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起源 [投稿]

辛亥革命网 2011-11-29 00:00 来源:北京 作者:卢欧武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前言:关于辛亥革命起源,人所皆知在武昌,笔者用历史展示辛亥革命起源是在四川;本文列入第 ,辛亥革命起源 [投稿],
 

前言:关于辛亥革命起源,人所皆知在武昌,笔者用历史展示辛亥革命起源是在四川;本文列入第一部分,加以说明。

 

      关于中国工农红军元帅朱德,刘伯承,贺龙,林伯渠哥哥林修梅,卢汉【西南起义爱国将领】在护国将军蔡锷,卢师谛部战斗之历史,本文列入第二部分。

 

     军阀混战,是英美日支持下的北洋军阀制造的祸国殃民历史,本文列入第三部分。

------世界卢氏宗亲会卢欧武会长 辛亥百年写于北京

 

第一部分卢师谛与四川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起源在四川

     孫中山早年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迟一年半载,在继国父孫中山先生之后蒋介石对辛亥革命作出精辟的结论:辛亥革命雖起義於武漢,實發動於四川。四川有国民党元老杨庶堪,张培爵,朱之洪,卢师谛等一批受到儒家思想教育,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的同盟会会员所領導的保路运动。

一、四川是辛亥革命前夜

1903年,张澜赴日本留学,在举办的慈禧太后70大寿庆祝会上,张澜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皇太后结束垂帘听政,还政于光绪。

1903年  邹容十八岁的时候,发表了著名的《革命军》一书,对宣传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起了很大的作用。1912年孙文大总统批准,邹容被追封为大将军。

1909年秋末,喻云纪与黄复生潜入北京,谋刺清朝摄政王戴沣。1910年4月喻云纪、黄复生到摄政王府附近的一个桥下安放炸弹,因事前目测有误,未遂;1911年5月9日,清政府宣布将铁路干线收归国有,并与英、法、美、德四国银行团签订借款合同,将粤汉、川汉铁路拱手出卖给帝国主义。清政府夺路卖路的行径,激起全国公愤。保路风潮在四川燃烧。

二、保路运动在四川

1911年6月17日,川汉铁路公司在成都召集股东和各团体开会,一致决定成立四川保路同志会,拼死“破约保路”,成都党人铁路股东卢师谛连夜到各州县组织成立保路同志分会。同盟会执行“借保路之名,行革命之实”的策略。1911年9月7日,赵尔丰诱捕了保路同志会的领导人蒲殿俊、罗纶、邓孝可、张澜等人,并下令军警开枪屠杀无辜的请愿民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成都血案”,此案,成为“同志军”武装起义的导火线。川军中的将领:石青阳、颜德基、卢师谛,黄复生、范绍增、杨春芳、彭焕章、陈兰亭、邓国璋、李宗煌等,袍哥领袖会党,成为武装起义核心。

三、同盟会在保路运动中的武装力量

保路運動是四川革命的導火線,因清廷背信棄義而造成民怨沸騰,四川同盟会在成都设支部:重庆同盟会支部设在重庆府,杨庶堪任中学堂监督;张培爵任学监;朱蕴章任巴县中学监督;杨霖任川东师范监督;朱之洪任学监及重庆教育会会长;童宪章任四川陆学小学教习。在成都,张培爵创办了成都叙属联立中学,龙鸣剑主办了法政学堂;卢师谛主持成都第二小学堂;曹笃任蚕桑学堂监督。四川高等学堂,成都府中学,农事试验场,成都叙属联立中学等地为发展同盟会会员,组织武装起义核心。

四、孙中山十分重视四川会党在武装起义中的作用

1907年,各省的哥老会、三合会、孝友会等帮会结为共进会。促成了湖北武昌起义,共进会与文学社联合,将湖北新军16000人中的5000人,成为革命的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的重要人物卢师谛的父亲卢鼎智,曾任四川7个县和知府官员职务,其八兄弟均分布在江西,浙江,四川,广东,广西,云南,福建,孙中山根据四川特殊政治环境和地势,人才优越如:杨庶堪,曹笃,卢师谛,龙鸣剑等一批高等学堂培育出道德水准极高,具有献身精神的同盟会会员,如1905-1908年   卢师谛就读于四川高等学堂【前身为-尊经书院,今日的四川大学】,师事刘行道。名人郭沫若,吴玉章等就这摇篮里诞生。同盟會的著名人物鄒容、黃復生、等是留日學生。曹篤、方朝珍、黃復生、俞切、謝持都出自川南經緯學堂,張培爵、張頤等出自成都高等師範學堂,徐堪、王孟蘭、劉季徽等出自通省師範學堂,張紹陽、易復初、潘達壯等出自成都陸軍蕭學堂,敘永的永寧學堂則由楊庶堪主持,四川是經濟,教育發達,为推翻清朝统治积蓄力量。

1906 年 卢师谛与成都高等学堂,铁道学堂,优级师范学校,通省师范学校等精英王茂籣,潘之 敏,徐堪,张夷伯(卢师谛姐夫),黄圣祥等十余人,经常假借成都北门第二小学堂集会,畅言天下事,传读物《民报》《新民业报》《明治维新录》《浙江潮》《革命军》等书。

1907年初  成都设立同盟会四川支部,黄复生主盟,夏之时副之。卢师谛,王茂籣,张夷伯三人介绍徐堪加入同盟会。时成都各校加盟者逾300人。

重庆同盟会朱之洪,利用参加成都召开股东大会的契机,暗地与成都党人股东卢师谛秘密联系策划起义,组织张捷先,姚宝珊,土司索代兴等人领导了阿坝州的羌、藏族参加攻夺灌县的武装斗争。

同盟会龙鸣剑等四人借四川省咨议局议员身份从事革命活动。西昌同盟会员通电响应反对“川路国有”的主张。叙永的同盟会与投资路款的乡绅保路同志永宁会联合加入保路运动。

同盟会曹笃、方潮珍、卢师谛,刘永年等提出“借保路之名,鼓动人民以行革命之实,”组织民军,以及凤凰山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参入全川的武装起义

1907年底 同盟会四川支部组织的成都起义失败,同盟会员谢持赴上海,经开封,流亡西北至西安,得到革命党人焦子静,井勿幕等人协助,同潘子敏,邹汗青等人在凤翔东北张家山,购地数百亩,经营畜牧业。谢持富顺家境困难,卢师谛步行数百余里到富顺谢家看望其家人,献金为其父母寿,并以谢持行踪告之。然时谢持与卢师谛尚不相识。

1907年9月 同盟会四川支部以十月十日慈禧诞辰,,全城文武官吏将集于万寿宫祝贺生日时,安放炸弹,欲乘机一举尽歼,占领省城。不幸事泄事前被人告密,张治祥、杨维、黄方、王树槐、黎庆云、江永成等被捕,构成“六人之狱”,杨维等六人被捕。此后军警防范极严,发动起义较难,朱之洪,卢师谛由成都转重庆机关,报告以上情况, 密商大计,择机起义。刘经文取道川南,东下威远、富顺,曹笃返自流井,方朝珍返井研,张颐到青神、井研,荣县龙鸣剑、王天杰举行武装起义。

杨庶堪、张培爵,朱之洪,卢师谛领导的同志会发动各路党人到重庆开会密谋筹划光复,在鄂军中扩大武装力量,由杨庶堪负责全盘和负责吸收党人;张培爵、谢持负责交通联络、征集军械;朱之洪,卢师谛负联络官绅商会扩大武装力量。向楚为文书。熊兆飞、夏江秋则负责制造炸弹。

同盟會所掌控的唯一軍隊抵達重慶以前,朱之洪,卢师谛与夏之时经龙隐镇、浮图关在險要防地浮圖関,策反水警及巡防军归向革命爲軍隊入城創造了條件;促成重慶蜀軍政府成立

1907年,川籍同盟会员王仰思、安彝鼎等前往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动革命。

1908年 卢师谛受廖绪初之邀,任四川叙州府中学教员。时在该校任教的有李筱亭, 李宗吾, 杨泽溥, 谢綬青, 张烈五, 张夷白,刘长述,杨西园,胡八俊,等人。卢师谛在校与同盟会员一起积极宣传革命,发展革命队伍。

1911年1月27日,彭家珍(成都 金堂人,卢师谛的部属)副总司令潜入北京,挟弹往炸清禁卫军统领、宗社党党魁良弼。弹发,家珍当场牺牲,良弼受重伤,于二日后死去。

五、武昌辛亥与四川同盟会

1911年5月 卢师谛参与四川同盟会领导保路运动和同盟会在成都的集会。会前卢师谛赴总部报告四川组织情况,探察各省革命消息。会中决议借名保路,组织民军,共同革命。张培爵派卢师谛,张颐等走夔、万,联络下川东陈育堂,张懋隆党人谋据重庆起义,以响应武昌。

1911年8月初,龙鸣剑、王天杰、陈孔白就与成都卢师谛,重庆朱叔痴等各路哥老会首领在资中罗泉井举行会议,制定了“各路同时发动”的战略,决定在9月四川各地或前后三日内起义,并将“保路同志会”改为“保路同志军”;军政府派朱之洪,卢师谛向鄂军陈镇落接洽,请鄂军暂时驻川,帮助维持地方治安。

1911年夏  四川保路斗争达到高潮的时候,杨庶堪,龙鸣剑等于成飘至下游长江各地,四川-湖北等与成都保路同志会发动起义

1911年8月龙鸣剑,吴玉章,王天杰等于四川荣县起义,起义军合并组成东路民军,龙任参谋长。

1911年保路运动发生后,吴玉章革命党领导资州相邻的内江发动起义;荣县、内江等地军政府的相继成立,

 

1911年11月,湖北田智亮电蜀军政府卢师谛,报告鄂军已反正,推举陈镇落为统领,队伍东下。在过内江时,协助内江独立。

11月22日  重庆蜀军政府成立。卢师谛,任梯团长【旅长】

1911年  端方入川鄂军行至资中、荣县、威,时,鄂军中党人王志高、蔡品三曾密与曹笃【叔实】接头。张颐抵万县,鄂军中党人田智亮见张颐,相与深谈,谓:武昌已于农历八月十九日起义,并写信交张颐密转鄂军赓即反正。张颐持信不分昼夜,由梁、垫兼程赶回重庆。

1911年10月7日 卢师谛根据四川同盟会的决定,入夔府,云阳,联结官绅,联结防军、哥老会,伺机起义。杀奉节知县,共募兵过千,被推举为团长。在云阳起义的影响下,川东南57州县先后反正,推晏祥武为司令,卢师谛为参谋长,负责夔、万县下东一带运谋策动。

四川党人易,柳达认识鄂军中党人,于是机关部乃派他二人将田智亮的信件秘密送到鄂军,张培爵已携黄兴的亲笔信到成都。

1911年农历十月初一日,重庆士绅及各界人士,齐集总商会密议独立问题,推朱之洪,卢师谛说服夏之时暂缓进城,为推巡防新军统领李湛阳为都督,宣布独立,又推向楚、温仁寿、杨朝杰说服李湛阳;李说:“当此非常重任,秩序如可维则维之”,如不可维,愿党中诸贤好自为之。”于是张培爵、杨庶堪,卢师谛等益加戒备,并令敢死队维持秩序。

1911年 十月初二日,同盟会朱之洪,卢师谛与各方联系,准备周密,在重庆朝天观召开绅商学各界及市民数千人大会。鄂军中革命党人田智亮等全部武装到会。会议由张培爵主持,宣布重庆独立。

