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良的《崂山抗战忆往》(3)

辛亥革命网 2012-10-19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抗日战争爆发,李先良亲往崂山恢复青岛市政府之对日持久抗战。李先良为给自己“坚持崂山抗日斗争”树碑立传,于抗日战争胜利之次日,便

  1948年,国民党第十一绥靖区青岛警备怀念部按国防部关于"加强地方武装"的电令,从警备司令部派一个团补充青岛保安总队,并易名青岛保安旅。高芳先任旅长。高伦师任参谋长。旅下设3个团,一团长孙克宗、二团长于承芳、三团长董修璋。

  可惜的是,抗战胜利后的青保,变成了一支十足的反共武装,他们从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一直走的都是保家卫国反抗侵略的道路。

  到1949年6月2青岛解放前夕,该旅溃散南逃台湾。其首领李先良到台湾后,于1957年被台湾国立政治大学聘为教授,主讲市政学、都市计划、政治学等课程,到1974年退休后专心从事著述,有《都市计划学》《市政学》及回忆录等著作出版,画了自己从政、治军为学的人生轨迹。

   [三]国民党青岛保安总队 

  青岛保安总队(简称“青保”)的前身是国民党第五战区游击指挥部第十六支队第二总队直属第三大队,成立于1938年春天。孙式庵自任大队长,其成员为失业纺织工人、农民和小学教师。以“抗日”为名,活动在崂山山里及劈石口一带。

  1939年李先良任山东省政府鲁东行署主任时,将第三大队一部收编为独立营改称青岛市保安大队。1942年增设保安第二大队,委派高芳先(即墨元庄人,原青岛国术馆重要骨干)为大队长。不久,两个大队合编为青岛市保安总队,李先良兼任总队长,高芳先任副总队长,下辖两个大队。1945年日本投降前,各地伪军警纷纷投降李先良,李将青岛市保安总队改为青岛保安师(总队名称并未取消),共4 000余人。 

  青岛市保安总队的重要成员和士兵多系崂山当地人,活动重点为崂东、崂西等地,故在崂山东部地区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在王哥庄、沙子口、夏庄、北宅等地的影响尤深。
  “青保”控制着崂山100多平方公里的地面,并一度把青岛市流亡政府设在华严寺,“青保”总部设在太清宫。抗日战争时期,日伪军在崂山地区采取乌龟壳战术,在交通要冲和险要山头设据点10余处,“青保”曾对这些据点进行过攻击。1945年日本投降后,“青保”总部进驻青岛市区,1948年改编为青岛保安旅,1949年6月青岛解放前夕,该旅溃败南逃。 

  [四]青岛保安总队概况 一.抗战时期的青岛保安部队青岛保安总队是抗日战争中,在鲁东地区的一支重要的国军游击队,其前身是由第五战区游击队指挥部16支队2总队直属3大队(以下简称直属三大队)改编的鲁东独立营。

  1938年春,2总队司令孙殿斌派孙俊卿协助孙式庵在青岛涝西区汉河庵组织中小学教师和纺纱厂工人等300余人,成立了一支抗日武装,编为直属三大队。孙式庵任大队长,有枪200余支,于劈石口一带开展游击活动。 1939年,李先良任鲁东行署主任,将直属三大队一部编为鲁东独立营。 1939年3月,山东省鲁东行署专员李先良因与暂编第十二师师长赵保原不和,率行署独立营2个连开进崂山,组建青岛保安队。队部驻崂山华严寺。 鲁东行署参谋长洪彪兼任营长(后孙式庵继任)。

  1941年,李先良又将鲁东行署独立营扩改编为青岛保安大队。大队长孙廷镛、副大队长王祯瑞,政治指导员毕恪令,总干事于鸣九,下设七个中队及特务队、谍报队等。次年,李先良代理青岛市长,以保安大队一部改编为督察大队。不久,督察大队与保安大队合并为青岛保安总队(以下简称青保),辖4个大队,共1200余人。总队长高芳先,副总队长董静波、薛益敦,政治指导员室指导员苏学圃,总干事钟义,下辖四个大队。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