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第五师(5)

辛亥革命网 2019-09-24 17:04 来源:任先生讲历史 作者:任先生讲历史 查看:

1939年1月,中共豫鄂边区党委抽调新四军第4支队竹沟留守处的两个中队,组成新四军独立游击大队。同年五月与与湖北省抗日游击大队一部合编为新四军挺进团。同年六月随豫南、鄂中抗日武装

  进入冬季,斗争形势急剧恶化。国民党军以五个整编师数倍于我之兵力,采用分进合击、反复"扫荡"、各个击破以及"棋盘战","穿梭战","突袭"等战术手段,向我发动疯狂"清剿",力图切断我各区联系,逐步将我从原活动区挤压出去。我各部队化整为零与敌周旋。因连续行军作战,弹药奇缺,粮食、鞋袜、服装供应困难,伤病员无处安置,非战斗减员不断增加,活动地域日益缩小,部队战斗力严重下降。十一月被迫撤出一分区,十二月底房县中坝、保康康家山战斗失利后,又相继撤出了二、三、五分区。最后只剩四分区之荆当远地区,还能容纳少量部队进行游击战争。国民党军继续向我压缩,企图歼灭我于荆当远地区。鄂西北军区部队面临着严峻考验。

  一九四七年二月,区党委和军区在远安老观窝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罗厚福率八百人留原地坚持斗争,主力部队分路转向外线作战。

  李人林部自一九四六年九月二十二日东渡襄河后,沿途消灭了钟祥、京山等地三股区乡武装,击溃了前来堵击的敌京山县两个保安中队,并与在京山北部坚持斗争的彭友德、李冠群等两支游击队会合,十月初,占领襄河边重镇多宝湾。紧接着,摆脱由鄂西北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一九九旅和新十五师以及豫鄂两省十四个保安团的围攻,进至信阳、桐柏一带,先后与在该地坚持斗争司宁淮、牛德胜、张波等部的游击队二百余人会合,组成豫鄂游击支队。这支部队在随县全歼两个保安中队,后又攻占琼家湾,击溃尾追的国民党军一个营,十二月,转战应山、安陆、京山,全歼敌七十二军工兵营一个连及一个保安中队。一九四七年二月,国民党军由东西北三面向我"进剿",李人林即率部南波襄河,进抵长江北岸,智取郝穴镇,俘敌人枪一百七十。一月二十日,乘胜渡过长江,入湖南转鄂西,在湘鄂边地区活动。

  老观窝会议以后,张才千率二旅四团等部队一千二百余人,于二月十四日由宜都之古老背横渡长江,进入长阳、巴东。三月三日和李人林部会师于五峰县红渔坪。之后,奉中原局指示,这两支部队组成解放军江南游击纵队,张任司令员兼政委,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部队改编为一、四两个支队。此时,国民党军整编六十六师两个旅已尾追至江南,另四个整编旅也由东、南两面向我合围。我即分两路挺进湖南龙山、永顺,转抵桑植、大庸,宣传群众,寻机歼敌。四月初,我两路部队在沅陵以北再次会合,然后转至澧县、石门,威胁湘北重镇常德。国民党湖南当局非常震惊,仓皇调三十三旅前来阻击。四月六日我在澧县以北,迎头击破三十三旅四个连的进攻,毙俘敌营长以下二百余人,敌军不敢再犯。我经宜都向长阳、五峰以南挺进。二十六日经石门北部磨岗隘,湖南保安总队阻我前进,我以猛打、猛冲、猛追战术,将敌八百余人全部歼灭,缴获大量军用物资。此后尾追之国民党军两个团、六个保安大队再不敢轻易与我接近。

  五月一日,江南游击纵队根据中央指示渡江北返。二日占领洋溪,顺利渡过长江。八日重返远安,连续摧毁河口乡碉堡三座,俘获敌人枪六百。在南漳县偏头岩与罗厚福部会合后,奉中央电示,江南游击纵队改番号为中原游击纵队,罗部编为第二支队,二十六日由谷城庙滩东渡汉水,横穿鄂豫边界向桐柏山前进,在泌阳以南歼敌保安团四百余人。六月三日由确山、信阳之间跨越平汉铁路。十日,胜利进入豫皖苏解放区,又奉命改编为中原独立旅,配合兄弟部队横扫豫皖边土顽。八月,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重返大别山,江南游击纵队转战大江南北与汉水两岸,在国民党深远后方坚持八个月游击战争,运用避强击弱,兜大圈子与小圈子结合,打与跑结合,采取奔袭、化装袭击、伏击等手段,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创造了游击战的新经验。据不完全统计,他们共进行大小战斗二百余次,歼灭国民党军两千余人,缴获各种武器二千二百余件,牵制国民党军六个师、十个保安团,有力地策应了正面战场的作战。

  与此同时,杨秀昆、刘健挺率八百人东渡襄河,进抵大洪山和鄂北地区打游击。刘昌毅也率七百余人摆脱四面追堵之敌,于四月二十八日从钟祥石牌再渡襄河,穿越国民党统治区八个县境,进入大别山腹地金寨。在吊桥崖设伏歼敌一部,缴获美制电台一架。又在霍山漫水河、岳西大岗岭,击溃跟踪我军之湖北保安团。刘部重返大别山连战皆捷,老百姓纷纷传说:"当年红军又回来了!"

