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上的角力
辛亥革命网 2014-09-05 11:14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何书彬 查看:
列强对南海诸岛的侵犯从清末起就从未间断。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后,开始窥伺南洋,并南下寻找地缘战略“利益线”,西沙、南沙群岛首当其冲。1917年,日商平田末治、池田金造、小松重利等人先后组织调查队勘测西沙、南沙群岛。次年,日本拉萨磷矿株式会社派人到南沙群岛进行勘测。1920年,该会社再次派人勘测南沙群岛,并将之改名为“新南群岛”,开采磷矿资源,至1929年,共开采磷矿二万六千余吨。
日本的行为引起法国的注意,两个国家开始为确立在南海的优势地缘地位展开竞争。1931年12月,法国称西沙群岛为法属安南(越南)领域,次年3月,又派兵进占西沙群岛;1933年,法国又强占南沙九岛,并将之划入越南巴地省管辖。
“二战”爆发后,日本开始主导南海的控制权。1939年,在占领中国的海南岛之后,日军随即南下,占领了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并将之划归日本占领下的台湾高雄市管辖。
列强在南海争斗不已,而国民政府除了抗议之外,无力给列强以有力回击,致使南海问题日益趋于复杂化。
随着“二战”的结束,世界格局重新划分,中国也迎来了解决南海难题的一个良好契机。国民政府对收复南海诸岛一事特别重视,特地派遣代表随同“前进”舰队前往视察和勘探。据《中华文史资料文库》记载,内政部方域司具体负责国界线的确定,并聘用西北大学地理系教授郑资约为内政部专门委员,负责参与南海岛屿国界的划定和整理南海水域的岛礁、石群及沙滩名称的工作。参与收复行动的其他方面的代表还有:空军总部代表蒋孝棠、仲景元,联勤总部代表戴蕃填,广州行辕代表李思逊,海军海道测量局代表刘天民等。
依照海军总部事先拟定的进驻目标和人员装备计划,进驻西沙和南沙后,要在主岛上都做如下设置:驻守海军陆战队一个独立排,直属海军总司令部指挥,每岛在编人员59名,装备海军电台1座,电台配250瓦功率的发报机组及相应的设备。同时,考虑到南海诸岛远离大陆,补给不便,驻守人员在生活上会有各种困难,“所以一应生活用品,从鱼钩、渔网、针线、猎刀、火种,以至主副食品、种子、禽畜、营房器材、发电机组、机械、材料、配件、工具等,无不妥为准备。还定每半年补充供给品一次。为了稳定军心,还规定驻岛人员每年轮换一次,驻岛期间支领三倍薪金,以示优待。”(张君然:《抗战胜利后我国海军进驻南海诸岛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