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油”到“以技术换市场”(2)

辛亥革命网 2010-08-06 00:00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瞿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原始“家底”薄得可怜,1949年,全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西方国家给我们扣上了“贫油”的帽子。,从“贫油”到“以技术换市

  采收率冲刺70%,创建百年油田

  进入2003年,大庆油田面临资源接替难、特高含水期开发难和外围增储上产难等诸多困难,对“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战略目标形成巨大挑战。

  怎样创建百年油田?增加经济可采储量成为主攻目标。

  大庆油田上世纪90年代应用的聚合物驱油二次采油技术,已提高采收率10个百分点,使聚驱年产量达到1000万吨以上。油田二次采油技术水平、应用规模和整体效益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力油层采收率已突破50%大关,比美国、俄罗斯的33%和36%高出近15个百分点。对大庆油田来说,采收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4000多万吨的可采储量;突破采收率60%的目标,就将增加可采储量近5亿吨。

  还能不能在聚驱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有两个问题最为棘手:一是聚合物需要用清水来配制,每年新水耗费量巨大;二是注聚后污水外排,浪费资源的同时,也危害环境。”王启民冥思苦想:“如果有一种分子量高、抗污水能力强的聚合物,不就可以用污水代替清水来配制吗?”他带着这个想法多次到北京、上海的高等院校和化学助剂厂请教,经过多学科联合攻关,一种适合地下条件的高分子量、抗污水能力强的聚合物投入使用。喇北西块工业开采试验表明,提高采收率可达18%,使主力油层采收率达到了56.7%。在油田全面推广三年来,节省清水7560万立方米,减排污水8528万立方米。

  按照“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方针,目前,聚驱后再提高采收率的新技术正在大庆油田试验运用,而三元复合驱,微生物驱等技术,也已经和正在系列化、配套化、集成化,“目标是采收率过65%,冲刺70%”,这将再创世界油田开发新纪录。

  闯荡世界,专啃硬骨头的看家法宝

  自1993年3月首次在海外获得油田开采权益之后,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步子越来越大,收益也越来越丰厚。

  在中国石油人“走出去”的历程中,有一种通行现象曾一度令人困惑:无论勘探还是开发,我们拿到的作业区总是最难、最差、最具风险的。极端的例子是,在签下一个极难作业区后,外方把他们认为已经毫无开发价值的另一区块捎带白送给我们,而我们随后却把这个作业区干成一块“肥肉”。

  剔除非经济、非技术的原因,中国石油人在国内油田的恶劣、复杂地质条件下,长期练就的一套把地下资源“吃干榨尽”的特殊技能,是他们闯荡世界、专啃硬骨头的看家法宝,也是以技术换市场、以技术换资源的前提。

  以荣获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的“苏丹Muglad盆地1/2/4区高效勘探的技术与实践”为例。它是由中国石油、马来西亚Petronas、加拿大SPC和苏丹Sudanpet四家所组成的联合作业公司——大尼罗石油作业公司(GNPOC)承担。项目实施中,各方协调、团队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但技术实力、队伍素质等更在不言而喻中默默地比拼。

  在联合作业公司中,外方三家打井,定井位的成功率不到50%;而由现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总地质师的苏永地负责定井位的中方28口井,每个都成功。

  之前,美国雪佛龙(Chevron)公司已在Muglad盆地经营近20年,找到4亿桶可采储量;而我们从1997年6月进入,5年左右时间就找到8亿桶可采储量。

  1/2/4区三个区块中,1、2区比较简单,4区相对复杂。雪佛龙找到的储量,主要在1、2区;目前4区的储量,都是我们找到的。苏永地介绍,我们在理论上突破了他们找油的理念,首次提出Muglad盆地具有被动裂谷盆地的属性,并创立了该盆地的地质模式和成藏模式,发展了断块圈闭侧向封堵理论,认清了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和有效储层的深度界限。通俗地说,就是把在中间找改为往两边找。一开始,外方都不接受这一思路,我们一边坚持,一边耐心做工作,最终用所发现油田全部为高产油田的结果,使他们心悦诚服。

  老外为什么服气?因为在这种同等条件下的技术比拼中,决定胜负的没有别的,只有“你找不到油田,我能找到;你找到小油田,我找到大油田”这样的“硬道理”。

  年 谱

  1949 我国原油产量仅12万吨,全国炼厂的原油加工能力仅11.6万吨,生产石油产品8万吨,石油产品自给率不足10%。

  1956 新疆克拉玛依油田投入试采;国内第一座大型炼油厂——兰州炼油厂开始建设。

  1960 大庆油田投入开发。全国原油产量达到163.6万吨,石油产品自给率提高到40%以上。

  1963 全国原油产量达到648万吨。12月,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宣布:中国需要的石油已经基本可以自给。

  1965 1960年到1965年,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和石油炼制技术的重大发展,我国的石油产品实现了三年过关、五年立足于国内的目标。

  1983 在1964年到1983年的20年间,我国原油产量从648万吨增至1.06亿吨,年均增速高达15%,几乎翻了四番。

  1985 我国原油产量达到1.25亿吨,居世界第六位。由于产量持续增长,我国石油自给有余。20世纪80年代中期,石油创汇曾是国家外汇的主要来源,1985年石油出口创汇最高,占全国出口创汇总额的26.9%。

  1993 我国再次成为石油净进口国,石油企业开启了“走出去”的历程。3月,中国石油在泰国邦亚区块获得石油开发作业权,这是中国石油企业首次在海外获得油田开采权益。

  1996 11月,中国石油中标苏丹Muglad盆地1/2/4区块,与马来西亚、加拿大、苏丹的3家石油公司共同组成联合作业公司,中国石油拥有40%的股份。这是中国石油企业第一个与外国石油公司联合投资、共同作业的海外大型项目,短时间内发现了6个新油田,新增地质储量13.97亿桶。

  1999 我国获得海外份额油300万吨。

  2003 我国境外油气勘探开发已在苏丹、马六甲、南美、墨西哥湾和中亚等地区取得了控股、参股和独立勘探开发权,控制海外份额油剩余可采储量超过4亿吨,建成原油年生产能力1300万吨。

  2008 中国石油海外石油开采量已达6220万吨,其中份额油3050万吨;中国石化海外份额油产量达901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1%。这一年,我国原油产量1.9亿吨,居世界第五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