黄兴任命,在宜昌组成蜀军,初有3 个营并就近在汉阳购买厂造步枪子弹,向传义营驻宜昌,丘延熏营驻万县,萧人龙营驻重庆。

宜昌上游发现炸药船,载炸药百余箱,雷管引线疑是川汉铁路公司所购运,推定颜德基为义士团团长,曾宝森任参谋,先蜀军达重庆,黄肃方抵渝,总务处长谢持因父丧请假回富顺,即以黄代谢职。熊克武到渝,军政府委其蜀军第一师师长

赵尔丰宣布“四川自治”,蒲殿俊为都督,朱庆澜为副都督,并筹组“大汉四川军政府”。

1911年10月   卢师谛四川宜宾募兵起义军五千人,参加湖北武昌辛亥起义。

六、辛亥起义后最早响应为蔡锷云南军都督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各省纷纷响应,成立了以为蔡锷都督的云南军都督府。蔡锷等要求滇西政府听从省府命令。张文光以大局为重,撤销滇西军都督府,自行降为云南协都督之职。腾越起义是云南是辛亥起义最早的。

1911年11月1日,起义官兵组织了云南军都督府,推举为都蔡锷督,李根源为参议院院长兼军政部总长,率先反对袁世凯的窃国。

1911年10月30日昆明“重九起义”(农历九月九日)爆发。在此之前同盟会已在云南有“兴汉会”、“滇学会”、“誓死会”、“敢死会”等反清组织相继建立革命党人,共推蔡锷为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担任起义军临时总司令,于十月三十日夜发动起义。当晚,和云南蔡锷讲武堂总办、云南同盟会支部负责人李根源,分别率队进攻五华山、军械局和总督署等地。

1911年11月{农历十月初初二}蜀军政府成立,按照同盟会的《革命方略》,实行革命独立,张培爵,夏之时为正副都督,卢师谛为军政府梯团长;随后,成都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形成四川两军政府对峙。在滇军入侵川南的时局下,卢师谛与谢惠生,杨庶堪,朱之洪【叔痴】。曹叔实,董鸿、向楚、方朝珍、张颐、赖肃等从行,诸同盟会员尽力斡旋,促成蓉渝两军政府于次年3月成功合并,四川宣告统一。大清银行为大汉银行,成立金库,由朱之洪主持。杨庶堪均为军政府高等顾问,石青阳为标统;重庆设置蜀军副都督夏之时任总长。尹昌衡命北洋系胡景伊为重庆镇抚府总长。胡景伊的任职是四川遭受“北洋军阀”宰割的开始。

蜀军政府成立,都督每月薪水仅为100 元,总务处长每月薪水为80 元,秘书、审计、监察等院院长每月70 元,各部部长月薪60 元。开支从简

1912年1月,杨庶堪,吴玉章,受重庆蜀军政府委派,代表四川赴南京参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工作组建民军:南川县同盟会借办团练为名,组织保路武装起义;涪陵同盟会“令徒众分赴各乡组织民军”;雅安,同盟会“亦建民军为备”。川汉铁路“租股股东”在保路武装斗争中是民军的主力量。

1913年12月25日,云南通电宣布独立,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率部北进四川,讨伐袁世凯;李烈钧出任护国军第二军总司令,东征两广;唐继尧则兼任护国军第三军总司令,作为总预备队留守云南。

蔡锷的入川部队,以罗佩金为总参谋长,分三个梯团,两路入川。

第一梯团由刘云峰率邓泰中(日本东斌学堂)、杨蓁(云南讲武堂特别班毕业生第一名)两支队,出云南会泽、昭通一路,攻四川叙府(今四川宜宾);于是1914年12月,袁世凯便派替胡景伊,时任参谋次长的陈宦出任四川军务会办,率北洋军第四混成旅伍祥桢部、第十三混成旅李炳之部、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部等三个混成旅,分从湖北、陕西两路入川。甫待陈宦行抵重庆,老袁即任陈为成武将军兼四川巡按使,并调胡景伊入京叙职——四川政权在北洋军阀武力的胁迫下,完成了转变,为以后的军阀混战埋下了祸根。

 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李烈均等联名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伐袁世凯,组织护国军都督府。

1916年1月,护国军分三路进军四川、贵州、两广,

护国军入川,川军周骏第一师,分驻重庆、泸州;刘存厚第二师,分驻叙永、成都;

新编的第一混成旅黄鹄举部,驻江津(后并入第一师);

第二混成旅钟体道部,驻顺庆(今南充,后升为第三师)。

1916年1月10日蔡锷亲率第二梯团赵又新部、第三梯团顾品珍部,自昆明出发,经贵州毕节,攻叙永、泸州。刘云峰梯团入川后,首战即攻克叙府, 袁世凯的北洋军节节败退。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四川、湖南等省也纷纷宣布独立。

1916年3月22日 袁世凯于被迫宣布撤销帝制。

第二部分护国大将军蔡锷和在四川战友

蔡锷、卢师谛、朱德、刘伯承、贺龙、林修梅【中共林伯去的堂哥】领导的护国战争爆发1911年辛亥武昌首义,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东渡日本,把“同盟会”改成了“中华革命党”,进行“二次革命”。贺龙秘密加入了中华革命党。  

1912年5月   反對袁世凱稱帝時尹昌衡改编川军。蜀军改川军第五师,由熊克武任师长,卢师谛任该师团长,刘伯承为支队长驻节重庆。卢师谛所在部属成为川中唯一的孙中山派系的武装力。

1913年3月 袁世凯专权,宋教仁遇刺。孙中山发起二次革命,卢师谛部积极响应,做好进军武汉的准备。

7月20日,护国军攻克成都。蔡锷任四川督军兼省长,电邀周道刚(时在北京陆军部供职)回川任第一师师长,刘湘为该师第一旅旅长

1913年8月,国民党人、川军第五师师长熊克武,卢师谛,刘伯承等人响应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在重庆宣布独立,组成“讨袁军”总司令部,决定兵分三路,围攻泸州,首先消灭胡文澜掌握的周骏第一师。与蔡锷所率护国军会攻泸州。

1913年8月4日 四川讨袁军司令部在重庆成立,朱之洪幫助熊克武在重慶舉兵獨立,推熊克武为总司令,杨庶堪为民政总厅长。卢师谛,刘伯承率部移驻下东,夔门,万县,以防堵由湖北溯江而上的北洋之敌。

1913年12月  孙中山领导的“讨袁”军,因在军费,军事装配之实力上无法与具备美,英,日支持的袁世凯,段祺瑞,芩春煊等北洋政府支持的北洋军相对恃而败退;

川东驻军团长卢师谛为“讨袁”失败党人,去上海,日本,南洋资助了路费。

1913年底 代理川都胡景伊接受袁世凯任命,联合云南唐继尧派入川中的滇军进攻打“讨袁军”,因敌我军事力量悬殊,重庆失守。卢师谛和吕超,刘伯承,康云程受孙中山之命,在万县再次起兵苦守万县,程融光战死,张威为殿。终因寡不敌众,被北洋政府援川的陕西军击败,逃亡上海。

1913年底 孙中山在上海,命卢师谛负责安置来沪的四川同志,月给伙食费10元,暂维生计。

1914年5月日军,英帝国主义的支持下悍然废除《临时约法》,炮制了一部所谓“新约法”

1914年初 卢师谛与谢持,黄复生,吕超,石青阳等赴日本东京。卢师谛与其弟卢师譔(时在东京警官学校留学)在东京拜见了孙中山先生。卢除当面请教革命方略外,还面陈川中“讨袁”革命形势及今后计划,极蒙孙中山先生嘉许。

 1914年 东京党人生活异常艰苦,卢师谛拿出身上带来的3万元交给在东京的四川党人分用,以解大家燃眉之急。

1914年 卢师谛在日本东京与杨庶堪,陈其美,谢持,黄复生,吕超,石青阳同孙中山一起密谋推翻帝制方略。此时,卢已稍病。

1914年6月23日 孙中山在东京召开筹建中华革命党大会,孙中山被选为总理。

1914年7月8日在日本东京灵南坂组织中华革命党。,卢师谛参加中华革命党在东京精养轩举行的成立大会并宣誓入党。

1914年8月 卢师谛同吕超等受孙中山派遣,密潜回国,在京津从事秘密倒袁活动。吕超任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长。(京津同盟会为1911年黄复生创建)在天津期间,卢师谛写有感时诗一首:“天津桥下鹧鶘啼,云变波翻又一时。我念苍生真泪下,虎狼天地欲何之?”以明志。

1915年春 卢师谛等四川革命党人,在上海朱之洪家秘密集会,商讨四川的革命和合作问题,与会的人员有:卢师谛,杨庶堪,谢持,吕超,向传义,石青阳,宋辑先,但懋辛,陈风石,刘光烈等。

卢师谛向孙中山面呈会议要点。

1915年8月 袁世凯为复辟帝制,串通下属成立“筹安会”。孙中山抓住时机,在全国各省组织力量策动武装起义,部署“讨袁”,派遣党员潜回国内,开展军事斗争。把四川划为四个军事区域,定军号为中华革命军。

孙中山召卢师谛密返日本东京,任其为四川中华革命军总司令,命石青阳为川东区司令,刘国佐为川北区司令,韩立东为川南区司令,范綬强为川西区司令。

1915年秋 卢师谛根据孙中山指示,同向传义,余健光,曹叔实等由越南入滇。卢师谛代表四川革命党人与滇黔代表签订《川滇黔三省之协约》,为拥护共和,急起革命“互相扶助,速其成功”。卢师谛为实现孙中山建立四川根据地的部署不遗余力。

1915年11月2日 卢师谛之弟卢师譔被委任为中华革命党四川支部书记长。

1915年12月11日 袁世凯称帝。卢师谛参与蔡锷领导的云南起义。

1915年12月12日公然宣布恢复君主制度,自称为“中华帝国”;孙中山号召全国人民起来进行反袁斗争

1915年12月,刘伯承和康云程、王旭东等人回川,北洋军在码头戒严检查,搜捕潜往四川的革命党人。

1916年初 中华革命军四川总司令卢师谛任命王维纲(伯常)为支队长,派遣吕超往宜宾,石青阳入酉秀,严德基至达县,王维纲,刘伯承等进忠酆,各谋起义,然后会师。王维纲随熊克武各自带部队道昆明、宜宾。

1916年初 时任中华革命军四川总司令的卢师谛,委派刘伯承康云程等到重庆附近的璧山县组织“讨袁”义勇军。策动涪陵警备队长杨光烈率部在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一带起义,定番号为四川护国军第四支队。{刘伯承在丰都起义时受伤失去右眼。}奉节、万县一带会党和农民群众起义,使四川东部的长江通道便处在护国军的监视之下,卢师谛委派刘伯承护国军在涪陵、长寿等沿江一带游击活动,骚扰和拦截从湖北溯江入川的北洋军。

1916年1月 卢师谛由云南返川,途中有一绿林豪杰慕义求谒,卢与之倾谈革命讨袁大义,见此人严冬中衣衫单薄,遂将自己所穿狐皮袍相赠,而己则忍寒僵卧,不令知之。此人大为感动,率部十余人归师谛“讨袁”义勇军。

1916年1月 卢师谛赴川西,指挥哥老会大爷,前保路同志军首领孙泽沛,吴庆熙,丁厚堂,张遵诸部至自流井,称急进军司令,所率诸军,运动独立。王澄清在潼川(即三台县)独立,率部归属卢师谛。            1916年2月为策应蔡锷反袁护国,贺龙同陈图南、韦敬斋等13人,谋划举行农民起义,在洪家关召开“桑植讨袁民军”成立大会,贺龙被推举为桑植“讨袁”民军总指挥。