  五月二十二日,刘昌毅部与皖西工委书记桂林栖领导的游击队在潜山县大佛寺会师。两部联合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决定成立皖西人民自卫军和临时党委、临时指挥部。刘任司令员、桂任政治委员,统一领导皖西地区的革命斗争。皖西人民自卫军组建后,以潜山、桐城交界地区为基点,分头向豫西、霍山、太湖、怀宁地区发展,拔除国民党军在我活动区内的据点五处,夺取大批粮食和物资。七、八两月转向山外,从潜山一直打到宿松,一度攻占望江,相继进击项岭等八处国民党军据点,均获胜利。皖西人民自卫军四个月内进行战斗五十余次,歼敌三千五百余人,缴获各种枪械一千七百余件。活动区域达九个县,根据地扩大到纵横百余公里,地方游击队如春笋般建立起来,成为配合主力作战,保卫区乡政权的重要力量。一九四七年八月底,在霍山与二野三纵队阎红彦副政委所率部队胜利会师。这支千里回师大别山、坚持中原敌后游击战的英雄部队,即汇入了战略进攻大军的滚滚洪流。

  鄂东独立旅三个团共六千余人,担任掩护主力向西突围的任务。主力突围前,独立旅政委张体学率六团一个营接替了宣化店地区的警卫任务,掩护中原军区首脑机关及其警卫部队安全转移。主力突围后,独立旅的五团、六团〈缺一个营〉也分别由四姑墩、华家河、肢安南、黄冈,沿英山以南进入岳西县的冶溪河地区。旅直及四团全部于六月二十九日黄昏向东突围,三十日下午在乘马岗以南遭麻城之敌阻击,激战两小时后撤至林店以东高地。张体学率领六团一个营完成掩护中原军区机关撤离宣化店并护送第三十二停战执行小组到河口镇以后,三十日经卡房到达林店附近,与旅直及四团会合,当即迅速向北迁回到福天河附近,穿过麻城到商城的封锁线东进。七月七日拂晓与大批围攻敌军展开激战,歼敌一个营,但未突破敌之封锁。该部乃由经扶进入宋埠公路以西山地。入夜,分四路跳出包围圈,经过数日急行军,全旅会师于冶溪河。

  七月十三日,中央电令鄂东独立旅在大别山坚持,将部队彻底分散,以营、连、排为单位活动,进行广泛的游击战争,必要时可以过江。并规定:原新四军第二师、第七师留在大别山的游击队统归独立旅首长指挥,以张体学为书记组成党委统一领导。旅党委遵照中央指示,立即停止东进,将部队分散到皖西、鄂东、豫南等地坚持斗争。但尾随之敌第七军两个师、川军两个师及两个保安纵队对鄂东独立旅穷追不舍,原追击一纵队第一旅之敌四十八军亦由岳西回头堵截。我集中活动,敌亦集中"清剿",我分散活动,敌亦分散"清剿"。敌众我寡,兵力悬殊,鄂东独立旅处境极为困难。面对这种情况,独立旅的多数指战员仍以艰苦卓绝的毅力与敌反复周旋,牵制着上述国民党军队不能他调。由于战斗频繁,日夜行军,部队减员很大。在艰苦浴血奋战中,六团政委黄世德、五团团长彭超、鄂东行署专员何建华等先后英勇牺牲。

  一九四七年二月,以易鹏为书记的鄂东中心县委指挥三百多人的武装活动于淅圻、宿太、黄广地区。四月,该部主力从武穴附近之田家镇横渡长江挺进到鄂南赣北,沿途摧毁敌区乡武装多股,七、八月间又一举攻克重镇武穴、珑坪,歼敌一个保安大队,部队发展到四、五百人。在黄冈、罗田地区,县委书记漆少川,指挥两支手枪队百余人,坚持了黄冈、罗田地区的游击战争。在皖西,熊作芳带领独立旅一部与新四军第二师、第七师的游击队会合后,于一九四七年二月在安庆附近击毙敌中将司令张凌云等六名将校军官,敌震动很大。在豫南,中心县委书记刘名榜、何耀榜带领百余人的武装坚持罗山、礼山、经扶、光山地区的游击战争。这些英雄游击部队于一九四七年八月与跃进到大别山的刘、邓大军会师,参加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

