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回顾与思考(2)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新中国已经走过6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光辉历程,带给我们诸多深刻启示。 ,新中国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回顾与思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军队历史使命是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打赢什么样的战争、承担什么样的任务的基本依据。在新形势下,我军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有效履行使命来展开,各项建设都要围绕提高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来进行。要努力把我军打造成一支同我国地位相称、同我国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军事力量,全面提高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能够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全面加强、协调推进军队各项建设
 
新中国成立不久,我们党就适时地把建设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作为人民军队建设的总方针和总任务提了出来。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把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作为军队建设的总目标,先后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国防和军队建设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是军队建设缺一不可的目标体系,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革命化是我军性质和宗旨的客观要求,是我军最显著的特色和强大的政治优势。必须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把思想政治建设抓得更加有力、更加扎实、更加富有成效,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确保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确保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现代化是我军赢得世界军事发展战略主动、履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新形势下我军建设基本矛盾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把现代化作为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走科技强军之路,按照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要求,加快机械化和信息化的复合发展,切实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正规化是革命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军队现代化程度越高,越需要依靠规范化的组织形式和科学化的运行机制。必须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建立符合现代战争规律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强科学管理。
 
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适时充实和完善军事战略方针,用以统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
 
军事战略方针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历来是党中央、中央军委高度关注、深入思考、精心谋划的重大问题。60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变化、世界军事的发展以及国家安全环境呈现出的新特点,确立并适时充实和完善军事战略方针。20世纪50年代,根据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安全需求,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20世纪80年代,基于对时代主题和国家安全形势的新判断,确定了积极防御军事战略的重点由准备应对敌大规模入侵转变为应对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20世纪90年代,针对高技术条件下战争形态的巨大变化以及我国所面临的现实安全威胁,军事战略立足于打赢一场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本世纪初,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军事战略方针是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依据,必须根据国家安全环境和军事任务的变化不断加以充实和完善;必须坚持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统揽国防和军队建设全局,统揽军事斗争准备全局。要站在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筹划工作,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整体发展。当前要围绕军事战略面临的新形势,深入研究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强对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积极防御中的有效反击、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等问题的研究。
 
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不断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
 
我军的发展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适时进行了精简整编,并组建和扩建新的军兵种,建立相对完善的军事院校体系,制定条令条例,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由单一陆军向现代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又进行了百万大裁军,同时调整体制编制、更新武器装备,组建陆军合成集团军,使军队在精兵、合成、高效的道路上迈出了历史性步伐。20世纪90年代,确立科技强军方针,再次进行调整精简,全力推进军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中央军委进一步作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重大部署,强调通过深化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历史启示我们,改革创新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军走在世界军事发展前列、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军队的改革创新必须始终瞄准世界军事发展的前沿,以全面提高我军核心军事能力为基本着眼点,以现代化的战斗力为标准。当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筹划,搞好中长期改革的顶层设计,着力推动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努力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要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条件下建军治军的特点规律和人民战争战略战术,繁荣和发展军事科学,充分发挥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引领军事变革的重要作用。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60年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伟大实践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动着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与时俱进。党的军事指导理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为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奋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