1916年3月 在卢师谛的策划下,王蕴滋等人发动风洞子起义,形成了中华革命党旗帜下的四川讨袁军,之后卢师谛移驻新都,所部分驻汉州,德阳,什邡,绵竹等县,与北洋军周峻相对对峙。

1916年 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命川都陈宦停战以月。浙江,陕西相继宣布独立。卢师谛与刘永凯,方朝珍等入成都,说服陈宦脱离袁世凯独立。

陈宦在滇军蔡锷,西北军冯玉祥的压力下,同意独立,陈宦要求卢师谛护国军允其投诚,缓攻成都。卢师谛,杨允之。1 卢师谛在说服陈宦独立时初识西北军的冯玉祥。

5月22日,陈宦通电四川独立,并与袁世凯脱离个人关系。袁世凯得知其心腹陈宦反戈“讨袁”大怒病倒不起。

1916年4月 蔡锷率滇军入川后,任命熊克武为四川招讨使,但并无兵力。滇军攻克宜宾后,卢师谛率其所部及中华革命军川南区司令吕超部义军前往,编为四川招讨军,熊克武任司令,卢师谛任参谋长。招讨军与蔡锷率领的滇军协同作战,时任团长的朱德领导了纳溪棉花坡战役,由于军事实力无法与北洋政府支持的北洋军阀相比,历经月余,尤为惨烈;

刘存厚于1916年1月31日在泸州纳溪率先倒戈反袁,稍后钟体道也于5月初在川北宣布护国。1916年4月16日,湖南都督府军事厅厅长程潜在靖县召开湖南人民反袁大会,被推举为湖南护国军总司令,誓师讨袁。贺龙率领的数百名植讨袁民军被正式编入护国军 

1916年5月8日在广东肇庆组织护国军务院,推举唐继尧为军务院抚军长,蔡锷、罗佩金等滇系将领出任抚军。

1916年6月6日 在蔡锷,冯玉祥, 卢师谛策划下,袁世凯爱将陈宦“倒戈讨袁”,袁世凯一气之下亡命。6月初,贺龙率本部人马同罗剑仇一起,围困了盘踞在大庸的北洋军。

7月,依附北洋军的王子豳出兵来解救,贺龙指挥人马坚决抵抗。

8月初,直至湖南督军汤芗铭被逐,谭延闿二次督湘,湘西战火始告平息。
1916年8月1日 蔡锷任四川都督,四川招讨军编入其四川护国军。卢师谛出任四川护国军第四师师长,朱德任团长,第八旅旅长周炯伯,十三团汤有光,十四团刘主青,十五团罗象昭,十六团张尊,游击司令伍子昂,四川讨逆军司令王蕴滋以及孙泽沛,吴庆熙,丁厚堂所率诸军均属师谛部

朱德在蔡锷所主办的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在滇军中由少尉排长升至少将旅长;

1921年,朱德到上海见到孙中山,提出:革命不能靠与军阀结盟 。

1918年春天,贺龙湘西护法军第5军第1团第1营营长,驻防桃源。

谭延闿第三次督湘后,为使自己独揽湘军大权,把林修梅派往广东,出任湘军驻广东的代表。贺龙当年在长沙时,就同林修梅相识。孙先生派林修梅回湘西任“察看助理”。  

林修梅到慈利后,就任湘西靖国军总司令,委任贺龙为湘西靖国军第3梯队团长。之后,又发了“援粤讨桂”的通电。10月中旬,贺龙率部,激战3天,攻克常德。谭延闿见势不妙,急调重兵反扑。林修梅率队与之周旋了数月,终因寡不敌众,被迫辞职离湘。贺龙对林修梅之走,恋恋不舍,洒泪而别。  

孙中山面对此形势,当即召见了原川军第6师师长、老同盟会员石青阳,令他火速入川,召集卢师谛旧部 进入川东的酉阳、秀山、彭水一带,扫荡川中北洋各军。又专程到湘西保靖,面会旧交陈渠珍,与贺龙相识。贺龙听说石青阳是为完成孙中山先生交办的任务,欣然同意随其赴川。陈渠珍给贺龙部增加了1营兵力,并配了枪支弹药。  贺龙率领本部人马抵达酉阳龙潭。时孙中山委任石青阳为川东边防军总司令,石青阳部副总司令卢师谛,委任贺龙为川东边防军警卫团团长,担任长江上游防务。然而就在此际,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撤往上海,“讨贼”之举只得暂停。贺龙部住在彭水县的郁山镇。闻孙先生抵沪,派周参谋带信专程赴沪,晋见孙先生,表达自己忧国忧民之情。孙中山见了贺龙的信,当即给贺龙回信,云:云卿先生鉴:周参谋持大扎,备悉一是。边徼久戎,艰苦逾恒,而壮志不渝,忠诚自矢,真可为干诚之寄,当勉望于无穷者也…… 孙中山的信中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贺龙寄予厚望,并说“一俟会讨有期,建瓴而下,且可以襄成大业,幸协图之。” 

1916年8月7日 蔡锷因病辞去四川都督职务,赴日本治病。罗佩金,戴勘正式掌握四川军政大权。罗开始在四川护国军中加强滇系实力和削弱川军。3月19日,袁接到他的心腹,直隶巡按使兼将军朱家宝的密报,南京的冯国璋串通了江西将军李纯、浙江将军朱瑞、山东将军靳云鹏、湖南将军汤芗铭等人,要求他取消帝制、惩办祸首的通电。

曹锟,便在段祺瑞的授意下,继续支持周军西进攻陈。

 

护国军此时正陈兵泸州、叙永一带,因蔡锷喉结核病重,军事实际由其参谋长——云南人罗佩金主持。罗佩金,企图先借周、王之力驱陈,然后再出兵驱逐周、王,如此则滇军势力即可独吞全川。

 

 

罗佩金眼见陈宦垮台已成定局,乃迅速进据泸州,向周军发动猛烈的侧击:以一部出隆昌,尾追周骏后队;以雷飙旅出富顺攻内江,击败周军张鹏舞团。另一部出攻资州、资阳,与周军黄鹄举旅战于简阳。周军伍青城团临阵倒戈,黄鹄举军溃被杀。另以刘存厚率部自富顺、仁寿绕出新津,堵截周军退路。

 

1916年11月8日蔡锷在日本福冈因喉癌去世,卢师谛得知噩耗极为悲伤。

1916年 石青阳的国民公会,唐宗尧的民生俱乐部,卢师谛的民宪社合并为国民社。社址设成都纯化街戈以堂,为中华革命党在成都的组织机构。同年,奉总理令,将国民社改为国民党四川支部。

 1916年5月底病中的袁世凯闻讯大怒,即刻发表川军第一师师长周骏为重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并命坐镇重庆的曹锟补充周军大批械弹,怂恿其进攻成都,驱陈宦而代之。周骏从命,以王陵基旅为前锋,发动西征。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病死,护国战争胜利结束。不久,南北议和,护国军务院也于7月14日宣告撤消。

第三部分  北洋系支持下的军阀混战 

1916年1月5日  护国军出师北上,袁世凯北洋嫡系三个整师另四个混成旅的规模南下,两路出师云南:曹锟督北洋军第三师主力吴佩孚旅,张敬尧的第七师全部,第八师王汝贤旅,陈宦带进四川的冯玉祥三个混成旅入川,对阵蔡锷;马继增率北洋第六师和第十八混成旅南下入湘,自湘黔道入黔,以侧击云南,威慑贵州。

唐继尧坐镇昆明,军务实际为北洋政学系岑春煊、陆荣廷等把持。

二、川滇之战

 

周骏败逃后,川军第二师师长刘存厚率部抢先进入成都城。

 

刘师长早在云南当营长时,便和时任团长的罗佩金关系恶劣,刘、罗矛盾却也进一步恶化。

 

初蔡锷在川时,以大义公心操持川省军政,故川滇之间虽有矛盾,尚未激化。然一待蔡锷去任后,唐继尧、罗佩金便以征服者自居,推行强滇弱川的“大云南”政策,于是双方立起冲突。

 

首先是利用罗的督军职权,把持成都兵工厂,大肆扩充本军实力——护国之役,入川滇军仅有十二营,

 

其次,则是动用督军权力强迫川军缩编——这是川滇冲突的焦点所在。罗佩金仍保留有两个整师。

 

在军饷上,滇、川两军之待遇差异则更为显著:滇军一个师年费一百二十万,川军一个师年费仅八十万。

 

唐继尧、罗佩金一再喧宾夺主的做法,终于激起全体川军之激愤,于是遂有“川人治川”口号的提出。这是四川地方实力派,自辛亥后又一次争取地方独立的斗争。

 

1917年3月19日,罗佩金召集全川军事将领成都,宣布裁军方案:驻川滇军编一师一旅,黔军编一旅一团,川军则分期予以裁编。

 

川军在刘存厚和第一师师长周道刚商讨对策。最后决议以资格最老、胆子最大的刘存厚领衔,向黎元洪大总统及国务院、陆军部控诉川督罗佩金之种种编遣不公。

 

罗佩金闻知川军将领敢告御状,已大不满,而适逢北京方面又有欲变更四川督军之说,他遂更加恼火,乃悍然决定以武力解散川军第二、第四两师。

 

护国之役中,刘存厚在与北洋军的战斗中很不得力,以至于蔡锷一再抱怨,说“刘部号称四千,临阵不见一人”,甚至一度打算撤裁刘部,让刘存厚改行当永宁道尹去……

 

因为有这些缘故,所以滇军对川军相当轻视。罗佩金遂依成见,着手布置武力解决不听话的刘、陈两部——

罗佩金迭电北京段祺瑞政府,称刘存厚“外强中干,毫无胆略”,希望中央明令让他解决川军。段祺瑞场面上不置可否,暗地里却怂恿刘存厚大胆与罗佩金对抗。

 

罗佩金眼见段、刘沆瀣一气,忍无可忍,遂率尔动手——他以演习为名,首先调动军队将驻天回镇、新都、金堂、赵家渡等处的刘存厚部队包围。又以一营兵力驰赴潼川,监视驻顺庆的川军第三师钟体道部(钟体道亦曾就读四川武备学堂,与刘有同学之谊。此时通过老前辈张澜、武备同学傅寿棠牵线,已与刘存厚订立攻守同盟。双方协议驱逐滇军后以刘存厚为督军,钟体道为会办,张澜出任省长。该师拥有两旅五团北洋军支持的刘存厚。军事部署完成后,罗佩金便对刘、陈下手。

 

他起初打算诱捕刘、陈两人。但刘存厚滑头,每次都托故不去,而陈泽霈则因与罗是老熟人,贸然前往,一去即被扣留。罗佩金扣留了陈泽霈后,即于4月14日夜,宣布撤去陈之川军第四师师长职务,改以该师旅长卢师谛接任师长。次日晨,罗又以为卢师长就职为由,遍请在蓉第四师各级军官,齐集皇城内督军署。众人一到亦被扣押。滇军即趁第四师群龙无首之际,将其大部包围缴械,滇军还把川军士兵统统剥去军装,赶出营区任其自生自灭。天气尚冷,第四师这帮骤然失业的“丘八爷”衣食无着,只得光着屁股、成群结队在市区游逛,满大街抢锅盔充饥……各部川军将士见此尽皆愤怒,求战欲望空前高涨。

 

