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50年来科技事业不断进步(2)

辛亥革命网 2010-08-06 00:00 来源:腾讯科技 作者:腾讯科技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年来,是社会主义事业伟大实践的50年,是西藏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50年,是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的50年。 ,西藏50年来科技事业

(五)民生科技工作迈上新台阶

科技推动了农牧业的大发展、大跨越。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西藏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科技兴农是科技工作者的首要任务,也是西藏农牧业获得稳定发展的可靠保障。西藏的广大农牧业科技工作者,大力引进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加速了种植业结构调整。在农牧业科研方面,开展了农牧业资源调查、土壤普查、良种选育、耕作方式改革、规模化栽培、中低产改造、旱作技术等科研技术推广工作。实施作物品种更新工程,冬小麦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试种和示范工作,到20世纪70年代全区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推广和播种,成为西藏第二大作物,至今冬小麦播种面积在60万亩以上,占粮食播种面积的20%,据不完全统计,仅冬小麦良种一项为西藏增产粮食10万亿千克。推广种植冬小麦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的农牧业技术革命,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为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引进、培育了一批优质、高产、优良新品种,新品种的引进解决了海拔3800~4200米高寒半干旱地区青稞良种问题。全区目前正在推广藏青336、藏青148、藏油1-5号、青油17号等一批良种。实施的西藏青稞β-葡聚糖生理功效提取利用技术及其功能食品开发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育成了世界上β-葡聚糖含量最大的大麦新品种。全区实现了主要农作物品种三次更新换代,正在进行第四次品种更新换代工作。在全区不同生态区域设立了37个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点。进行了综合技术组装配套研究与示范,引进示范蔬菜无土栽培、食用菌驯化等20余种农作物新品种和技术,使一批优良作物品种迅速得到推广应用。

实施的“冬小麦万亩千斤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青稞万亩千斤高产栽培研究与示范”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平均亩产量分别达到538千克和540.53千克,首创了西藏大面积综合高产栽培最高产量记录。西藏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是西藏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草原面积近83万公里。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相继实施了“黄牛改良”、“绵羊改良”、“牦牛本品种选育”、“优质牧草品种引进试验”等一系列研究、示范、推广工作。经过30年来的示范推广,目前,累计改良黄牛总数达到25万多头,产奶量比当地牛提高3~7倍,新增产值5.39亿元,纯收4.32亿元。累计改良绵羊60多万只,产生经济效益9000多万元。1998年以来,实施优良牧草品种引进与试验示范,先后从国内外引进300余份优良牧草品种,筛选了40余份适应西藏不同生态条件的牧草品种。“牦牛胚胎移植”项目

在海拔4200多米的西藏当雄县取得重大突破,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有11种牲畜烈性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西藏能源资源的研发利用成效显著。西藏民主改革以来,在西藏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西藏积极开展了光伏应用推广工作。在解决广大无电藏族农牧民的生活用电和通信、广播电视的电源供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能源利用由最初的水力、煤、石油等开发逐步扩大到对地热、太阳能、风能等能源资源的利用研究。西藏的太阳能研究、开发、利用是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主要是以光热为主,20世纪90年代进入了较快发展时期。西藏已经建立了县级独立光伏电站7座,乡级光伏电站、风光互补电站300多座,户用太阳能光伏电源、风光互补电源约10万套。这些太阳能、风能等能源项目的实施对当地政府、企业、邮电通讯、广播电视、当地农牧民群众的照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1990年开始,国家先后在西藏实施了

几个影响力很大的光伏发电项目,如“西藏阳光计划”,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部)的“无水能无电县电力建设计划”,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电力部共同投资的“西藏阿里光电计划”,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以及国家发改委的“送电到乡”工程,《西藏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西藏薪柴能源替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等。此外,还有青藏铁路、气象台站、光缆通信以及部队、武警、公路系统等也都大量采用光伏发电。到2007年底,西藏光伏发电的累计安装量已经达到9MWp,约占全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70MWp的13%,居全国第一。2002年,西藏实施“送电到乡”工程,在那曲共建造10座风/光互补电站,西藏自治区共推广太阳灶约25万台,太阳热水器约30万平方米,被动式太阳房约40万平方米,太阳能温室约300万平方米。2001年通过借鉴内地成熟技术,西藏能源研究示范中心在拉萨近郊结合太阳能集热、保温技术,研制成功了适用于西藏的沼气池型。截止2007年,全区农村户用沼气累计发展到2.5万余户,年产沼气960多万立方米,节约标煤近6800余吨。农村户用沼气的发展不仅解决农牧民的生活燃料问题,还提高了生活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