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先生与山西早期钢铁工业

辛亥革命网 2017-06-22 09:28 来源:民革山西省委会 作者:李泓 查看:

1912年9月18日至21日,孙中山莅并视察,于9月20日出席山西军界欢迎会和山西实业界、学界及各党派欢迎会。中山先生不仅在会上讲,还在会下、列车上多次谈及开发山西煤铁资源的问题。

  1912年9月18日至21日,孙中山莅并视察,期间曾于9月20日出席了两个集会,一为山西军界欢迎会,一为山西实业界、学界及各党派欢迎会。中山先生在山西军界欢迎会上讲到:“……此次到山西,见山西煤铁甲于天下。方今为铁钢世界,有铁有钢可以自制武器……,以供全国扩张武备之用”。中山先生不仅在会上讲,还在会下、列车上多次谈及开发山西煤铁资源的问题,说山西“有天赋之煤铁资源,山西前途不可限量”。中山先生的教导,鼓舞了山西人民,尤对山西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高炉炼铁和电炉炼钢的出现

  1920年,保晋公司创办了保晋铁厂(即阳泉铁厂),建立高炉,用现代化技术炼铁,结束了用土法炼铁的历史,但产品单一,有铁无钢。1926年,阎锡山在太原创建了育才炼钢厂(后与育才机器厂合并,称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即今太原矿山机器厂),从德国引进一吨半的电炉,冶炼工具钢、模具钢等特殊钢,开创了山西省炼钢之先河。但是由于产量小,而且有钢无铁,更没有大型钢胚和轧钢设备,不能轧制铁路钢轨等各种钢材。当时,山西军需、民用钢材,全靠进口,价格十分昂贵。因此,阎锡山在制订《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时,即将建设一个从采矿、炼焦、炼铁、炼钢到轧钢的联合钢铁厂列为重点工程,决意筹建炼钢厂(即今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前身)。

  二、筹建西北炼钢厂

  1932年1月,西北实业公司筹备处成立,同年,6月又成立了炼钢筹备委员会(以下简称炼钢筹委会),从太原、阳泉各厂抽调曾留学欧美和日本的冶金技术专家担任委员,郑永锡、董登山、张增、唐敬亭、赵铮、柴九思六人为执行委员。为了便于亲自掌握炼钢筹委会的工作,阎锡山特将筹委会办公地设在省政府前院东楼,在他的主持下每周开会两次,讨论研究建厂的规模、资金、厂址、设备等问题。初步规划建设一个中型钢铁联合企业,投资概算为五百万元(实际增至八百万元),其规模之大、设备之新、投资之多,为西北实业公司所建30多个厂矿之冠。在当时每斤麦粉不过四五分钱的低物价水准下,阎锡山竞舍得以一省之力花费八百万元巨额投资,利用“煤铁之乡”的有利条件创建炼钢厂,不能不说是个具有远见的大决断。

  在讨论厂址选择问题时,开始有人提议设在阳泉。曾在阳泉铁厂担任过化验科科长的梁海峤工程师认为,阳泉的铁矿为窝子矿,蕴藏量也小,又没有炼焦煤,水源也很缺乏,而太原东西山都有煤铁矿藏,水源也不缺,又是省会中心城市,交通方便,立厂条件理想;而且,建在太原,还可为省城增光添彩。此意见正合阎锡山的心意,于是就决定建在太原。后经筹委会深入太原城郊调查研究,最后决定将炼钢厂建在太原城西北的古城村(今尖草坪古城街),占地三百亩。该村距太原大北门2公里半,西临汾河,东靠同蒲铁路,北为飞机场,引水、排水和运输都很便利,南侧不远,即为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西北机车厂、西北铸造厂和西北窑厂等,便于与炼钢厂协作互助。另外,他们还请澳大利亚专家就水问题作了勘测肯定。钢铁联合企业因为是不间断的连续生产,要求必须有炼焦煤、铁矿石、白云石、镁砂和耐火材料等原料源源不断的可靠供应,为此炼钢筹委会派出技术人员分赴湖北、河南、内蒙和本省各地进行资源调查,并在山西拟建西北窑厂。不仅如此,为了建设一个起步高、技术先进的炼钢厂,阎锡山还亲自点名,派两路人马分赴国外考察世界各国钢铁工业现状。