刘存厚得知第四师被滇军武力解决后,立刻下令加强警戒。川、滇两军步哨纷纷延伸接触,小规模冲突不断发生。

 

川军

 

其主要兵力为刘自任师长的第二师。该师辖舒云衢(四川武备)、陈洪范(四川武备转陆大)两个步兵旅及刘成勋(四川武备)混成旅等部,共有兵员一万三千余人,弹械充足。师部设于成都北校场,驻有田颂尧骑兵团及部分师直属部队;另在西校场驻有赖心辉(云南讲武堂)炮兵团,团部设于旧将军署;另范世杰(云南讲武堂)一营驻守老西门;北门亦在刘部掌握中。刘部主力舒云衢的第三旅驻城北凤凰山兵营,辖邓锡侯(保定军官)、廖谦(保定速成)两团,担任总预备队。另陈洪范的第四旅也由乐山北移至彭山、眉山,刘成勋混成旅亦由新津、双流移至城西之青羊宫、草堂寺一带。与刘同盟的第三师钟体道部亦正向安岳、简阳、金堂、绵阳等处移动中。

 

滇军

 

第六师师长兼卫戍司令顾品珍率一个团及督署警卫团,驻皇城内,担任督署防务;另约一个多团,分驻东校场、东门、武城门(即新东门)等处。另还有卫秉钧一团移驻绵阳,田钟谷一团移驻新都、广汉、彭县一带(从成都附近集结的兵力来看,滇军明显吃亏)。

 

黔军

 

除滇、川两军外,城内还驻有黔军熊其勋一混成旅约五六千人,系护国战争时代由戴戡带入四川。戴戡本人驻旧督院,部队大部驻南门附近,掌握南门门禁。罗、戴本为蔡锷的左右手,渊源甚深,故罗在计划中拟以戴为强援。

 

4月14日后,滇军以防止第四师散兵流窜滋事为由,派出督署参谋长赵钟奇(士官八期)与刘存厚部参谋长林爽(士官六期)协议,划定两军防区,分设岗哨。双方约定非事先征得同意,不得武装通过。但接下来的三天内,滇军却屡屡违约,数次以全副武装部队强行通过川军防区,刘部虽偶有阻击,但事态尚未扩大。

 

4月18日,双方终于擦枪走火。

 

当日下午,滇军两连官兵自灌县押运缴获的川军第四师枪械一千五百余支,子弹十余万发前往成都,但在西门外遭到川军赖心辉炮兵团劫夺,人员亦被扣押。当夜,双方开始大规模交火,川滇之战全面爆发。

 

战役伊始,滇军便分兵三路大举进攻刘部驻地:一路由东校场出击,进攻北校场的刘存厚师部及驻文殊院的机关枪营;另一路则自皇城督署出击,越过东城根靠近将军衙门的一段垮城墙,进攻驻旧将军署的赖心辉炮兵团团部;还有一部,则由城外绕行攻入新西门,拟一举解决掉驻西校场的炮兵团。

 

滇军目的是打掉川军的指挥中枢,并顺手干掉肇事的赖心辉炮团。罗佩金低估了川军。

 

进攻的三路滇军,遭到顽强抵抗,均未完成预定任务。而斗志高昂的川军在东、西御街上发动的反击却相当成功——他们从滇军手中,夺取了督署所在地皇城附近要点三桥(今成都人民路南口)。

 

第四师的流散官兵,也趁滇军败退之机奋勇报复,将跑慢一步的滇军顾品珍师参谋长范石生,督军署参谋杨育涵等人逮住。

 

19日晨四更时分,防守皇城督署的滇军卫秉钧部,为扫清射界,并嫁祸于川军,竟用洋油和燃烧弹,在皇城周围纵火焚烧民房,将后子门附近,东、西御河,东、西二巷,九思巷等处焚毁殆尽,皇城附近之东、西鹅市巷,东、西御街之间,三桥北等处也尽成焦土。葬身火海的平民为数甚多,前去救火的消防队员也因遭到射击而颇有死伤。这场大火直至4月20日午间方才渐渐熄灭,被焚烧的民房多达千余间,平民死伤者达三千余人。在滇军放火的同时,刘军亦有一部官兵冒充滇军趁火打劫。

 

除了放火以外,把守武城门一带的滇军还肆意屠杀俘虏和平民。自4月18日夜开始,滇军营长李正芳等部不断将川军第四师被扣押的军官及部分滥捕来的平民,用刺刀捅死后抛尸城下,数日内抛尸竟累计多达八百余具。滇军还把该处警察所内的警士、夫役全部刺死。

 

双方打到次日上午,省议会及各国领事团出面进行调停。川、滇两军均口头同意协商停火,刘存厚为争取舆论主动,还一度允诺将三桥让出(但到下午战事趋于激烈,刘遂反悔,又把大炮拖到三桥向皇城内猛轰,督署致公堂和顾品珍的第六师师部均中弹),交由中立的黔军接防。四川省长的黔军统帅戴戡却以双方炮火太猛为由,迟迟不肯前往督署参加调停

 

傍晚,罗佩金策动了一次反击。滇军一部由皇城中冲出,向守卫三桥南街和陕西街的川军发起进攻,同时驻东校场的滇军也三次进攻占据北城的川军,双方一度展开白刃搏斗,死伤数百人。战至深夜,滇军各路均被击退,战事又陷入僵持。

 

4月19日,唐继尧向北京发电痛骂刘存厚“叛变”:“川省实行裁兵,原属正办,乃刘师长竟令所部围攻督署,实属不顾大义,应请主持公道,迅与解决。”

 

反对北洋的国民党,也有服从于北洋政府的旧军人:刘存厚的川军同袍,旅长刘湘、刘成勋、但懋辛,团长邓锡侯、田颂尧、赖心辉、向传义(保定军官)、吕超(保定军官)等,也在同日联名发表通电,声讨罗佩金“在任数月,酷嗜淫赌,勒提税款逾七百万,本省军饷数月未发”。有

刘成勋、邓锡侯、田颂尧、赖心辉等人,本系刘存厚所部,刘湘则是刘成勋的大邑老乡,反罗态度积极自不在话下。

 

但懋辛、向传义、吕超等人,则是国民党系统的川军第五师熊克武部下。他们虽与罗佩金系同党,却因罗不顾同党之谊,要在裁军中将该师缩编成旅,导致其切肤之痛胜过了党同伐异之急,故亦转而参与反罗。

 

4月20日,经各国领事和成都士绅调停,川、滇两军终于悻悻地达成停火协议。两军议定各自后退,由黔军驻防成都市区中央,隔断川、滇两军,以防再滋事端。两军除少量部队留驻城中外,其余应尽数撤出城外。

 

北京政府来电明令撤罗佩金、刘存厚职,改授罗为超威将军,刘为崇威将军,改以省长戴戡兼督军,滇军将领刘云峰为第二师师长。

 

刘存厚苦战一场却落个撤职,大为不满,遂于21日晨4时许,再度包围皇城猛攻,并袭击驻武城门、东校场的滇军。刘、罗又打两天。

 

23日,经各国领事和成都士绅再度调停,形势不利的罗佩金终于让步。他同意将督军印信交给戴戡,率全军退出成都。戴戡当即以省长兼督军名义发出命令,要求川、滇两军一概撤出城外,否则即以叛军惩办。北京政府亦以大总统黎元洪名义严词谴责刘存厚,并勒令其率部出城。

 

刘存厚无奈,只得从命

4月24日,滇军出成都东门移驻兵工厂,27日陆续开往简阳;川军主力也于同时由西门撤出,退往凤凰山。刘、罗之战,到此乃告一段落。

 

1917年2月20日 滇军罗佩金为加强滇军实力,以军队太多,粮饷不济为由,宣布裁军方案,对川军周道刚,刘存厚,熊克武,卢师谛部缩编,将孙中山系卢师谛所招抚的部队改编为第四师,罗佩金委其亲信,原左翼司令部参谋长陈泽霈为师长,降卢师谛为第七旅旅长。限于3月10号前办竣。

1917年4月13日 卢师谛在成都驻地与彭县彭爱卿之女彭瑞仙结婚。新婚燕尔,卢师谛曾赋诗云:“十年戎马心情老,万里关河骨肉疏。此日花前人并立,锦江应画莫愁湖。

1917年4月14日  晚上,罗佩金与北洋军阀支持的刘存厚抢夺川省地盘与资源,{熊克武向刘存厚承诺平分:地盘与资源};滇军罗佩金拿川人开刀,下令撤军;去陈泽霈第四师师长职务,第四师驻成都部队编为一个旅,已缩军的旅交由卢师谛。接任的当天,对卢师谛部队官兵实施突袭,导致孙中山系卢师谛部,在川省遭遇惨烈结局。

1917年4月15日 清晨, 罗佩金以安排手下新任旅长卢师谛就职为由,将尚穿着新郎服的卢师谛骗到司令部软禁至深夜。同时通知卢属官兵到操场集合,四周架起机枪,将队伍当场缴械,并令扒去士兵军服后驱散,士兵流落街头。卢师谛愤然离开成都。此举引起川军将领的极大愤怒。

1917年4月,刘湘先后两次领衔与川军各旅、团长联名通电,历数罗佩金强滇弱川的九大罪状,要求北京政府{由北洋军阀主持}主持公平,“速予解决,以弭川乱”。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自毙,黎元洪继任总统,

1916年 月29日恢复国会,申令遵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7年6月12日黎元洪解散国会, 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孙中山领导反抗北洋军阀四川护法,维护辛亥革命成果目的,是 “四次革命”的一个重要部分。

中山于七月十七日率海军南下护法

 

1916年6月9日,孙中山即大声疾呼维护约法和国会,发表《规复约法宣言》。

1917年10月12日,孙中山任命护法的黄复生、卢师谛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四川国民军总、副司令,石青阳为川东招讨使。

1917年11月18日,孙中山又改任黄、卢为四川靖国联军总、副司令,石为川北招讨使,并电嘱与唐继尧合作。

2. 孙中山争取唐继尧、熊克武联军东下会师(1917年12月至1918年5月)

1917年12月13日,重庆镇守使熊克武通电护法。21日,孙中山电示熊克武与唐继尧通力合作,“会师东下”。

12月29日,孙中山电唐继尧等,赞同熊克武电举唐继尧、刘显世为滇黔川靖国联军总、副司令。

1918年2月至5月,北洋政府政学派岑春煊一再说合南方军阀联冯倒段,护法战争在一些省份连遭挫折。孙中山在四川护法战争的指示未得贯彻,

唐继尧抗拒孙中山的指示,不肯正式接任军政府元帅职,支持熊克武总揽军民政权,国民党员熊克武成为四川军阀,滇、黔、川各派军政实力实施军阀争夺和混战。

1918年5月4日,孙中山被迫愤而向非常国会辞去大元帅职,发出通电,向全国人民揭露西南军阀假护法、真扩张罪行。

1918年5月21日,孙中山与朱执信,黄复生、卢师谛,等返上海。

1917年3月,中华革命党准备改用“中国国民党”名称。

熊克武于1919年4月又明令发表《四川靖国各军驻防区域表》(表内未列卢师谛防地,卢系驻万县)。

川军又经过改编为八个师。但懋辛、刘湘、向传义、刘成勋、吕超、石青阳、颜德基、陈洪范依次分别为各师师长。黄复生、卢师谛仍分任援鄂总、副司令。驻防地区,亦有改变。

1919年2月9日,熊克武就任岑春煊主持的北洋军政府的四川督军职务,熊不接受孙中山领导也不受唐继尧控制,目的是独霸四川,川军内部,不仅早有新旧川军之间的矛盾,新川军内部以熊克武为首的“九人团”和谢持、杨庶堪为首的“实业团”之间的矛盾也很尖锐。

