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的海洋科学家毛汉礼

辛亥革命网 2013-04-0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毛汉礼1954-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以后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任职,历任该室(所)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
 

  毛汉礼1954-1988年在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以后为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任职,历任该室(所)副研究员(1954-1963)、研究员(1963-1988)、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57-1984)、副所长(1978-1984)等职务。中国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毛汉礼(1919年1月25日-1988年11月22日)。浙江省诸暨县赵家毛家园(今赵家镇)人。幼年家境贫寒,全家积极耕耘方得温饱,无力供养子女接受中、高等教育。毛汉礼自幼随家人下地劳动,深感劳动人民创造财富之不易,立志刻苦读书,为将来走“科学救国”道路创造条件。在他的努力争取下,1938年终于全靠奖学金以优异成绩完成正规的高中学业,并于当年考取了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但由于家庭无力支付学费,不得不申请暂时保留学籍一年。这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时期,浙江省大部分国土沦为敌占区,浙江大学只得内迁广西宜山。毛汉礼求学心切,1939年不顾旅途艰险,背着行李,餐风露宿,徒步长途跋涉3000余里,终于去广西宜山找到了学校就读。以后又随学校迁至贵州青岩,再迁贵州遵义。经过4年的艰苦奔波和半饥半饱的学生生涯,1943年全靠公费(林森奖学金)读完了大学,并以成绩优良留校就读研究生兼助教,继续深造。

  毛汉礼在浙江大学史地系地理专业读书期间重点学习了气象学。他因此经常接触老一辈气象学家竺可桢校长和涂长望教授等。他的刻苦钻研、努力向上精神博得了竺校长的赏识,1943 年秋天介绍他到四川北碚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任助理员。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随该所迁回南京。1946年夏天,毛汉礼考取了教育部招收的公费留学生。经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所长赵九章的介绍,于1947年8月赴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Scripps)海洋研究所进修海洋学。经过4年的刻苦攻读,至1951年8月,先后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他备受鼓舞,在取得学位之后马上申请回国,为社会主义祖国效力。但当时美国政府却以他们“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朝鲜正处于交战状态”为借口,不予放行。为了生活,他只得暂时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谋得一个研究副教授职务,用节省下来的薪金,聘请律师,运用法律手段与美国移民局进行斗争。这场官司从地方法院一直打到最高法院,历时3年之久。在此期间,他还通过中国的家属写信给周恩来总理汇报情况请求援助。1954年夏,周总理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上揭露了美国政府无理扣留中国留学生和科技人员的丑恶行径,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美国才不得不解除了毛汉礼回国的禁令,批准他离境。但在他离美前夕,美国政府还不死心,无耻地引诱他去台湾,又遭到毛汉礼大义凛然的拒绝,1954年8月他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实现了多年的夙愿。

  毛汉礼回国之后,立即来到新中国惟一的海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即海洋研究所前身)。经副主任曾呈奎和山东大学海洋系系主任赫崇本介绍,任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生物研究室副研究员,领导该室海洋环境组工作。1957年他与日本著名海洋学家吉田耕造合作的《一个大水平尺度的上升流理论》,被同行公认为是研究上升流的经典著作之一。1959 年1月该室扩大为海洋研究所时,他改任为物理海洋研究室主任,1963年8月晋升为研究员,1978年又晋升为副所长,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1984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 任青岛市老年海洋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长。

  毛汉礼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任职期间,还先后兼任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海洋组成员,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海洋专业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学科组成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及其下属的水文气象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海洋学报》与《海洋与湖沼》学报副主编,国际大地测量及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委员及其下属的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中国委员会主席,中美海洋渔业科学技术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山东省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五届常委、六届委员。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和青岛市老年海洋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长等。毛汉礼在担任上述众多专职与兼职期间,施展专长、竭尽心力做了大量工作。

  毛汉礼勇于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在国家历次制定海洋科学规划时,积极发表文章,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与建议。在执行“12年科学发展规划”时期,他主持了“规划”中国内首次大型海洋调查——“渤海及北黄海西部海海洋综合调查”;继又以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技术指导组组长身份,全面参加领导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编辑出版了《全国海洋综合调查资料汇编》、《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海洋图集和潮流图集》和《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报告》。这项工作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嗣后,他又组织领导了国家规划中的许多重大海洋调查研究课题,诸如“黄、东海大陆架综合调查研究”、“黄、东海环流结构与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等。这些调查,为中国海的自然环境和海洋科学的不断开拓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组织领导的科学院重点项目共完成论文30余篇,其中《东海环流结构中的两个主要分量》和《黄、东海水文物理学的调查研究》两篇论文,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博得好评,分别获得1985年中国科学院一等奖和二等奖。他翻译出版了100多万字的英、美经典海洋著作,为培养海洋科技人才提供了教材。毛汉礼首次提出浅海跃层的研究方法,系统阐明渤海、黄海、东海的水文特征概况,还对长江江口和杭州湾的海水混合扩散进行—了详尽的研究。论著有《海洋科学》、《中国近海温、盐密度的跃层现象》等,译著有《动力海洋学》等,共计500余万字,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奠基人。

  毛汉礼为发展中国海洋科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他领导的研究室共推荐了30多人出国留学,培养出各类高科研人才60多人,有些已成为国内外知名科学家。

  他晚年虽然患病,但为完成国家对外学术交流任务,曾多次赴美、加、日、澳、德、法等国开会、考察和讲学。著、译作丰硕。几十年中,在中国外共发表了40余篇(册)论著、译作、调查报告与科普读物,为中国建设“两个文明”和振兴海洋科学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同行誉为中国海洋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被列为《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知名科学家(设有专条)。1988年11月22日,病逝于青岛。

  作者简介:王桂云,男,1932年4月生,原籍文登市,现居青岛市,原任青岛市博物馆副馆长,1992年离休,高级经济师,青岛市十大藏书家,山东省十大书香人家,社区公益之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