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科学技术进化历程

辛亥革命网 2010-08-06 00:00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邹波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人60年筚路蓝缕,上下求索。从两弹一星到太空行走,从首条国产地铁到动车组飞驰……

         1949新中国成立,政府把科学技术事业纳入到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科学研究、科技教育和经济产业在发展中有计划的配合,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

         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初步形成一个大体配套的近代工业技术体系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又及时地向“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目标迈进。

         1956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发出“向现代科学技术大进军”的号召,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宣布繁荣文学艺术和发展科学技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制定了《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这个规划所确定的57项重点研究任务、616个中心课题和12个重点项目,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起来的新科学技术涵盖其中。

         尽管有1957年“反右运动”的挫折,这个规划还是提前5年于1963年完成。1962年研究机构已增加到1296个,专门从事研究的科技人员达20万人,其中高级研究人员2800人。原子核物理学、无线电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学、空气动力学、控制论、自动学、技算数学、基本有机合成、稀有元素化学、地球化学、沉积学、海洋学、地球物理学、生物理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等新学科在科学院系统被重点发展,国防科技部门的现代化武器装备研究和工交系统技术开发得以初步发展。

    建国初期国防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由于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国防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形势严峻,朝鲜战争的战火烧到中朝边境,美国第7舰队游弋台湾峡,美国协防条约国从海上形成对中国的包围态势,接着又加中印边界上的武装冲突和中苏边界上兵戎相见。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得不以巨大的开支用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即使在三年经济困难和十年“文化大革命”动乱时期都没有放松国防科学技术的研究,终于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出原子弹、火箭和导弹。

         通过这些科学尖端武器的研制,国防科技系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掌握了一批尖端技术,但是民用工业的设备和技术直到1970年代末还基本停留在苏联援建项目及其更新的水平上。

         中国科学家自主创业

         196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科学家在基本被封锁的条件下取得过一批重要的成果。例如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的有生物活性的牛胰岛素,在“陆相生油”的理论指导下发现并开发了大庆油田,首创优选法并大规模地推广这种计算方法的工业应用,特别是成功地实现了原子弹爆炸、导弹发射成功和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中国科学家以及工程师在整个科研过程中,经受了思想改造的困惑、反右扩大化的伤害、三年自然灾害的困苦、苏联反目的艰难以及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但他们以其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民族责任感实现了国家和人民的宏愿。所有这些都大大提高了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科学事业创业者们不可磨灭的奠基性贡献。

         科学技术转向以经济建设为发展主要目标

         在中国发生的那场史无前例“文化大革命”,不仅由于十年停顿而使中国科学落后至少20年,而且丧失了一代青年科学家。

         文化大革命后,由于国际环境趋于和平,国家工作重点也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自然成为发展科学技术的主要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中美复交和中苏和解使得国际孤立的境状基本改变,“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使得国内政治稳定下来,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全会决定把国家的战略重点从阶级斗争转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适应新时期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适时地被提出来。

         中国科学技术事业重新恢复生机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给了中国科学技术事业重新恢复生机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市场机制的确立又为科技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国际间的合作和竟争也随着开放的扩大而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动力。

         从1984年开始中国科技界进入了改革开放发展的探索时期,利用社会的需求引入竞争和流动的机制,以多种形式为社会和经济服务,将主要力量投入到国民经济的主战场,以加快中国科技自身发展的步伐,追赶迅速发展的世界科技潮流。

         中国科学家力争能独立地研究和解决一批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农业、能源、自然资源、环境、自然灾害和人口与医疗保健中提出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在跟踪、发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材料技术等高技术的同时,通过基础性研究对其中一些单元技术做出重大突破,填补一些重要前沿领域和边缘学科空白或加强其薄弱部分,并发展若干重要的边缘交叉科学科;在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的某些优势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面向新的世纪,当代中国科学家正在以自己的全部身心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以造就一个中国科学事业的创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家的贡献为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和综合国力的增强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们也应当对自己科学现状有清醒的认识,中国目前还少有开拓新领域和与国际同行并驾齐驱的研究工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