1918年9月始抵重庆谢持支持的杨庶堪延至,在9月靖国联军会议期间,杨对唐继尧控制四川的野心表态不明,……杨遂与实业团成员进一步合作,在12月杨为其父在重庆治丧期间,与卢师谛、黄复生、石青阳等商量倒熊的具体计划,并到合川密访刘湘,许以倒熊后推为川军总司令。唐继尧则进一步利用川军内部的矛盾,企图拔去他控制四川的主要障碍熊克武。于是实业团的领袖谢持、杨庶堪与滇系军阀首领唐继尧有一致倒熊的倾向。四川国民党人内部派系的矛盾和斗争给了一心想做云南王的唐继尧以可乘之机,而与企图独霸四川的熊克武的矛盾和斗争日渐发展。

孙中山脱离广州军政府之后,仍十分关心四川的局势。1918年12月24日致函熊克武,……1919年1月7日,复函刘香浦,……4月1日,致函杨庶堪……5月26日,分别致函熊克武、但懋辛……9月8日,又致函吕超、颜德基、黄复生、石青阳、卢师谛等,望努力贯彻“建设真正之共和”的主张。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为四川革命势力团结起来共同反对北洋政府支持在四川的军阀内乱,尽了最大努力,但终未取得预期的效果。

1920年夏秋(5至10月)爆发为全川规模的川、滇、黔军大混战。此后滇、黔军虽被迫退出四川,但新旧川军又连年不断混战,军队成倍增长。1912年3月11日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任内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国务北洋军阀段祺瑞内阁于五月七日决定对德宣战。1917年3月10日 孙中山以“中国不宜参战”通电反对段祺瑞内阁;段授意各省督军组织督军团在京开会,迫黎元洪解散国会;黎元洪将段祺瑞免职。黎元洪召张勋入京调停。1898年清廷派程璧光向英、德二国订购“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四舰为海军主力。中国海军是李鸿章在清光绪中期创设,属于北洋系统。

1916年6月12日  张勋迫黎元洪下令解散国会。北洋军阀段祺瑞为国务总理,冯国璋代理总统, 1916年7月1日张勋拥“清废帝-溥仪复辟”;1916年7月2日  海军总长程璧光(玉堂)到沪谒见中山,在孙邸集议“力主恢复约法和国会”,说奉黎大总统命,国家危急,请孙先生维持国事,北洋军阀毁灭“约法-国会”,决定由孙先生统率程璧光海军到广州建立临时政府,护法讨贼。在上海孙先生邸集议的有 唐绍仪、章太炎、程璧光、胡汉民等。程璧光海军“讨袁”护国军, 1918年2月26日 拥护中山坚持护法核心人物程璧,遭桂东北洋军阀杀害。1916年7月21日 发出海军通电,此次海军护法南下,共有九舰到广州,

 1916年9月5日 孙中山就大元帅职,发表宣言誓辞“攘除奸凶,恢复的法”,“拥护民国和约法,恢复国会,愿与全国共击废总统者”。孙中山就职后,派秘书长章太炎由越南赴昆明,携带国会选举唐继尧为元帅的证书及印件给唐,望其就职;唐继尧迟迟不到位。1916年9月18日 在孙中山周震麟、程潜入湘,策动下零陵镇守使刘延藩宣告独立。1916年9月21日,湘军旅长林修梅在醒陵独立。中山委派程潜为湘军总司令职1917年3月17日北洋军占领岳州.段祺瑞迫冯国璋下令派第三师曹锟、第七师张敬尧攻湘,任曹锟为两湘宣抚使,张敬尧为攻岳前敌总司令。1917年4月1日  长沙失守,湘军程潜与桂系谭浩明之间有矛桂系头子陆荣廷乘机拆台,密令谭浩明撤回广西;1917年4月20日曹部吴佩孚于占领衡山,旋占衡阳,湘军退守来阳。

1920年5月段祺瑞提任皖系张敬尧为湖南督军,为直系曹锟吴佩孚所不满,吴佩孚占领衡阳后,按兵不进,北军与护法湘军在湖南郴桂区对峙约二年之久

1920年6月10日。吴佩孚接受广州军政府毫洋六十万元,撤兵北上与皖系段祺瑞展开直皖之战,长沙才由湘军恢复。

1917年6月12日 桂系军阀陆荣廷、陈炳焜割据广东;广东督军陈炳焜、广西督军谭法明截留中央税款,声称两广暂行自主,不愿追随孙中山革命。

 

1917年6月 卢师谛奉孙中山之命由广州回川,召集旧部。在泸州成立国民革命军北伐军四川总司令部,黄复生任总司令,卢师谛任副司令。杨春芳部进攻泸州,泸州失守。黄,卢退叙永,毕节,与唐继尧部会合。唐派黄复生兼任川东道伊。黄,卢将国民革命北伐军改为靖国联军,由卢师谛带领驻防川东。

1917年8月 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会非常会议,成立护法军政府。孙被选为大元帅,通电全国,号召护法。9月,孙中山密召杨庶堪,卢师谛,向楚来广州。

1917年10月12日 孙中山任命黄复生,卢师谛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四川国民军总,副司令,石青阳为川东招讨使。18日孙中山又改任黄,卢为四川靖国联军总,副司令,石青阳为川北招讨使,并电瞩与唐继尧合作。由于熊克武对护法态度暧昧,孙中山对他不予任命。

孙中山派系中杨庶堪,卢师谛,黄复生等与川军熊克武军队矛盾随之上升。熊克武属黄兴之“九人团”与孙中山支持杨庶堪,卢师谛的“实力团”矛盾是自东京欧事会议之后发生的。

1917年10月,耿直领导陕西警备军在西安举义,反对皖系陕督陈树藩,与陈巷战两日失败。

1917年11月6日,北京政府任命龙济光为两广巡阅使,由琼州进攻高雷,护法。1917年11月6日 孙中山又任命卢师谛为川西招讨使。

1917年12月 黄复生,卢师谛等在泸州,纳溪建旗护法。

1917年12月21日,陕军郭坚在凤翔宣告独立。

1918年1月20日  唐继尧组织“西南自主各省联合会”,与孙中山军政府对抗,公布“中华民国护法各省联合条例”,

1918年1月25日,胡景翼在陕西三原宣布独立,成立陕西靖国军。中山派于右任回陕,策动张钫一师在陕西独立。

1918年7月  陕西靖国军,共推于右任为总司令,张钫为副司令,井勿幕为总指挥,郭坚、胡景翼、樊钟秀、曹世英、高峻、卢占魁六路军及惠又光旅联合与陕西督军陈树藩和镇嵩军刘镇华对抗。

1918年 孙中山改任卢师谛为川滇黔联军援鄂第一路副总司令,于中央唯国父之命是从。

1918年1--2月  卢师谛率部参加驱除北洋军阀刘存厚的战争。2月19日,成都被攻破,刘存厚兵败退往陕西。

1918年2月22日 孙中山急电卢师谛询问了解川南民军总司令何绍城等人为何人委任,为人如何,及该军实力等情况。

1918年2月25---27日 孙中山连续致电石青阳,唐继尧,卢师谛等人,询问川中局势并磋商主持川局人选。

 

1918年2月25日 孙中山致电石青阳并转黄总司令,卢副司令等人,通报全国北伐形势,对四川军事作出指示

1918年2月26日 孙中山致电石青阳转成都吕汉群司令祝贺克复成都。再转复生,锡卿,德基,凤石,炳堃,亮工等,望与青阳一致赞助汉群,共维川局。

1918年2月27日 孙中山致电唐继尧,熊克武,章太炎,卢师谛等人,望川军各将领迅速协同推举贤能,主持川省军政事务。

1918年3月2日 孙中山致电石青阳并转章太炎,黄复生,卢师谛等人,认为唐继尧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不妥。如果督军一职非熊克武不可,亦公电推举方能任命。盼诸兄迅速疏通省议会,一致选举杨庶堪为四川省长。

1918年3月4日 孙中山电促杨庶堪尽快返川任职,并指出:“锦帆(熊克武)权利日增,黄复生,卢师谛不足以抗。”

1918年3月25日 孙中山复黄复生,卢师谛电,通电严惩何绍培。

1918年4月 四川何绍培部不受招抚,且勾结土匪侵袭护法联军,黄复生,卢师谛率部进剿,将其击溃。

1918年9月24日 唐继尧以策划北伐,至重庆召开五省联军会议,卢师谛参加。会议要求熊克武动用四川盐款支持北伐,熊推卸筹付责任,不愿出钱。会议遂无结果。

1918年9月 熊克武把对孙中山若即若离的态度改为坐南朝北。派黄肃方为北京北洋系代表,联络北洋军阀段祺瑞等,派刘亚休为上海代表,直接联系江苏督军李纯,间接联系冯国璋等。

1918年10月 熊克武与湖南赵恒惕,广东陈炯明,云南唐继尧提出联省自治,与孙中山北伐,消除军阀混战政策相抵触。孙中山说:熊克武与赵恒惕联合搞“联省自治”,不是把矛头对准我。

1918年10月 四川靖国联军总司令熊克武召开整军会议,采取强干弱枝的办法,极力排挤压制亲孙中山的民军,将孙中山派系的卢师谛部编为一个旅,驻扎在万县,涪陵一带。此举引起四川护法民军将领的不满和不安。卢师谛试图联合滇黔军自保。

1919年1月14日 孙中山致信卢师谛,鼓励民军将领“勿以小挫失而蘧怀灰心,毅力坚持,以谋进取,庶足日起有功也。”

孙大元帅改讨贼靖国军为建国军,任宋鹤庚、朱培德、为卢师谛建国北伐军中央左右翼总指挥,樊钟秀为先遣总指挥,又任蒋中正为粤军训练部长。

 

1919年1月23日 孙中山给黄复生,卢师谛写信,要求川中同志支持辅助四川省长杨庶堪的工作,尤其给予财政上的援助。

1919年2月9日 熊克武通电就任北洋系芩春煊主持的四川军政府督军,通电中称北洋政府总统,总理。开始坐南朝北。

 

1919年4月 熊克武发表“四川靖国各军驻防区域表”,没有划定卢师谛部防区。划分驻区后加深了各军的矛盾和斗争。

 

1919年4月 黄复生,卢师谛分任北伐援鄂总,副司令。卢师谛在万县给熊克武写信40余页,敦促其从速北伐。称愿将自己的所有部队交友军指挥,请熊克武给以代表名义,联络省内外有关军队,共同努力参与北伐事业,未得答复。

 

1919年4月 熊克武敷衍孙中山关于由四川入陕西北伐的指令,故意造成援陕军事行动的失败。孙中山派驻上海代表孙伯兰查确后,建议孙中山去熊。

  1917年爆发了护法战争。任命刘伯承为营长,朱德率全团乘胜追击。8月,川护国军不断取得胜利,吕超部攻入成都北门。加入由云南都督唐继尧组建的靖国军,讨伐由北京段祺瑞政府任命的四川督军刘存厚。

另有川东边防讨贼军总司令石青阳所辖汤子模师、竖立着一块醒目的牌告:贺龙率湘军混成旅、先取成都,

联军克成都之后,时川中党人势力分为以熊克武为首的“酒人团”,以杨庶堪、谢持为首的“实业团”两大派系,而实业团是孙中山系,熊克武是黄兴系,

孙中山于1918年2月24日任命实业团成员吕超为四川督军,

酒人团成员但懋辛为省长,而这样就将熊克武排出在外,

时唐继尧为了巩固在川利益,遂以滇川黔靖国联军总司令名义,于25日任熊克武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26日熊克武以四川靖国军总司令名义兼管军民两政开赴重庆,从而出现成、渝对立局面,并同广东军政府产生矛盾。

