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的开放:从私家花园到公园

辛亥革命网 2010-11-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权伟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世纪后半叶,随着四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西方人将其旅游文化植入中国,逐渐兴建新兴的旅游娱乐空间,其中影响最大,政府投入最多的就是公
  人类最早有记录的私家花园是在公元前1500年的埃及法老墓中的壁画,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追求天然之趣,把自然的美与人工的美高度融合,把艺术的境界与现设生活融为一体,和西方的私家花园一样,注重对艺术和自然的表达,呈现出人类对美及城市生活品味的追求,反映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文化的阐释。近代以来,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私家花园的建筑方式传入中国,与中国古典园林建筑逐渐融合,形成具有中西审美特征的私家花园。随着辛亥革命的民主思想的传播,雅文化下移,逐渐建成许多对公众开放的公园,成为人们娱乐的主要场所。

  一、晚清时期的私家花园

  19世纪后半叶,随着四方殖民势力的入侵,西方人将其旅游文化植入中国,逐渐兴建新兴的旅游娱乐空间,其中影响最大,政府投入最多的就是公园。中国最早的公园是1868年8月由英美租界在上海建成的外滩公园,时称“公家公园”。然而这些外国人兴建的公园,却明确规定华人不得入内。这一规定引起了无数华人和爱国人士的愤慨。1880年代,上海陆续出现了一批以营利为本、对公众开放的私家花园。这些私家花园中,比较有名的有申园、西园、张园、徐园和愚园。这些有私人兴建的对外开放的经营性花园,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部分是别墅式的,以住宅为中心,其布局与江南古典园林并无二致,在风格上保持了古典园林小桥流水、山石水榭、亭台楼阁、珍奇花木融于一体的传统风格。华人兴建的私家花园首先在上海得到发展,随后在各通商口岸和发达的大中城市流行开来,逐渐风靡全国,为中国人开拓了广阔的休闲娱乐空间。

图1:晚清上海最著名的营利性私家花园——张园

  二、民国时期的公园

  辛亥革命以后,中华民国成立,南京临时政府为了让广大民众感受到新政府的民政,大力发展市政,以扩大公共旅游娱乐空间,开放或改造后开放前清遗留的私家花园,以满足公众的娱乐需求。这使中国旅游娱乐空间在经济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得到拓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进一步走向开放的标志。

  民国时期的公园,是中国公园发展逐渐本土化的重要阶段。这时期,许多公园都附设动物园,这是民国时期公园建设的普遍模式。这是公园在中国本土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使人们在游园的同时获得一些知识,也就是说,人们将户外自然状态的旅游娱乐空间浓缩为狭小的空间,间接接触自然,在娱乐中集中系统地接受自然常识。

  民国时期,一般有政府建造的公园或多或少还是政府宣传国家观念、培养民族主义、教化民众的场所。因此,公园成为“养成一般强健国民”的基地。例如在1925年建成的北京京兆公园,园内除了有游乐设施外,还有世界园,里面有中国地图。最能代表其意识形态宣传的是其中的一副对联:“要有国家思想,须具世界眼光”。在1925年孙中山死后,曾经一度兴起孙中山崇拜,公园设计方面也曾经形成过全国性的中山公园建设运动。许多大中城市的公园,直接改名为中山公园。新建中山公园在1930年代更是蔚然成风。据统计,从1925年到1949年共建有中山公园竟达267座之多,其中广东以57座高居首位。这充分说明国民政府宣传孙中山取得了一定的实效,而获益更多的是民众,他们在这个运动中获得了更多的休闲娱乐的空间。

图2:中山公园前景

  三、新中国成立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所有的公园都归人民所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都根据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人文景观,兴建各种具有特色的公园,游公园成为了一种很平常的活动。除了在市区里兴建公园,国家还大量兴建国家级森林公园。这是国家林业局在森林景观特别优美,人文景物比较集中,观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具有一定的区域代表性,旅游服务设施齐全,有较高的知名度,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的场所专门许可建立的。自1982年,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获得批准成立到2009年,全国已经有71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

图3:中国国家森林公园专用标志

  从晚清的私人花园到现在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我国的公园建设已经完成了由人工置景到直接向自然取景的飞跃,人们在闹市中开辟静谧的场所到回归大自然,从而获得了一种更富诗意的栖居。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