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义之城”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网 2011-10-07 00:0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张春雷 夏静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百年前的武汉,列强盘踞,民不聊生。百年后的武汉,已发展成为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科教大市和交通枢纽之一。辛
 

  百年前的武汉,列强盘踞,民不聊生。

  百年后的武汉,已发展成为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成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科教大市和交通枢纽之一。

  辛亥革命后的百年中,武汉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精神积淀下来融入到城市的血脉中?

  沧桑巨变

  “在京汉铁路线,于长江边第一转弯处,应穿一隧道过江底,以联络两岸。更于汉水口以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至将来此市扩大,则更有数点可以建桥,或穿隧道。”

  这是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的规划。关于未来中国的发展,孙中山提出了自己的“浪漫”构想,却被当时国内外不少人斥之为“空想”。而孙先生的“隧道过江”设想,也曾被一些外国记者讥为不合时宜的空谈。

  孙中山去世后,“过江梦想”却一直萦绕在武汉的上空从未散去。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成立铁道部武汉大桥工程局,并责成国家八部委调集全国力量,为长江大桥建设服务。1957年10月15日,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天堑变通途。

  改革开放后,武汉经济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伟人的“隧道过江”设想最终成为现实。2008年12月28日,“万里长江第一隧”成功贯通,武汉步入“江上通桥、江中行船、江底穿隧”的“三维”时代。

  从“隧道过江”梦想规划到长江大桥通车,再到长江隧道的贯通,伟人的百年设想在武汉一步步实现。

  如果说桥梁隧道建设是武汉城市发展的一个见证,那么类似的沧桑巨变的历史见证在江城随处可见。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昔日首义之区的武汉,现在已成为中国中部的中心城市,共和国的工业脊梁、科教大市、交通枢纽之一,在党中央“中部崛起”发展战略中发挥战略支点作用。

  辛亥革命百年后的今日武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环境优美,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山水园林城和优秀旅游城市。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为武汉精心设计的现代化建设,这些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无法着手的宏伟蓝图,在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已经成为现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