其后孙中山为联合西南军阀一致向北,遂取折中办法于3月8日任熊克武为川督,杨庶堪为省长。
  1919年4月 熊克武数年来掌握盐款,未公开收支。整军后黄,卢,石,颜各部军饷由其自筹。杨庶堪建议熊公开盐款,未得答复。熊克武与孙中山派系的矛盾加剧并公开化。

支持毫无实力的杨庶堪在重庆就职四川省长。并于1918年3月整编兵力将在川东、湘西、贵州之黔军编为五个混成旅,以卢焘、谷正伦、胡瑛、张春圃、何应钦分任1至5旅旅长。
  
  滇黔军倒熊之时,北洋直皖分裂,正是滇唐、桂陆利用南北议和之际排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企图保护在此役中的既得地盘、利益。
  
  1919年11月23日滇、桂双方与北洋直系吴佩孚签定了《救国同盟军草约》,其实质是西南军阀同北洋直系联合。

反对皖系,排斥孙中山。由于黔系刘显世未在协议上签字,而孙中山又将联合西南北伐的力量寄托于王文华身上,

 王文华就曾通电支持孙中山北伐。其后桂系控制广东军政府,王文华力主出兵剪除桂系,一时盛传川滇黔将组联军出兵广西讨伐陆荣廷;桂系抽调兵力布防于黔桂边境,王文华怕黔军入桂,滇、川联合起来排挤黔系,遂同滇唐达成共识,加入倒熊同盟,

1918年8月王文华带孙剑锋警卫营回驻贵阳,遥控在川黔军,其后唐继尧重新投机护法,联合孙中山;

孙中山认为伐桂必定以滇川黔三军倾全力而为之,而事受熊克武影响,而熊克武年来又同桂系步调多一致,孙中山亦赞成倒熊。

  倒熊军占绝对优势:倒熊军有分驻下川东、川南和上川东的滇军顾品珍、赵又新、叶荃三个军,驻重庆的黔军王文华四混成旅,实业团吕超、颜德基、黄复生、卢师谛、刘斌三旅,湖北靖国军黎天才、河南靖国军王天纵两部;熊克武军方面有但懋辛、刘湘、刘成勋、陈洪范四师,邓锡侯一旅,重庆镇守使兼全川江防军司令余际唐部20个营及张冲警卫团、李昌权宪兵团。

 6月3日胡瑛旅同川军汤子模旅会合克合川。而刘湘进攻重庆部队又被黔军并滇军第1军田锺谷梯团及、顺庆南下石青阳,卢师谛部数路,围攻于江北悦来场、鸳鸯溪,受重创。刘湘弃铜梁、大足向安岳退去。黔军迅速占武胜、邻水,旋刘湘与余际唐会合邻水,

6月11日反攻复合川,刘显世派刘显潜率游击军万余人赴前线,黔军实力大增遂同石青阳,卢师谛部配合将刘湘击溃,川军西溃,败走成都。
  
  中路川军主力进行大规模的进攻在川中、川南的滇军一度采取守势,直到7月滇军由南线集结主力大规模反扑,东线的石青阳,卢师谛,北线的吕超等亦向成都进攻,熊克武、刘湘等人不支向川北一退再退

最后撤至保宁,袁祖铭亦指挥黔军两旅经顺庆、蓬溪一线同川军作战。于7月18日同倒熊军各部克成都

随后联军以黔军两旅、滇军田钟谷梯团、胡若愚第5混成旅,滇军第2军金汉鼎第4混成旅、川军萧明德师组成追击部队

1919年4月27日 北洋军政府芩春煊属长江上游总司令吴光新为贬低广东军政府的威信,通电全国,将川东一带卢师谛等辖区官吏,军队破坏烟禁,勒征烟捐一事公诸于世,芩春煊以军政府名义下令查办。北洋系熊克武派但懋辛为禁烟查办使,交代“对卢,黄两人违反法纪,容后呈报军政府处理。”

 

1919年5月 唐继尧,杨庶堪,卢师谛,石青阳,颜德基,黄复生等人借吊唁杨庶堪父亲之机,在重庆密谋倒熊。

 

1919年6月 黔军梯团长田钟谷写信给但懋辛,信中转述了卢师谛的态度:熊克武不让他编制成军,是有意排斥他,决不心服。并指责熊“坐南朝北”,烟案事小,这一问题大,并表示极端反对。

 

1919年9月8日 孙中山给吕超,严德基,黄复生,石青阳,卢师谛各发出相同的电文:“兹瞩张佐丞兄归川接洽一切,此间情形,佐丞多能言之,当能面罄,手此布闻。”

 

1919年9月20日 孙中山致信卢师谛,对卢师谛辛苦支撑川中局面表示欣慰,同时对所谓因烟案引发的各种传言望其“不足为意,可听之而已。”

 

1919年11月 卢师谛在万县密晤孙中山的代表张佐丞,商量具体倒熊计划。随后,卢陪张佐丞见石青阳传达孙中山指示,恰遇吕超,并说服吕超加入倒熊同盟。

 

1919年12月 卢师谛责以“坐南朝北”之名,率先发出倒熊通电,四川倒熊运动公开化。

 

1920年3月 唐继尧下令免去熊克武四川靖国各军总司令职务。卢师谛由万县率一个纵队来南充主持“顺庆会议。”出席的有:吕超,石青阳,顔德基,刘湘,杨森和滇黔军代表,会议一致决定倒熊拥吕,推举吕超为滇川黔联军副总司令兼川军总司令,卢师谛为川军副总司令

 

1920年3月 吕超在中江兴隆场召集所属军官秘密开会宣布倒熊,并邀请向育仁参加。时任吕超参谋的张治中极力劝说两师一致倒熊,遭到向育仁部团长何光烈的鞭打。

 

1920年3月17日 孙中山致电唐继尧,指出只有去熊,才能实现滇桂川三省联合,作为抗衡北洋军阀的根据地。告知已命吕超,石青阳,卢师谛等做好去熊计划,请唐与之联络,并请驻川滇军协助去熊。

1920年4月17日 熊克武采取以退为进的姿态,通电辞去四川督军职务。

 

1920年4月22日 熊克武在成都策划了“挽留熊督军”的万人集会,提出“川人治川”。

1920年4月30日 吕超,卢师谛等联名发表讨熊“陷电”。

 

1920年4月30日 熊克武派代表游说吕超,吕超倒熊态度动摇。

 

1920年5月4日  熊克武通电宣布复任四川督军职务。

 

1920年5月11日 卢师谛,石青阳在遂宁用吕超,刘湘的名义发出就任川护法救国军军总,副司令的通电,使之成为即成事实,迫使吕超倒熊。

 

1920年5月22日 熊克武下达进攻命令,倒熊战争打响。川军向传义第3师,刘成勋第4师中立,吕超第5师参加倒熊。(“孙中山在川建立革命政权和有关联俄的见闻”

 

 1920年5月 吕超,卢师谛两部在中江会合,开始向成都挺进。

 

1920年5月6日 卢师谛为倒熊联军总指挥代行总司令部职权。下令重庆中国银行不得让熊克武及其军队提用川省盐税及一切收入,否则以“助逆”论处。(重庆档案馆:重庆人民银行卷。)

 

1920年5月28日 卢师谛倒熊总司令部设遂宁,主力集于赵家渡。(刘存厚:5月28日给北洋政府的密电。)

 

1920年6月 卢师谛率部驻太镇,蓬溪一带。

 

1920年6月26日 吕超,石青阳,卢师谛,黄复生等军逼近成都,熊克武提盐款600余万元,估筹现金300万元。

 

1920年7月18日 吕超率部攻入成都,熊克武兵退阆中。吕超宣布就任川军总司令,卢师谛任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

 

1920年7月24日 四川参议会出面通电欢迎孙中山的军政府入川组建联合政府:“天祸中国,内讧频仍,统系分拿,南北迄无宁咎。推原其故,胥由无政府以维系之,无国会以监督之也。近阅报载,诸公现拟到川,另组合政府,本会极表欢迎。乞速命驾,以慰民众。”

 

1920年8月3日 吕超,卢师谛等电请孙中山入川组织政府,统筹大局。

 

1920年8月17日 国会议院在昆明开会,决定将国会及军政府移设重庆。孙中山复电四川省议会,表示将来川。

 

1920年8月下旬 孙中山派参谋长李烈钧到达重庆,单独与卢师谛策划军政府西迁大计,并制定了详尽的西迁计划,决定联合川中将领会师北上,先靖全蜀,而后恭迎总理。

 

1920年9月初 参议院议长林森,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同各地国会议员分道来川,集中重庆,预备开会。后因联军败退,遂转巴县后离去。杨庶堪辞去四川省长职务,孙中山迁都四川计划流产。

 

1920年9月 熊克武与刘存厚重新联合,刘存厚接济熊克武子弹800万发。刘存厚打出靖川军的旗号,率部回川。熊克武率部经三台进攻成都。9月5日,邓锡侯率部向吕超发起进攻,卢师谛率部迎敌,被邓击败。吕超在卢师谛的掩护下,于5日晚退出成都至简阳。

1920年9月10日 刘存厚由绵阳进入成都,在城北昭觉寺设督军府,恢复了北洋政府任命的督军职务。

 

1920年9月底 卢师谛,石青阳,吕超三部兵力已不足万人,又经合川退至重庆三军计划暂时放弃四川。孙中山得此消息,令时任湘西靖国军总司令的林修梅派人与他们联系,希望他们退居湘西,与湖南的民军联合,以保存实力,未果。

 

1920年10月30日 熊克武回到重庆,设立四川督军公署,宣称执行原四川军民两政职权。形成了四川历史上的两个督军。

 

1920年11月上旬 卢师谛,石青阳,吕超余部在夔门,万县一带溃败。

 

1920年11月 倒熊失败。杨庶堪,卢师谛,石青阳,吕超等赴上海。孙中山给予鼓励和安慰,孙中山将21万元存折交还石青阳(石青阳任第六师师长时曾资助孙中山15万元,孙中山用此款购买法郎赚了6万。)并给每人一万元费用安置随同来上海的下属。至此,卢师谛伴其左右,直接受命于孙中山。

 

1920年12月30日 北京政府发布命令,任命熊克武为四川省长。

 

1921年初 孙中山因在川建立政府的计划被打消,熊克武秘密悔过,嘱咐四川党人化嫌合作,努力革命。说到“以后不要再提此痛心事”时,语气沉痛,面容惨沮。

 

1922年6月16日 陈炯明广州发动叛乱,孙中山避难永丰舰。18日,杨庶堪,张继,卢师谛等160名旅沪各省党人联名电斥。

 

1922年10月 孙中山到达上海后,卢师谛,杨庶堪向其建议招抚在桂滇军顾品珍部组织讨陈。孙中山采纳了建议。

 

1922年10月 孙中山先派邹鲁赴香港设立办事处,后加派卢师谛,邓泰中来港,孙科亦至港筹款,为讨陈做先期准备。

1922年10月 孙中山委卢师谛为:策反讨陈专员驻-香港大东酒店。

1922年10月下旬 孙中山在沪派胡汉贤为飞机联络专员赴港,指示胡:“各事可直接向卢同志联系请示。”胡汉贤在广东的策反进展情况均去香港向卢师谛请示汇报,成功将陈炯明的飞机队飞机队策反。(胡汉贤:“孙中山派我策动飞行人员反陈炯明的经过”;