  从抗战胜利到中原解放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和外线作战任务的两个年头,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实行战略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防御,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关键阶段。在中原突围以前,国民党反动派由于梦想消灭中原解放军,不惜分散兵力,调动大量军队围困中原解放区,这就迫使中原解放军不得不在武汉外围的腹心地区,进行战略坚持十个多月。这一斗争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万人,使其不能长驱直入进攻我华北、华东解放区,从而为我部署巩固华北、争取东北的战略全局,完成由民族解放战争向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争取了最宝贵的时间。其后中原解放军突出重围,转入外线作战,执行战略牵制任务,历经五省,转战两年,打乱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的战略部署。它调动了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又先后牵制了国民党军三十二个整编旅,迫使蒋介石、胡宗南推迟了进攻华北、进攻延安的时间,从而为内线兄弟部队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夺取自卫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起了重要的战略作用。一九四六年九月十二日《解放日报》为中原突围、苏中战役、陇海线大捷发表的《蒋军必败》社论指出:这三个胜利,对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面的重要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来了"。

  中原解放军经过中原突围和突围以后的外线作战,其基本力量是保存下来了。这为尔后战略反攻、重返中原,向全国进军增加了重要的骨干和有生力量。经过艰苦突围和外线作战,中原解放军保存了主力部队约两万人,还有一大批经过严峻考验的优秀干部。其中皮定均所率一纵队第一旅五千余人,进入苏皖解放区后编为一个独立师,转战华中、华北,参加了苏中、莱芜、孟良崮、临汾、太原等著名战役,屡建战功。三五九旅重返陕甘宁晋绥解放区以后,扩编为一个军。在王震领导下保卫延安,进军陇东、关中、新疆,在西北战场,起过重要作用。文建武、汪锋所率豫鄂陕军区北渡黄河的七千部队,原为新四军第五师的主力,晋城休整后,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十二纵队。这支部队在李先念率领下,重返中原,汇合张才千、李人林所率中原独立旅,转战平汉路南段、襄河两岸,重建了江汉解放区。以后又一进军川东,对中原决战、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战役作了重要贡献。刘昌毅、桂林栖所率之皖西人民自卫军,汇入刘邓大军编为一个师,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作战。坚持大别山斗争的鄂东军区独立旅,留在秦岭、伏牛、桐柏、大洪、武当诸山区坚持游击战争的各支游击队,都先后汇入南下大军,为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立了新的功勋。还有突围前后合法转移和化装转移人员,突围战役中掉队、被捕被俘后出狱归队的人员,也都分别奔赴各个战场,为解放全中国尽了力、作了贡献。

  中原解放军所进行的中原突围和外线作战,是付出了重大的代价的。数十名县团以上的优秀干部牺牲了;不少干部战士掉队、被捕被俘,有的壮烈就义,有的在敌人监狱里、集中营里,受过苦受过难。部队的总数损失了将近五分之二。但是,这对处境极为严酷的中原解放军来说,是很难完全避免的,也是完全值得的。正如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刘少奇所说:"过去五师在十分困难的斗争中,受到大的损失,但它完成了当时极重要的牵制敌人的任务,他们的损失是有代价的。正如在胜利的战斗中也有损失一样,是光荣的。"

  回顾中原突围的整个历程,证明四十年前党中央和中原局决定中原解放军举行突围,选定主力向西的战略转移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中原突围是党史、军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是党中央、毛主席在中国革命重大转折关头的英明战略决策,是中原解放军执行战略转移任务,粉碎国民党妄图聚歼我中原解放军主力、制造新的"皖南事变"阴谋的重大胜利。中原突围的胜利又一次证明了中原解放军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党的英雄部队,他们的英勇牺牲、艰苦斗争精神,将受到人民的尊敬。

  一九四六年十月一日,毛主席在《三个月总结》中评价中原突围说:"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已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此外,在鄂东和鄂中均有部队坚持游击战争。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一九四七年一月,刘少奇在关于中原问题的讲话中曾说,中原坚持与中原突围,起的战略作用,不比到华北编几个纵队、打几个胜仗的作用小。同年五月二十八日党中央致中原部队的慰问电说:"我中原各部在极端困难条件之下,执行中央战略意图,坚持游击战争,曾经牵制了蒋介石正规军三十个旅以上,使我华北华中主力渡过蒋介石进攻的最困难时期,起了极大的战略作用。所有参加这一英勇斗争的指战员均为全国人民所敬佩。"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后,陈毅在淮阳对原新四军第五师部分干部讲话时说,中原部队牵制蒋介石三十万主力部队达十几个月之久,这就为华北的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的七战七捷,创造了有利条件。我敢说,如果没有中原部队的战略牵制,那就可能没有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和华东七战七捷的胜利。中原部队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完成了战略牵制任务,对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延安,对配合各个解放区作战,对党的革命事业,都作出了重大贡献。

  党中央、毛主席和其他领导人的这些论述,是对中原突围战役的最全面的总结和最好、最正确的评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