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时期黎平的社会氛国

辛亥革命网 2011-03-21 00:00 来源: 作者:曾 祥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辛亥革命给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动,但它的,辛亥革命时期黎平的社会氛国,
 

   辛亥革命给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震动,但它的发生与一定的时代情绪、社会氛国密切相关,不研究这一特有的时代情绪和氛国,很难理解辛亥时期出现的种种复杂现象,也难以理解这一革命的本身。本文拟从那个时代黎平社会氛国分析人手。对辛亥革命在偏远地方的发生和影响作一些初浅的勾勒,从其中一些很有意味的事中对众所周知的道理给予一点说明。

一、忧国忧民意识的加深和发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全国各地一样,黎平地方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各族人民不断举行起义反抗当局的腐朽统治。1905年以后,由于地方官吏以推行“新政”为名,强行勒索,使侗乡人民生活进一步恶化,导致以“抗捐”、“抗税”为主要内容的反抗斗争不断发生。当地局势是“官吏曾莫敢谁何,黎府全土已大震荡,其声威可止小儿夜哭,乱象已成,善后无术……”空前的民族危机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使整个社会普遍存在深深的忧患情绪。为国家民族前途而忧心忡忡者,既有走出国门的知识分子,也有普通的少数民族群众,前者如周伯良(又名周培桥),他毕业于贵州政法学堂,1906年10月东渡日本,参加孙中山先生组织的中国同盟会,1907年圆到家乡黎平后,在乡村进行实地调查,著成《黎平黑暗之泣告》一文,向社会揭露黎平各族民众悲惨的生活状况,并控诉到:“黎平何冤而沦落此悲境哉,黎人何罪而陷此地狱哉。”后者如:潘老寨的侗族歌手解鸿犹编了《嘎辛亥》,歌词唱道,“国政无主天下乱,百姓度日苦难当。六月无雨闹干旱,牛羊瘟死丢河滩”。而侗歌《辛亥革命歌》中唱道, “年景动乱百姓遭的这般苦,长夜茫茫何时才能见太阳”。    正是社会中存在着普遍的忧患意识,革命思想遂能在黎平地方生根发芽,故自治学社在黎平的宣传、组织很快产生效果。

二、黎平的光复 

  1907年贵州自治学社成立,而黎平的哥老会在周伯良、张德馨(佩兰)、周仲良、曾宪谟、程志鼎、张明德、谢华轩等领导下,也尊崇“建设贵州、结合西南,以参加恢复中华”的宗旨,成立了自治学社。他们利用此公开的身份和合法手段,在黎平展开宣传工作,制造革命舆论,并以黎平为中心,向黎平所、黎平寨、中朝、潘老、永从、水口、洪州等发展其组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