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唱罢我登台:地方军阀的兴衰(2)

辛亥革命网 2010-11-1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杜银蝶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以辛亥革命为契机发展起来的北洋军阀并不是一方独大,在它之外还有西南军阀、西北军阀和晋系军阀等地方实力派。 ,你方唱罢我登台:地方军

图3:新桂系将领白崇禧,字健生,广西临桂人。著名的军事家,有“小诸葛”之称。

  粤系军阀主要代表人物为陈炯明、陈济棠等。武昌起义之际,陈炯明组织民军在惠州起义,光复惠州,被推为广东副都督,广东都督胡汉民随孙中山北上后,陈炯明代理都督,掌握了广东的军政大权。但胡汉民复任广东都督,引起陈炯明对孙胡的不满。粤桂战争,陈炯明的势力不断扩大,政治野心也不断膨胀,与孙中山的矛盾越来越深。1922年6月15日,陈炯明公开叛变,率军围攻孙中山的住地,并占领省市机关,自任粤军总司令,对广东实行军阀统治。此后,陈炯明多次对孙中山的革命政权进行军事进攻。为了巩固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年,革命政府进行两次东征,最终消灭陈炯明势力。次年,广东统一。粤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中原大战之际,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一师师长陈济棠掌握了广东的军政大权。他一直致力于广东的建设,多有建树。两广事变,陈济棠兵败,广东的军政大权最终归于蒋介石。

  川系军阀发端于四川保路运动,军阀派别众多,前期主要以刘存厚为代表,后期主要以刘湘、刘文辉、杨森为代表。在辛亥革命后的近十年中,四川省一致处于滇、黔军阀的控制之中。四川军阀为争取四川独立,发动靖川之战,取得胜利。四川脱离滇黔军阀的统治。随后,为争夺对四川的统治权,四川军阀内部各派系经常混战,战事频繁。最终四川成为二刘“刘湘刘文辉”的天下。刘湘坐镇川东、川南、川西地区八十余县,刘文辉偏安西康一隅,四川军阀混战结束。1937年抗战爆发,刘湘坚持抗日,但出师未捷身先死。川军的其他将领都投入到抗战中。解放战争时期,四川军阀随着国民党的败退也退出历史舞台。

  晋系军阀是地方军阀中相对独立的一个军事集团。其首领为阎锡山,有山西土皇帝之称。阎锡山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见风使舵,左右逢迎。武昌起义之际,他策划太原起义成功,开始发迹于山西。袁世凯死后,他独揽山西军政大权,大肆扩军,壮大了军事实力,巩固了其在山西的统治。在随后的军阀混战之中,他见风使舵,处处投机势力不断扩张。但中原大战使得阎锡山部队损失惨重,元气大伤。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打太原,阎锡山的晋绥军彻底覆灭。阎锡山对山西长达38年的统治也彻底宣告结束。

  西北军阀指的是西北回族武装力量,主要代表为“西北五马”。“西北五马”并不只有五个人。它在不同时期有不同代表。辛亥革命以来,皖系张广一直把持甘肃政权,推行暴政,直皖战争皖系战败,甘肃回族马福祥、马麟、马廷勷、马璘、马鸿宾抓住时机联名通电,要求“甘人治甘”,驱逐张广,夺取了甘肃政权。由此,“西北五马”之名开始传播。随着西北诸马势力的不断发展,又形成以马步芳、马步青、马鸿逵、马鸿宾和马仲英为代表的军阀时代的新“西北五马”。解放战争中,“西北五马”被人民解放军打败,西北军阀退出历史舞台。

      民国时期的各大地方军阀派系为了争夺自己的地盘,壮大各自实力,战争不断,使得灾祸连绵,民不聊生,但最终还是走上了消亡道路。

  (本稿件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特约提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