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的张宗逊和三五八旅

辛亥革命网 2013-08-22 00:0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夏明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张宗逊担任第三五八旅代旅长、旅长,下辖第七一五团、第七一六团。在张宗逊率领下,这支5000之众的劲旅迭挫日寇。

毛泽东(后排左三)与张宗逊(前排左二)等参加秋收起义的同志在延安合影

  1937年8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陕北红二十七、二十八军、独立第一、第二两师,在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集中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以红二军团和红二十八军编为三五八旅,以红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编为三五九旅,两支英雄的部队就此诞生。

  此前,红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经万里长征虽然在陕北会师,但却都驻扎在保安县及其西北最贫穷的一些地方。经国共两党代表协商,国民党的军队自行退出延安及其南面的几个县,让红军进驻,以利红军休整,待开赴抗日前线。

  1937年1月6日,毛泽东任命张宗逊担任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参谋长叶剑英)第一局局长。中央军委一局,也称中国工农红军总部一局,是军委指挥机关的一个综合部门,下设作战、文秘、机要、警卫和行管等业务单位,并直接指挥中央警卫团。其性质与职能,类似于现在的军委办公厅加总参作战部,再加机要局、警卫局和管理局。出任如此要职,可见毛泽东对张宗逊的信任与器重。

  当时张宗逊还不到29岁。到职后,他立即筹划把军委机关迁往延安的事宜,亲率警卫团一部及先遣人员,乘马星夜赶往延安,划分了各单位的驻地,布设了警戒,制订了迁移方案。随即,他返回保安呈请毛泽东审定并下达各单位后,又护随毛泽东由保安向延安转移。

  1937年5月,毛泽东同张宗逊等18位参加过秋收起义的同志在延安合影,并亲笔在照片的顶端深情地写上:“一九二七年秋收暴动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今尚存之人数约数十人,此为一部分”。毛泽东生前一直很喜欢这幅照片,解放后全国的许多报刊多次刊登,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等许多展览馆长期展出。

  从1937年1月至7月,张宗逊跟毛泽东同住在延安城内凤凰山跟前一个院子里,直接协助毛泽东和军委总部的首长处理军务。此时的张宗逊,成了联接红军各大单位的中间环节,从而也结识了红军总部和各个方面军的领导同志。在这半年多的相处过程中,张宗逊也获得了近距离向毛泽东学习的大好机会,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毛泽东讲话,看到毛泽东起草或批改的文电。期间,应贺龙的请求,毛泽东派张宗逊到红二方面军工作,担任第4师师长,成为红军中少有的在三个方面军都任过职的高级指挥员。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张宗逊担任第三五八旅代旅长、旅长,下辖第七一五团、第七一六团。在张宗逊率领下,这支5000之众的劲旅迭挫日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