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2)

辛亥革命网 2018-08-23 09:3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张鹏程 张鹏搏 查看:

我父亲张强邻1931年从南京中央大学体育系毕业后,被推荐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担任体育教官,在职期间培养过许多优秀的空战飞行员,他们抗战中大多为国捐躯。我根据父亲生前讲述并查阅史料撰写了此文。

航校大门口旗杆上的标语

  在飞行训练中,过去飞行员来自多方面,因此多样,其中有日本、欧洲的训练方法,此时的训练方法完全采用美国的训练和飞行技术标准的一套方法,以每5—6人为一组,由中美飞行教官各负责一组,训练一定时间后,由美国总教官进行考评,不合格者即被淘汰。所使用的飞机及器材也全部是美国的。航校招收18至22岁以下,身体条件适应飞行的高中毕业生或大学生。对入伍生的体格要求十分严格,据史料记载,许多成为驱逐机飞行员的入伍生不少从燕京、清华、圣约翰等名校出来,文化素质及品行素质都很高。特别是爱国热忱高昂,忠于国家,抗战中大多为国捐躯。据统计资料,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期应试者达一万余人,经过体格及文化考试筛选后,及格者仅400人,占总应试者的4%。录取后的学员先行入伍,进行为期一年的陆军基本训练,通常在杭州大营盘(现浙江省立体育场、浙江日报社一带)至松木场、跑马场一带进行野外体能锻炼。

  体能训练极为严格,对飞行员的要求十分高,必须达到体能训练要求,完全从实战出发,强化空战意识,在斗志上要完全压倒倭寇。这项训练由体育教官张强邻担任,训练结束后转入航校本部,进行飞行训练,安排十分紧密,每日半天飞行,半天理论学习,学习的理论课程有:飞行原理学(包括空气动力学和飞行原理)、飞机发动机学、飞机构造学、航行学、空军战术、无线电通讯、英文、体育以及发动机学的工厂实习。

  飞行学员的训练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的要求非常明确,大致以飞行时间60小时为一个阶段。初级是飞行中的基本训练,中级是技术训练,高级是战斗技术训练,并分为轰炸、驱逐、侦察三组战斗技术训练。轰炸组使用的是道格拉斯型号轰炸机,驱逐组使用的是霍克(或塞克)型号飞机,侦察组使用的是可塞型号的飞机。飞行学员在飞行训练中淘汰率很高,几乎占每期学员的三分之一,被淘汰的学员转入飞机机关枪枪手、侦察员、摄影员、无线电员或地勤机械科。政治训练处抓学员平时的政治教育。培养的航校驱逐机飞行员从不畏惧日寇,激战空中,血战到底,以大无畏的气概压制日寇的侵略气焰。

  航校迅速发展

  航校成立后,关系到今后晋升的资历,因此为谁是航校第一期毕业生争执不休,后由蒋介石裁定,由航空班毕业生为中央航校第一期毕业生,航校成立后所招收的第一批学员为第二期。

  航校的迅速发展,1932、1933年已有450余人的飞行、地勤保障队伍,为鼓舞军心、激发士气,创作了航校校歌:“得遂凌云愿,空际任回旋;报国怀壮志,正好乘风飞去。长空万里,复我旧河山。努力!努力!莫偷闲苟安,民族兴亡责任待吾肩。须具有牺牲精神,并展双翼一冲天。”这首校歌对飞行员起了极大的激励。为鼓励有志青年积极加入空军,作好亲属工作,航校第二期学员毕业时,还举行盛大的“恳亲会”,凡是学员家长不论路途远近,甚至海外华侨,邀请来杭州,路费及食宿全部由航校解决,蒋介石和宋美龄亲自参加,并发表讲话说:“你们毕业出去以后,要忠勇为国,即使阵亡牺牲,你们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们的子女就是我的子女,我会给你们负责的!”“恳亲会”结束后,蒋介石还赠送各家长杭州名产“都锦生”丝绸缎一匹和许多土特产。