 

卢师谛大东酒店接见孙中山“特派胡汉贤为飞机联络专员”。卢说:粤军与海军一部分,已集中江门,由古应芬主持,一俟滇,桂军进入粤境,即在江门联同各处民军起义响应。你们飞机队,最好能起飞向陈逆司令部-轰炸,如不能,需将各机飞往江门。我现在联络海陆军,对于飞机队反正事,你们可与胡汉贤具体规定联系,但事情切勿泄漏,以免影响全盘作战计划。

 

关于孙中山派员所需要各种物质,卢师谛说:“昨接杨仙逸电知,他日间亦到港,你们需要各物,我当尽量接济;”

 

1922年11月初  卢师谛接见有胡汉贤和福建北伐军归来的航空局机械工人-向日葵,报告回穗初步情况,并电杨仙逸转报孙先生。

 

1922年11月17日 卢师谛,杨仙逸带一批从美国新回的飞行员由香港到广州,接收飞机队陆机6架,水上飞机6架。(胡汉贤:“孙中山派我策动飞行人员反陈炯明的经过”;

 

1922年11月 孙中山以卢师谛在四川与滇军熟稔,特派卢师谛,邓泰中为其全权代表携款赴广西直接与张开儒,杨希闵等滇军将领联系,极力促成滇桂军早日发兵讨陈。由于滇军内部的强烈反对,卢,邓根据情况,建议审慎发给张开儒滇桂联军总司令的委任。胡汉民向孙中山转报卢师谛等的建议时认为“卢,邓持重,不为无理。”

 

1922年12月 6日 驻桂滇军杨希闵,范石生,朱培德等与桂军沈鸿英之代表黄应山,自治军刘玉山,陈升平等于广西藤县白马庙举行军事会议,会商讨伐陈炯明战略及合作条件,后刘震寰亦参加。是称“白马会盟”。

 

1922年12月28日 滇桂联军占领梧州。卢师谛代表孙中山授滇军杨希闵以滇桂联军总司令。

 

1922年12月31日 滇桂联军誓师东下讨陈。

 

1923年1月 广州底定。在江防会议上,桂军总司令沈鸿烈对欢迎孙中山入粤持有异议,卢师谛当场辩驳。会后,卢师谛四处斡旋,迫使桂军退出广州,为孙中山顺利入粤创造了有利条件。

 

1923年1月26 日 卢师谛收集广州龙济光旧部,组织中央直辖第三军,并出任该军军长,成为孙中山器重的高级将领,在讨陈战斗中屡立战功。

 

1923年2月21日,孙中山先生回广州任大元帅,命航空局局长杨仙逸招集反正人员加以慰留,一律委用。

 

1923年3月 卢师谛将其所属部队改编裁并,以利作战。(<广州国民日报>)此时,第三军的战斗序列为:总司令:卢师谛。第一旅旅长:饶勋。第二旅旅长:王天佐。第三旅旅长:明德恒。

 

1923年4月15日 桂系沈鸿英得吴佩孚接济,背叛孙中山,分路进攻广州。16日,孙中山下令反击。卢师谛奉命率部平叛,驻守东山,与友军协同作战。平叛后,卢师谛部在新街整顿。

 

1923年5月6日 孙中山拨给卢师谛军伙食费3000元。

 

1923年5月7日 卢师谛部奉命守备广九铁路,保护后方补给线。

 

1923年5月17日 卢师谛部抵达石滩,与范石生部布防石龙铁路,以惠阳为进攻方向,由广九铁路樟木头方面攻击陈炯明左翼。

 

1923年6月 卢师谛根据孙中山指示,命令中央直辖第三军所属第一路司令杨葵,第三旅第六团团长杨伯康,独立第一营营长冯孝箴率领所部保护新塘至石龙一带铁路。命令第一旅旅长饶勋,第二梯团长王天任率部开往石滩集中候命。

 

1923年7月20日 讨陈联军第三次围攻惠州,卢师谛第三军与刘玉山部西路讨贼军负责主攻。未果。

 

1923年7月 卢师谛派属下独立支队司令谭鸿携孙中山亲笔信和卢师谛等各高级将领信件数十封,去汕头劝降林虎脱离陈炯明,归附孙中山。途中被阻而返。

 

1923年7 月底 孙中山再次亲临前线指挥,调整围攻惠州兵力。卢师谛部奉命担任东江左右两方警戒,驻扎鸭仔埗。

 

1923年7月20日 孙中山任命卢师譔为政府谘议,月薪200元。(《国父全集》第4册“委任中华革命党人员姓名录”)

 

1923年8月21日 叛军黄任寰部开抵惠州,联合陈修爵部共3000余人,从三栋向永湖讨贼联军发起进攻。联军杨廷培部,卢师谛部正面迎敌,许崇智部自鸭仔埗绕道攻击,将叛军击溃。

 

1923年8月28日 卢师谛为维护广州治安,以中央直辖第三军司令部的名义发布布告,对潜藏逆敌蛊惑造谣,混淆视听及匪徒抢劫等事,一经查出即于格杀勿论,绝不宽贷。

 

1923年9月5日 在东路讨贼军击溃永湖之敌后,孙中山电令卢师谛部全部开往淡水接防以便许崇智部进攻平山。(广东省文史馆藏:“孙中山致卢师谛电”。)

 

1923年9月11日 卢师谛率部击败驻水娄门的陈军李云复,练演雄部,乘胜占领稔山,平海各要地。

 

1923年9月25日 卢师谛携款五万元,代表元帅府赴稔山前线犒赏官兵,宣传大元帅德意。1923年10月16日 孙中山向李济深,卢师谛,刘玉山,胡谦发出军事命令。

1923年10月 孙中山向卢师谛发出:到澳门前线交涉军事命令。(“新发现的孙中山大元帅手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923年10月28日 叛军陈炯明部攻占平山,卢师谛部退往平湖。(《孙大元帅东征记事》第32页)

 

1923年11月3日 孙中山再到石龙设行营,与胡思舜,卢师谛,范石生三军长召开高级军官会议,部署新的作战方案。决定以范石生部为主力,肃清广九铁路沿线之叛军,由东路军吴铁城部驻守石龙和水南头一带。

 

1923年11月5日 卢师谛率部乘龙九专线火车,由石龙出发,携大炮为平山前线助攻。

1923年11月12日 石龙,石滩失守,孙中山退回广州,卢师谛部退守南岗。

 

1923年11月13日 孙中山手令卢师谛将所部悉调到虎门,与廖司令协同巩固该要塞之陆地防卫。(“新发现的孙中山大元帅手令”<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1923年11月14日 范石生部收复石龙,石滩。

 

1923年11月14日 卢师谛在南岗与前往视察的参谋长李烈钧作彻夜长谈,商议作战方案。拟定卢师谛第三军为东江南岸别动队,伺机突击,守备广九铁路石龙以南路段,巩固虎门。

 

1923年12月7日 卢师谛第三军奉命担任作战后方警备运输任务,前进至东江左岸响水,博罗一带。卢师谛呈文孙中山,告之所部给养不足。孙中山下令大本营军政部拨发该部欠款万余元。

 

1924年1月 卢师谛被任命为元帅府禁烟会办。

 

1924年3月10日 孙中山责成卢师谛负责全力进攻保安。

 

1924年3月28日 卢师谛派邓毅前往北江,乐昌一带招募兵源,扩充队伍。

 

1924年4月 卢师谛第三军饶勋旅进攻保安。进攻部队海上漂泊两日,水米断绝,部分误入桂军防区。被桂军刘震寰所属之廖部缴械,并造成人员伤亡。

 

1924年4月4日 孙中山下令归还卢师谛部被繳枪弹,并要求惩办肇事者及抚恤伤亡。

 

1924年4月12日 卢师谛部因在宝安与西路军冲突,奉命调回省城。联军总指挥杨希闵电示卢部出发东江,担任右翼后方警戒。

 

1924年4月12日 孙中山发布第150号训令,鉴于各军在省招募的兵源,多属莠民,屡滋事端。令各军所招之军队分别解散,此后不得在省城招兵。

 

1924年5月14日 卢师谛在乌涌设修枪厂。

1924年5月21日 卢师谛将第一梯团改为第一补充旅,原梯团长卢汉任旅长,撤销警备第一支队,原支队人员补充到各部。

 

1924年6月2日 卢师谛在石龙车站向孙中山报告第三军兵力部署情况。

 

1924年7月 孙中山再次攻打惠州,卢师谛部奉命担任东江两岸警戒。

 

1924年7月4日 卢师谛驻防鸭仔埗。

 

1924年9月20日 平叛陈炯明初定。孙中山在韶关举行北伐誓师典礼。

 

1924年10月13日 孙中山发布命令成立建国军,卢师谛中央直辖第三军改为建国第三军并任命卢师谛为北伐右翼总指挥,驻节韶关,待命北伐。

 

1924年10月18日 卢师谛部派人采购军需,为北伐做战斗准备。

 

1924年10月下旬 卢师谛的北伐军由南雄率先进入赣南。

 

1924年10月25日 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一举推翻曹锟北洋政府。多次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在韶关召开会议,商讨北上事宜。参加会议的有谭延闿,卢师谛,宋鹤庚,朱培德,吴剑学,陆孝忱,王均,戴岳等30人。

 

1924年11月13日 孙中山乘“春阳丸“号,从香港出发经上海北上。随行的除孙夫人外,还有汪精卫,卢师谛,喻毓西等十余人。(《哀思录:记事》第2页。)

 

卢师谛此次随孙中山北上,专门负责军事计划。表示不再回广东,故暂将所率右翼入赣之各军,交其参谋长明超北和时任元帅府谘议的弟弟卢师譔统领。

 

卢师谛第三军在1925年3月被滇军第三师吞并。

 

1924年11月17日 孙中山到达上海,得知北京有变,遂假道日本。同时派卢师谛秘密到开封,与胡景翼密商军事,为北伐和迁都武汉做准备。

 

1924年11月中旬 卢师谛受孙中山秘密派遣到开封,与胡景翼密商建立武汉新政府条款和鄂豫军事互助条约。(刘成禺:《世载堂杂忆》下)

 

1924年11月中旬 卢师谛赴武汉,同郭泰祺,刘成禺会合,与萧耀南密商建武汉政府具体条款及鄂豫军事互助条款。拟设建国政府于武汉,公推孙中山为大总统,行大元帅职权。拟任萧耀南为建国政府陆军总司令,胡景翼为前敌总司令。政府组织条例,待大总统莅临武汉议决。(刘成禺:《世载堂杂忆》下)

 

1924年11月下旬 卢师谛,刘成禺再返开封,订鄂豫军械互助条约。建国密约交由胡景翼签字。(刘成禺:《世载堂杂忆》下)

 

1924年12月4日 孙中山从日本乘船抵达天津。卢师谛,郭泰祺,刘成禺及萧耀南代表张大昕四人携与萧耀南,胡景翼草签的秘密协议同日抵天津。

 

1924年12月4日下午 呈“建立武汉政府大纲”于孙中山。孙中山阅毕说:“各条皆对。”然后签名盖印。孙科,张大昕,刘成禺,卢师谛,郭泰祺依次签名。签字毕,孙中山训告卢师谛,刘成禺,郭泰祺:“此次随我由粤北来者,只做事,不准做官,如违此训,不认为国民党徒。”

