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队60年:单一陆军到多兵种现代武装力量(3)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陈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60年与时俱进,60年精心砥砺,在精兵建设之路上阔步前进的全军将士,面对新的世纪新的征程,更加信心百倍,豪情满怀,用革命化、现代化、

 
乍一看,似乎不过是肩上多了块军衔牌牌,身上加了些装束。但细一想,军衔、军服的演化包含着军人对战争发展和军队建设规律的认识。对他们的重新认知和理解代表着一个新时期的到来——依法治军。
 
新中国成立至今,数以百计的军事法规和数以千计的军事规章留在人民军队法制建设的历史纵深处。翻阅着这些,记者骤然想起叶剑英元帅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条令是前一辈人向后一辈人交班的文件。
 
与时俱进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高技术局部战争登上历史舞台。一场以信息化为核心的世界新军事变革,为军队建设模式的转型提供了历史条件。
 
20世纪90年代,党中央、中央军委审时度势,确立了以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为基点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把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作为军队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挥写人民军队又好又快发展的时代篇章——
 
以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全面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
 
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把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进步上来;
 
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深化军队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
 
60年思索实践,60载精兵之路。人民军队正以崭新的风采,携电挟风向着未来的信息化战场开进。
 
盛夏时节,第二炮兵和空军展开全程对抗,东海舰队导弹实射震撼海天,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陆军跨区机动演练鏖战正酣……
 
陆地猛虎、海上蛟龙、蓝天雄鹰、空中神箭联为一体;战场感知、指挥控制、信息对抗、火力打击高效聚合,勾画出一幅幅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全景图”。
 
新的训练手段、新的武器装备正在砥砺一支支真正能打仗的部队。
 
黑格尔说过:事物在空间形式上的积累和无限,如领域的宏大、面积的博广,能让人产生崇高之感。毫无疑问,人民解放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履行人民军队职能使命前进的步伐,当之无愧地展示着壮阔与崇高!(郑蜀炎)
 
共和国台历
 
1950年4月,总参谋部电告各战略区领导人,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议,全军实行精简整编,将全军总人数由550万缩减至400万。
 
1951年2月1日,总参谋部向全军颁布《内务条令(草案)》、《队列条令(草案)》和《纪律条令(草案)》。
 
1955年9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27日,授予元帅和将官军衔及勋章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
 
1982年9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在北京、沈阳军区进行编组集团军试点。
 
1985年5月23日至6月6日,中央军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裁减员额100万。
 
1985年6月14日,中央军委颁布《合并大军区》命令,将11个大军区调整合并为7个大军区。
 
1988年10月1日,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度。
 
1990年6月,江泽民签发新一代共同条令颁布全军施行。
 
1993年1月,中央军委确立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2007年6月,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全军部队8月1日起换穿07式军服。
 
2009年7月,中央军委颁发《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