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13次国庆阅兵:见证中国军队历史变革(二)(2)
辛亥革命网 2010-06-30 00:00 来源:瞭望 作者:陈辉 查看:
海军航空兵
1952年6月,在上海虹桥机场,人民海军组建了第一支海军航空兵部队——海军航空兵第一师,下辖水雷轰炸机团、歼击机团。到1958年底,海军航空兵已初具规模,编有水雷轰炸机师、歼击机师、混合机师、独立侦察机团、水上飞机大队等。1953年4月,中国海军航空兵在北京成立。1958年组建了海军航空兵部,作为独立的兵种领导机关,1969年撤销。1978年5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海军航空兵部,如今海军航空兵部已合并到海军机关的序列中。
人民海军航空兵初建时装备的是米格15型喷气式歼击机、活塞式驱逐机、活塞式轰炸机,如今国产的大量新型机种陆续装备部队。海军航空兵已发展成包括水鱼雷机、轰炸机、强击机、歼击机、侦察机、反潜机、水上飞机、巡逻机、运输机和各种专业飞机的海上防空部队,其数量在世界各国海军中居第三位。
中国海军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组建舰载机部队,80年代初形成规模,隶属于海军航空兵序列。目前在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都建有舰载机部队,装备了运输型直升机、反潜型直升机、搜救型直升机和侦察型直升机,舰载机在逐步实现国产化。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中国海军舰载机部队已实现了“从岸基型到舰载型、从运输型到战斗型、从近海到远海”的历史性转变。
1954年3月18日,海航某部飞行员崔巍和姜凯首次升空作战,一举击落两架国民党军飞机。1970年2月10日,海航某团大队长周新成率僚机祁德起在海南岛击落美军无人驾驶高空侦察机,这是海军航空兵到目前为止的最后一次空战。57年来40架被击伤、击落的国民党军和美军飞机,装点了海军航空兵的空战史。
海军岸防炮兵
岸防兵是海军的陆地兵种,部署在沿海重要地段,进行沿岸防御作战;主要任务是保卫海军基地、港口和沿海重要地段,消灭敌舰船,封锁航道,支援濒陆海区活动的舰船,支援岛岸、要塞守备部队作战。中国海军岸防兵已经成功实现从岸防炮到岸防导弹的转变。
1950年8月,海岸炮兵学校成立,10月,海军第一个海岸炮兵营在青岛组建,到1951年已组建了13个海岸炮兵团。1963年2月,海军第一支海岸导弹部队——岸舰导弹大队诞生。70年代末又陆续组建了一批岸舰导弹团、营。
中国海军岸防部队实现导弹化后,随着突防能力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射程更远、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新一代岸舰导弹全面装备部队,海军岸防部队逐步成为既具备要地防空、近海防空的能力,又能够有效支援其他军兵种实施进攻的新型兵种,具备海岸防御作战能力。
海军岸防部队自组建以来,单独和协同陆军及海军其他兵种作战400余次,击沉击伤敌舰船70余艘,击落击伤敌机40余架,在巩固海防、保卫近岸交通和渔业生产等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军潜艇部队
1953年4月,中国在青岛成立了海军潜艇学校;同时在青岛开始修建潜艇基地;1954年6月19日,海军第一支潜艇部队在青岛正式成立,部队番号是海军独立潜艇大队,它标志着人民海军有了自己的潜艇部队。目前,海军潜艇部队已拥有常规动力潜艇、核潜艇、鱼雷潜艇、导弹潜艇,成为重要的水下突击力量。
最初的中国海军潜水艇独立大队,是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旅顺基地潜艇支队帮助建立的,装备的是苏联潜艇。1956年中国自行建造的第一艘潜艇,列编潜艇部队;1971年,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代常规潜艇下水;1974年国产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装备海军;1982年,我国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成功,标志着我国具有水下发射远程核武器的能力。1983年,第一艘国产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始在海军服役。
1986年海军核潜艇首次完成了远航自给能力考核训练,创造了人民海军潜艇远航史上的最高纪录。如今的潜艇部队包括常规动力潜艇、攻击型核潜艇和导弹核潜艇,水下突防能力明显增强,成为反对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跨入新世纪,新型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相继装备部队。新型潜艇装备了超长波通信系统、数据链系统、战术软件和指挥自动化系统以及智能鱼雷和精确制导导弹,新一代潜艇的静音性、水下自持力和生存力明显提高,水下突防能力明显增强。
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今天的海军潜艇部队已发展成为包括常规动力潜艇和核动力潜艇在内的强大水下突击力量,数量和总吨位比初建时期增长了数十倍,并实现了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潜艇水下高速、长航、突防、大深度布雷等训法战法得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