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社:第一个自然科学社团

辛亥革命网 2010-11-15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权伟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14年6月,中国科学社由留美学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创建,1918年迁回国内。 ,中国科学社:第一个自然科学社团,
  1914年6月,中国科学社由留美学生在美国康奈尔大学创建,1918年迁回国内。它是中国第一个综合性的自然科学学术社团,自成立之日起就一直致力于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促成近代中国科学的产生、发展与兴盛,为中国现代科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科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一、中国科学社初创时期

  1914年夏天,在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的任鸿隽等几个中国学生在某日晚餐后聚集在一起闲谈,有人提出中国缺乏科学,希望能刊行一种杂志来向中国介绍科学知识,以此为祖国效力。这个提议立即得到了一致赞同,这几个学生就筹集资金,用来做发行《科学》杂志的经费。中国科学社就是为了发行《科学》杂志而组织,入社须交经费五元,作为发行杂志的资金。不到几个月,入社社员达到70余人,收到的稿件也充足,《科学》杂志在1915年1月份创刊。

图1:我国杰出的科学事业组织领导者,中国科学社创始人——任鸿隽先生

  随着《科学》杂志的发行,社中成员感到要谋求中国科学的发达,单单发行一种杂志是不够的。因此,1915年10月25日,经过了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方面商讨,通过了中国科学社社章,推举任鸿隽(社长)、赵元任(书记)、胡明复(会计)、秉志、周仁五人为第一届董事会董事,中国科学社正式成立。

图2:中国科学社第一届董事会合影(1915年10月25日,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8月3日)

  二、从惨淡经营到科学社团的领头羊

  1918年,随着社员大多数毕业回国,中国科学社会也随之迁回国内。中国科学社迁回国内之初,分别在上海的大同学院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设立临时社所。正在此时,中国科学社面临消亡的窘境:老社员不再热心社务,新入社的又很少,国内的社会环境更不利于中国科学社的生存与发展,甚至连《科学》杂志也面临稿荒。在这种条件下,中国科学社的生存,还是得益于它有一个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的,热心于社务发展的领导群体。任鸿隽先生从1918年底,先后在广州、上海、北京、武汉等地历访支持中国科学事业的各界名人,进行募捐;通过胡明复等人的努力,蔡元培支持的北京大学每月资助200元,使《科学》杂志能够继续出版。还得到了张謇的支持,北京政府财政部拨给一所房产,使得中国科学社有了固定的社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