔离起来,以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流行的大规模尝试。

  伍连德采取的隔离法分两部分:一是将鼠疫病人、疑似病人及密切接触者隔离起来;二是将流行中心哈尔滨傅家甸和外界隔断。这样不仅隔离了病人,同时将潜在的病人也隔离起来。

  各级政府对于这个隔离方案没有异议,为了保证鼠疫不扩散,是可以用牺牲傅家甸两万多人为代价的,伍连德完全可以下令彻底封锁傅家甸,任其自生自灭,也算是用较小的代价换取控制鼠疫的成功。但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防疫委员会总部也设在傅家甸,与疫区人民同生死共患难,并由官府提供所有的费用,负责该区两万多居民的生活。

  半日之间,傅家甸两万多居民与外界完全隔绝,哈尔滨的俄国人居住区和东北其他疫区也相继效仿。为了消灭鼠疫的感染源,伍连德力主焚烧鼠疫病死者尸体,此举有违入土为安的传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清政府为了大局,下特旨予以批准,此举导致整个北中国掀起了一场用现代科学来抗击鼠疫的运动。

  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躲避鼠疫

  清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开始形成了组建卫生防疫组织的共识。成立中央卫生会,开始组建全国性防疫组织,各地的防疫机构相继建立,各种防疫规范也相继出炉。由于政府重视,态度开明,民间舆论界受到鼓励,大力进行防疫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提倡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躲避鼠疫。各报开辟专栏或连续刊载预防鼠疫的相关知识,号召改良传统不良生活习惯,甚至从国家民族存亡的整体高度来看待卫生问题,开始在社会上树立科学的卫生观念。

  社会团体积极配合清政府的防疫措施,也相应地成立了各种民间防疫机构。民间积极筹措防疫款项,帮助政府共渡防疫难关。在这场和鼠疫的战争中,人们的公共意识空前增强,科学开始深入人心。

  隔离开始后,各地严格坚持下去,结果在百日之内,鼠疫绝迹。东北大鼠疫死亡6万多人,只是之前印度鼠疫流行时一个礼拜的死亡人数。

  科学的胜利

  在鼠疫流行中和流行结束后,伍连德对这次鼠疫进行了详细的流行病学调查,不仅将鼠疫的传播途径搞得相当清楚,而且找到了最初的病例。这场鼠疫大流行的源头被精确地定位在俄国大乌拉站的一间华人工棚里,使得东北大鼠疫不像其他鼠疫大流行那样有很多疑问,甚至连是不是鼠疫都争吵不休。

  伍连德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认定鼠疫还会再次出现,于是坚守哈尔滨,苦心经营鼠疫防疫,1920年,鼠疫果然卷土重来,由于准备充分,得以在鼠疫早期进行防疫,第二次鼠疫流行很快被控制住了,至此第三次全球大鼠疫再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流行。

  在东北第一次和第二次鼠疫流行中,伍连德先生用科学为武器,秉持科学理念,不仅以科学的方法全力防疫,而且和各种迷信及不科学的旧习俗进行坚决的斗争,在防疫措施上毫不妥协和让步,使得东三省大鼠疫的防疫史成为一部科学的历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