复告张大昕,请萧耀南多给胡景翼枪炮子弹,河南能保,则南方大局可定。刘成禺:《世载堂杂忆》下)

 

1924年12月18日 卢师谛在天津东方饭店代表孙中山,向美国驻北京新闻界记者发表谈话,阐述孙中山的建国思想,强调联俄,容共是列宁在世时的主张,也是孙中山先生的主张。(1924年12月19日天津《大公报》载:”卢师谛之中山态度谈"。)

 

1924年12月23日 孙中山与卢师谛等人谈话:“我们的武装同志,都能像樊醒民同志的忠义,勇敢,服从,我们的革命何至到了今日还未成功。”(《孙中山集外集补编》第458页)

 

1925年1月 ,卢师谛遵循孙中山“联俄容共”之主张,致力于党内的团结统一,在国民党左右派之间调解斡旋,说服党内的同志能够团结在孙中山的周围。

 

孙中山病重期间,党内在京开会,护党同志会诸人,以新派的招待员于树德有共产党嫌疑,认为汪精卫,邵元冲袒护共产党,到会者联名致书汪,邵,要求其自动离京。卢师谛得知后,力劝众人勿发出警告书,并与汪邵磋商,以图缓和同志会感情,遂平息了此次党内风潮。

 

1925年2月12日 卢师谛由开封胡景翼处来武汉见萧耀南密谈:“关于孙中山建国大纲实施”案;被吴佩孚的密探发现。

 

1925年2月14日 萧耀南死亡。其职务由吴佩孚亲信继任。

 

1925年3月12日 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卢师谛在京参与处理孙先生治丧事宜。四川发来唁电:“孙公治丧处转杨沧白先生,谢惠生先生,卢锡卿先生,吴玉章先生,王子骞先生,石青阳先生,赵铁桥先生均鉴:国是未定,元老先摧!刘文辉叩皓印。杨森,邓锡侯,赖心辉,谭创之,江浙旅川同乡会。(《哀思录》第3编第2卷第18页)

 

1925年3月19日 卢师谛参加在中央公园社稷坛举行的孙先生公祭仪式,致送挽联一幅表达自己的哀思: “不自谋  不私怨  不任术  不好名  不苟同 不阿俗  不巧  不伐   不屈不挠 不以退为进  一生勋烈  只是光明 真实做来 论四十年革命艰难到底   成功在此; 有主义 有方略   有新思  有远识  有魅力  有精神  有义 有情  有勇  有信  有不杀之仁  盖世规模   纯从学历志行流出   挚亿万众平民忧乐   那堪继起无人。(《总理哀思录节要》第164页)

 

1925年4月2日 孙先生之灵柩移于西山碧云寺,卢师谛,吴敬恒,李烈钧等均左右执。

 

1925年4月10日 与卢师谛签订秘密军事协议的胡景翼在开封突然病逝。

 

1925年4月 卢师谛返回上海。由于悲伤过度,致使旧病复发,不得不在寓所稍事静养。(《革命人物誌》第11集第341页)

 

1925年5月 卢师谛与谢持一道来粤,协助党务并谋政府之进展。

 

1925年11月 国民党右派在北京西山召开“西山会议”,公开反对孙中山“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卢师谛没有参加“西山会议” !

吴稚辉署名召集“西山会议”,并出席第一次会议-为主席;

列席“西山会议”的有谢持,张继;

参加“西山会议”的有:林  森 ,居  正 ,贾  振 ,石青阳 ,石  瑛 ,戴传贤,沈定一 ,邵元冲,叶楚伧 ,邹  鲁 ,共十人;

监察委员五人,蔡元培在国外;

李烈钧未出席,却来电赞成;

邓泽如未到会,却暗中助钱;

未列席未赞成的有:于佑任,谭延恺,柏文蔚,王法勤, 汪精卫, 丁维芬, 恩克巴图, 共七人。该文作者:邹  鲁著文【参见四川省档案馆藏《特别委员会及西山会议》索书号:2 / 201/1

 

1926年8月 蒋介石任命卢师谛为国民政府驻重庆代表,负责游说四川军阀杨森,刘湘等归附国民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成,而川军易党帜者亦多,君居间力也。"(杨庶堪撰:追赠陆军上将卢君墓表)

 

1926年12月10日 北伐军克复武汉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暨国民政府委员临时联席会议正式迁入武汉。孙中山去世前的最后一项战略部署,得以实现。

 

1926年12月17日 刘湘在重庆宣誓就任国民政府革命军第二十一军军长,卢师谛代表国民党中央授委任状,李筱亭(中共党员)授旗。在刘湘的带领下,四川军阀杨森,邓锡侯等纷纷易帜。

 

1927年初 国民党内部左右两派分裂日趋公开。蒋介石在南昌以北伐军总司令的名义与武汉国民政府党政军联席会议分庭抗礼。四川有重庆莲花池省党部(左派)与总土地省部(右派)公开对立。卢师谛与两边的关系均好,遂往来两部之间调解。

1927年3月23日 武汉国民政府党政军联席会议决议免去蒋介石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务。同日蒋介石通电解散武汉国民政府党政军联席会议。

 

1927年3月 重庆“三三一”惨案发生。中共四川省委负责人杨闇公赴武汉时被刘湘部下蓝文彬逮捕。

 

1927年4月 李筱亭同卢师谛密商解救杨闇公办法。卢师谛找刘湘交涉,劝其放人。刘湘佯装不知,暗中指使蓝文彬将杨闇公转移关押。复求助武汉国民政府。 4月5日,武汉国民党政治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决定重新任命四川省临时政务委员,以免刘湘等人自行其是。政务委员13人:陈启修、郭沫若、刘湘、刘文辉、杨森、田颂尧、刘伯承、邓锡侯、廖划平、杨闇公、李筱亭、刘公潜、向成杰,以陈启修、郭沫若、刘湘、刘文辉、杨森、杨闇公、李筱亭为常务委员。4月5日深夜,刘湘,蓝文彬秘密将杨闇公杀害。(李筱亭:“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四川情况片断”《文史资料选辑》第77辑;《百科知识》:“四川临时省政府”。)

 

1927年5月 国民党执行委员会特派员向传义委任卢师谛,朱之洪,黄圣祥等人为四川登记委员会委员。

 

1927年5月 卢师谛任重庆党务登记委员会主席,唐德安,朱叔痴,曹叔实,刘庚堂,方朝珍,王岳生,黄圣祥等为委员,办理四川党员登记事宜。(周开庆

 

1927年5月12---26日 卢师谛在重庆主持四川省党员代表大会,在会议上与黄圣祥主讲孙中山“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治主张。(《清党特刊》原件存重庆档案馆)

 

1927年5月 卢师谛电川中各军,促使出兵北伐,肃清北洋残敌。

 

1927年6月18日 国民党党务登记办事处在重庆召开成立大会,卢师谛致开幕词。

 

1927年11月9日 国民党(南京)中央特别委员会委派卢师谛为四川省党部特派员,执,监委员。卢师谛无意与南京政府合作。

 

1928年春 在卢师谛的主持下,国民党四川全省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选举出四川省执,监委员,部分国民党左派得以进入,右派势力遭到排斥。南京党部以手续不完备,未经中央核准为由,否定了该次的选举结果。(周开庆《民国四川史事》第30页:“四川党务之回顾”。<台湾商务印书馆>)

 

1928年2月 卢师谛旅居上海,四川党务整理指导委员会停止办公。

 

1928年2月14日 卢师谛被特任为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

 

1928年 邛崃县党务指导委员孙鸿图因领导民众反对苛捐,被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部团长余人杀害。省指委与该军交涉,未得解决。

1928年2月27日 旅沪川人黄复生,卢师谛等人集会对川事发表意见。

 

1928年3月1日 卢师谛出席由南京国民政府召集的四川民众情愿团川事商议会,并作发言。

 

1928年3月30日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124次会议通过决议,任卢师谛为国民党四川党务指导委员。卢师谛与南京国民政府的政见不合,未到职。(徐堪:《革命人物誌》第11集第341页)

 

1928年10月31日 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决议组织四川省政府,卢师谛被任为四川省政府委员。未到职。(徐堪:《革命人物誌》第11集第341页)

 

1929年3月4日 国民党中常会指派卢师谛等九人为出席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川省代表。卢师谛等14人提请确定解决川事等原则案。

1929年3月22日 四川省政府召开成立大会。卢师谛没有出席。

 

1929年8月 国民党四川省党务指导委员会改组,卢师谛被续派为委员。未到职。1929年 卢师谛在上海写给蒋介石书信数千言,期待蒋不要忘记孙中山的遗志,劝其执行孙中山“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治主张。后在杨庶堪等人的劝告下,信没有发出。(《卢氏略历》上海申报 1930年12月29日

 

1929年 从喇嘛僧及刘居士修习密宗,虽忱禅悦而忧世之患,恒深宵不寐以思。(杨庶堪撰:追赠陆军上将卢君墓表)

 

1930年 卢师谛积郁成疾,身体羸弱。祖上产业均用于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戎马一生,不治家产,每月薪俸资助在沪川籍同志后所剩无几,生活极为清贫。

 

 

1930年4月7日 卢师谛任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

1930年12月23日晨1时 卢师谛背疽复发,病逝于上海金神父路304号(今瑞金二路)寓所。享年45岁。

 

1930年12月24日 时任上海市长张群为卢师谛作祭文称:国民党钜子卢君追随总理逾20年,残瘁党国,始终不渝,公忠谋国,不问家事,中道雅志未仲,身后尤极萧条。(《上海民国日报》1930年12月24日第2版。)

 

1930年12月25日 国民政府发布六五八号-卢师谛褒扬令:军事参议院参议,四川省政府委员,前中央第三军军长卢师谛,性行忠贞,器识宏远。满清之季,献身革命,追随总理,十有余年,国事驰驱,备尝艰险。陈逆炯明之变,纠合劲旅,规复广州,厥功尤伟。综其生平志事,洵属尽忠主义,始终不渝。遒以积劳,致成痼疾,遽闻溘逝,痛悼殊深。卢师谛着追赠陆军上将,由行政院转殤军政部从优议恤。并令财政部拨给治丧费五千元,派上海市长张群,本府参军杨虎前往料理丧事,用示国家笃念忠勋之致意。此令。(《国民政府公告》<令>第658号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大辞典》——褒扬卢师谛令)。

 

1930年12月  国民政府第一二四次常委会通过决议,准予公葬卢师谛于南京紫金山,交上海市政府择地安葬。(《中央党务月刊》第30期<记事>第126页)

 

12月25日  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卢师谛,并追赠他为陆军上将。国民政府并特派上海市长张群、国民政府参军杨虎作为特使负责料理卢师谛丧事。[1]应四川国民党人的要求,国民政府以国葬礼安葬卢师谛于南京紫金山南麓,以之陪侍总理陵寝。【参见: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1994.3期“卢师谛”一文】

 

1931年4月4日 南京中央党部常务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批准卢师谛墓选址在紫金山灵谷寺附近。行政院发布第1511号训令,令南京市长魏道明,上海市长张群经办具体事宜。卢师谛魂魄陪依总理孙公也。(《行政院公报》第243号<训令>)

 

1931年 杨庶堪作卢君墓表。四川在上海的党人认为是叙述“倒熊”真相的机会,要求将“倒熊”之战记入墓表,杨庶堪念及孙中山先生的嘱咐,终不提及。(“孙中山在川建立革命政权和有关联俄的见闻”《文史资料存稿选编》第40页)

 

 

 



 

 

 





[1] 《国民政府公报》1930年12月25日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