  一批是1923年6月,阎锡山派郑永锡、唐敬亭和柴九思三人先后到德、法、英、美、比利时和瑞士等国家考察,其中在德国考察时间较长。他们拜访了柴九思留德时的老师、德国高等工业学校冶金系主任马太逊教授,以及曾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设计钢铁工业的主设计师普培。普培建议道:“建钢铁联合企业越小越不上算……最好搞个中型的。”考察人员还参观了德国数家钢铁企业。在参观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时,他们与该公司代表德瑞森博士洽谈了厂区总体设计问题。德瑞森表示,必须来太原实地考察才能考虑设计总体方案。后来该公司派恩格巴赫来西北炼钢厂出任总设计师,在我方工程技术人员协助配合下,编制了各车间的布局安排、原材料的进口区、产品出口区、公路铁路交通网、钢渣倾倒处以及将来发展、扩充等全厂总图。

  另一批是1933年10月,阎锡山派梁海峤、沈香士、李铭元和仇牟章四人前往日本考察。梁海峤请他留日时的老师联系参观一些钢铁企业,均遭到厂方拒绝,他们怕中国人掌握了冶炼钢铁的技术。后经沈香士请设在日本的德国洋行帮忙,让他们四人混于德国商人中间,才得以参观了八幡制铁所和釜山钢铁厂。参观中,日本工程师概不回答问题,厂方还派有两个带枪的日本人跟踪监视,把参观人员视若盗贼特务,极不友好。这次考察日本的唯一收获,是李铭元托日本同学买通日本浅野铁厂、川崎造船厂的两名日本工程师,私下订购了20吨高炉的设计图纸,花了二万元。

  1934年3月,分赴欧洲和日本的考察人员返回太原。阎锡山在听取了他们的汇报后,根据本省情形,拟定了西北炼钢厂的建设计划。

  三、建设中的西北炼钢厂

  1934年4月,西北炼钢厂正式成立,同年8月破土动工。阎锡山委任郑永锡为厂长,董登山为副厂长。郑永锡,字恩三,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工学院,后留学英国雪菲尔大学,专攻冶金,20世纪二十年代曾任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化炼科科长、太原育才炼钢厂厂长。董登山,字峰仙,早年就读于山西大学工学院,后留学美国,专攻冶金,20世纪二十年代曾任太原兵工厂核计处处长。

  西北炼钢厂除厂本部设有职能科、室、所机构外,生产车间有下列五部:

  1、炼焦部:主任王昂,字青云,留学日本,曾任井陉矿务局焦厂技术员。该部的主要设备:洗煤设备、36孔炼焦炉设备和副产品回收提炼设备。除洗煤设备由我方制造、安装外,炼焦炉图纸和焦炉及副产品回收提炼设备均由德国享泽尔曼公司提供。是时,西北窑厂(今太钢耐火材料公司)已开始生产耐火砖,我方已备好了砌焦炉烟道烟囱用的耐火材料,可是德国人试验说我方的耐火砖耐压不够,坚持连设备带耐火砖一起卖。在此情况下,我方只好屈从。阎锡山生气地说:“我还得到德国担水去!?”当时山西共有汽车约七百辆,要引进德国提炼汽油的设备,必须引进全套炼焦设备,故阎也无奈。炼焦部日产焦碳240吨,副产品有肥料、煤焦油、汽油等。其后,日军占领太原后,汽油提炼设备即被掠夺运往日本。

  2、炼铁部:主任张增,字益卿,留学英国,曾任保晋公司阳泉铁厂厂长;工程师梁海峤,留学日本,曾任石家庄炼焦厂技术员、阳泉铁厂化验科科长。该部主要设备有40吨高炉(1号炉)1座及热风炉3座、120吨高炉(2号炉)l座和热风炉4座及除尘塔1座。1号高炉及热风炉由梁海峤工程师(定襄人)设计,杨焕章机械工程师助之,所需耐火材料由西北窑厂生产供给。2号高炉设计图纸从日本买回,耐火材料从日本进口。两座高炉和7座鼓风炉炉身及除尘塔塔身所用的钢板约二千吨从法国进口,由西北育才炼钢机器厂、西北机车厂(今太原机车车辆厂)、西北汽车修理厂(今山西汽车厂)等单位加工铆接吊装而成,没有聘用一个外国工程技术人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