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者眼中的卢沟桥事变(2)

辛亥革命网 2014-07-10 00: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余玮 吴志菲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1937年7月的那个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

  卢沟铁路桥保卫战

  日军第三大队直扑龙王庙和附近的铁路桥———而不是许多人印象中的卢沟桥石头拱桥。守卫桥头阵地的只有二十九军二一九团三营十一连的两个排。他们表示“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同日军展开拼杀,终因寡不敌众,60多名战士壮烈牺牲,日军也在河堤上丢下了上百具尸体。7月8日夜12时许,吉星文团突击队的青年战士用绳梯爬出宛平城,出其不意地将日军1个中队全歼在铁路桥上,夺回了铁路桥和龙王庙,军心为之大振。

  孙文涛当年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保卫战的指挥官之一。据他晚年在《人民日报》撰文回忆:当时,潜伏在铁路东侧的日军的轻重机枪及山炮一齐向宛平城开火,城上守军被迫还击。敌人是沿铁路向南展开队形,我军是从北向南打,正好给它来了个“穿糖葫芦”,把敌人揍得稀里哗啦。东方有些发白,双方军服的颜色还难以分辨,却发现日军帽子后边有“屁股帘”,这是大刀砍的。小鬼子刺枪术不错,但是不如大刀来得利落,刀起刀落寒光凛凛,杀得敌人鬼哭狼嚎,不是丢胳膊断腿,就是做了无头鬼,伤亡惨重。

  1957年,一一○旅旅长何基沣曾撰文回忆:“7日拂晓,日军向县城开炮,步兵逼进城根,担任守城的我旅第二一九团立即予以还击,日军没有想到我军竟敢反击,伤亡甚多。第二天日军不攻城了,要求讲和。10日至15日又几次攻城,都被我军击退,17日以后又要求讲和。就在几次讲和期间,日军从山海关外调队增援,到部队调齐,又来进攻,日军田代司令官乘马到丰台视察阵地,被我军击中。”

  双方的宣传战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第二天,很多家报纸发行号外,将这个震惊中外的消息及时传递给了中国民众。一时间,群情激愤。“日本,凶!未必我们4亿多人还打不赢它?!”“揍,狠狠地揍!”“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四处响起。

  《申报》1937年7月18日《每周增刊》第2卷第28期的头条新闻可以看到相关报道:“我军将士愤日军之蛮横,为自卫计遂开枪回击,是日晨4时至5时双方战事极为剧烈,至上午10时战斗停止,11时后战斗又起,迄晚未停。于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件的序幕就展开了!”

  卢沟桥事变发生时,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正在北平。在一次日军召开的记者招待会上,斯诺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军士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兵撤出宛平?

  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是事先预谋的,也可从事变发生之初,日军在几个小时内即制定的《宣传计划》可以看出。该计划指出:要不顾彼我伤亡,果断实行攻击,最迟于7月9日正午前后占领宛平县城;进行“言论统制”,“宣传的关键,在于先发制人”,要证明,“事件发生非我方有计划的行动”,“本事端是因中国军队的不法行为而突然发生的”。

  谁打响了第一枪?

  卢沟桥事变到底是谁打响了第一枪?1944年,由当年指挥发动卢沟桥事变的最高长官、侵华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一联队联队长升任日本侵略缅甸的第十五军司令官的牟田口廉也中将,曾得意洋洋地公开炫耀:“大东亚战争要说起来的话,是我的责任。在卢沟桥打响第一枪,引发战争的就是我。”他在笔记中也写道:“我挑起了卢沟桥事件,后来事件进一步扩大,导致卢沟桥事变终于发展成这次大东亚战争。”

  在卢沟桥亲手打响了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第一枪的牟田口廉也被天皇裕仁亲授金鹰三级勋章,后因出征缅印惨败而自杀。卢沟桥事变不是偶然的,是日本蓄谋已久和精心策划的,是日本为寻找借口,全面发动侵华战争而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今井武夫,日本陆军少将,1935年任日本驻华大使馆助理武官,后任参谋本部中国班班长、中国课课长,积极从事侵华活动,奔走于南京、上海、香港、东京等地。在《今井武夫回忆录》中,今井武夫写道:“1937年五六月间,日本东京盛传不久华北要发生什么事。”“东京政界的消息灵通人士之间私下传着这样的消息:‘七七’晚上,华北将重演柳条沟一样的事件。”

  二战日本投降后,曾任日本驻天津特务机关长的茂川秀和也承认:卢沟桥事变的第一枪“是日本放的”,“为了扩大两军冲突,指使部下鸣放鞭炮的是我”。

  当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3天,即7月11日,日本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向华北大规模增兵。8月13日,华北战火正在熊熊燃烧,日军又在上海燃起烽烟,企图两路夹击,完成对华作战,迅速征服中国。

  卢沟桥事变,中国人的一个噩梦,好在雄狮已醒!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