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

辛亥革命网 2010-11-13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郭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银河”、“银河—II”、“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的研发成功让中国一次又一次地站在巨型计算机研发的国际前沿。 ,“
 

  巨型计算机即一种超大型的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承担重大的科学研究、国防尖端技术和国民经济领域的大型计算课题及数据处理任务。它的研制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实力。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银河”、“银河—II”、“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的研发成功让中国一次又一次地站在巨型计算机研发的国际前沿。

  “事实上,当时大家把这台机器叫做‘争气机’,就是要争口气,争出民族尊严,不让外国人卡住我们的脖子。”曾参与研制“银河”巨型计算机的李思昆教授如是说。

  没有巨型机,我们尖端课题研究的数据和资料只能拿到发达国家去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费用高昂不说,还得处处受制于人。“中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巨型机。”面对没有巨型机给我国科学研究和国防技术研发等尖端领域带来的巨大限制,邓小平同志决心由中国自主研制巨型计算机,而坐落于湖南长沙的国防科技大学承担了这一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

  每秒1亿次一次不少,6年时间一天不拖,预算经费一分不超。这是当年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慈云贵教授向国家立下的军令状。从1978年开始,从立下军令状的那一天开始,慈云贵教授带领着一群有着军人素质的科研人员日夜奋战,顽强拼搏,依靠自主创新攻克了数百个技术难关,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总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们:要为祖国争口气。

  1985年12月,中国首台巨型计算机经过12天连续拷机,主机运行289小时任务无一故障,顺利通过国家鉴定。1985年12月22日,一个值得载入历史的时刻,中国第一台每秒运算1亿次以上的巨型计算机在长沙研制成功。研究人员为其取了一个动听的名字——“银河”。当年的军令状,我们完成得很漂亮,不仅一天不拖,还提前1年完成任务。中国从此成为继美国、日本后世界第三个可以独立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图1:中国首台巨型计算机——“银河”

  1987年3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又踏上了新的征程,这次他们接到的任务是与国家气象中心一同研制一台可以用于中期天气预报的巨型计算机。经过5年的艰苦攻关,于1992年11月研制成功,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银河—II”。这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台面向大型科学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巨型计算机系统,运算速度达每秒10亿次,主要用于天气预报、核物理、计算流体力学等领域。“银河—II”的研制成功也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中期天气预报的国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