  1935年,蒋介石亲自参加了笕桥中央航校第四届毕业生典礼,选送第四届毕业生中优秀生赴美留学深造。因此有不少有志知识青年积极报考中央航校,特别是国内一些名校大学毕业或在读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空军。

  改名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

  1934至1935年在笕桥和美国合资建立了“杭州飞机制造厂”,名为飞机制造厂,实际只是飞机装配,所有材料、结构件、发动机、机翼、机身、枪械、成品、半成品等都由美国提供,制造厂只是按美国提供的图纸来料加工与装配,装配后的飞机经美国飞行规范试飞合格后,提供给航校和空军。加之,蒋介石又收买改编了陈济棠的空军,当时有飞机4500架左右。1933年为了提高空军在各军种兵种中的地位,提出一些优厚条件,制定空军新的官价和级别,分为普通军官和飞行军官月薪,飞行军官月薪几乎是普通军官的1.5至2倍。当时空军中只有周至柔与毛邦初两个少将,航空委员会改组后,由宋美龄任秘书长,授予“空军中将”衔。

  1935年周至柔以十八军副军长身份,从欧洲考察航空回国,由陈诚推荐,被正式任命为中央航空学校校长。蒋介石重视有生力量的培养,特别是军事教育系统,兼任全国各军事院校总校长,他认为空军已壮大,在陆军方面已有陆军军官学校,在空军方面必须要有空军军官学校,成为军队培养人才专门学校。故令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改名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此时毛邦初被派往出国考察,蒋坚忍为学校副校长(兼校长办公厅主任和政训处处长)。

  随着空军的发展,航校从第五期起扩大了招收飞行学员的计划,除在南昌开办过一期飞行训练班外,1935年5月还在洛阳建立了分校,1936年在广州建立了分校。

  1936年周至柔由航校校长升为航空委员会主任,少将军衔。宋美龄为航委会秘书长中将军衔,由黄光锐继任航校校长。时隔仅仅半年,又调陈庆云继任。1937年航校迁离笕桥,黄光锐在著名的“八·一四”空战中担任杭州地区空军指挥官。

  在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曾在笕桥中央航校召集空军飞行人员讲话,他说道:“一旦对敌作战,务抱牺牲精神,要有必死决心,不要顾虑家庭父母妻子。如果光荣成仁,我会负责赡养!”并规定空战奖励制度,规定“击落敌机一架,奖励一万元;炸沉敌军舰一艘,奖励三万元;本人作战阵亡,抚恤一万元,”激励空军誓死捍卫国家领土不受侵犯。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寇不断炸轰炸杭州及其周边地区,严重威胁笕桥空军基地。笕桥中央空军军官学校决定迁移,根据战局需要,航空委员会决定在接受高级飞行训练的师生中,编建一个轰炸中队和一个侦察中队,高级教练机全部留下用于协防上海保卫战。一些飞行教官及学员驾其他教练机迁移,学校学员和军官以及工厂设备、器材、装备、人员等全部乘火车迁往广西柳州。到柳州后,无法开展正常的训练和工作,日寇不断空袭,学校再一次向云南昆明巫家坝转移,最后以昆明王家坝机场及机场的全部营房,作为训练基地和学校用房,从此笕桥中央空军军官学校改名为昆明中央空军军官学校。

  抗战中为了抗击日寇的空中侵犯,保卫国家神圣领空不受日寇侵扰,国民政府在兰州等数处成立航委会空军总站,为了保密均采用代号,兰州是其中最主要空军基地,并在兰州接收苏联援华飞机依—15、依—16型及装备和苏联空军志愿人员,高志航等许多从航校出来的优秀飞行员也前往参加训练接收苏联新型驱逐机。

  抗战中,中国空军共出动飞机21000多架次,击落日寇飞机599架,炸毁627架,击沉击伤敌船舰8013艘,共损失飞机2468架,为国捐躯的飞行员、地勤6164人,为了纪念他们为国献身精神和抗战中的功勋,在南京中山陵的灵谷寺建立了空军纪念堂。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