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五周年:保险汽车银行电信四大行业谈感受

辛亥革命网 2006-12-11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李峻岭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当年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曾对媒体感慨:中国入世谈判最艰难的部分是保险,而且中国入世谈判最后的一个堡垒也是在保险的领域

  保险业:后来居上百姓受益

  当年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先生曾对媒体感慨:中国入世谈判最艰难的部分是保险,而且中国入世谈判最后的一个堡垒也是在保险的领域里面完成的。

  入世五年之后,中国保监会回顾开放历程,可以坦然对外宣称:保险业是我国金融行业中开放最早、开放力度最大、开放过渡期最短的行业。

  正如保监会国际部主任孟昭亿在2006年11月30日的“保险业入世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所言,到目前为止,除了外资产险公司不得经营“交强险”、外资设立寿险公司必须合资且股比不得超过50%等限制外,保险业基本实现了全面对外开放。

  在保监会关于入世五周年的总结文件中,更是有一连串具有说服力的数字:截至目前,15个国家和地区的47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了121个营业机构。世界上主要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和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都已经进入中国;超过600亿元人民币的境外资金,通过设立外资保险机构和参股中资保险公司流入境内;外资公司保费收入从2001年底的33.29亿元人民币,增长到2005年底的341.2亿元人民币,与入世前相比增长了约9倍。

  但对于保险业是否是中国金融业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的观点,着名保险专家、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显然并不同意该说法。

  “我感觉到保险业的开放步伐走得比较早,但开放力度不如银行业。”他说。

  相比外资银行已经被允许在中国注册法人公司,目前外资进入中国做寿险业务只能做合资。(美国友邦在华独资保险公司是历史遗留问题的特例。而到底允许友邦在多少城市开展独资寿险业务正是当年中美入世谈判的难点之一。)郝演苏认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合资制度算是资源浪费。在这种制度下外资没有把看家的本事拿出来,而一般产业背景的中资方对保险业也不太懂得,在增资方面过分保守而影响合资公司发展。

  由于受到合资的限制,一些外资保险公司选择和中国很有力量的产业集团合作,进行类似行业垄断等手法开发市场,郝演苏认为,这些不公平竞争的产物都与他们在中国市场没有独资条件有关。

  郝演苏认为,随着市场的发展,如果政府允许打开中外寿险公司中外合资的限制,就会出现外资股东通过收购中方合作伙伴的股份的形式变成独资,这种情况下也会有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百姓也能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安明静 )

  汽车业:自主品牌绝地反击

  入世谈判进入关键阶段,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小虞代表汽车行业找到负责谈判的龙永图,要求政府在谈判中给予汽车产业特别保护。“如果按照你们谈判的条件,我们扛不住。”这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这几乎是当时整个行业的一致认识。

  北京汽车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扬时任国家机械工业局副司长,作为汽车行业参与入世外围谈判的惟一代表,谈及当初的心理,他说:“当时我的想法和大家一样,担心入世给中国汽车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量进口将淹没国产汽车。那时候我们还开玩笑,以后可能大家都要开美国车了。”

  在当时的情况下,张小虞和董扬的顾虑不无道理。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汽车行业陷入发展停滞的泥潭。1994年到1999年,汽车工业产能连续5年增幅不到5%,产能上不去的同时,大量的成品车积压在汽车厂商的库房里。经历了5年的挣扎,2000年,中国汽车迎来了产量的大幅度增长,然而,世界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却预测,中国汽车产量将会从未加入WTO时的增长190%逆转为加入WTO后的下降4%。

  5年似乎弹指一挥间,大规模降低进口汽车关税,全面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逐次推进。伴随着一轮又一轮的降价风潮和兼并重组,在经历了竞争的洗礼后,中国的汽车行业远没有落到董扬设想的处境。

  2003年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在中国合资汽车领域两霸相争的格局被彻底打破,日韩汽车巨头蜂拥而入。奇瑞、吉利等自主品牌成功上位,不仅抢占国内市场,还把触角伸向了海外。2006年前两个月,自主品牌国产车销量首次超过合资车型。包括奇瑞、吉利、天津夏利等在内,国内自主品牌轿车的市场占有率从2005年的10.5%提高到26.35%。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自认是怀有国产车梦想的人,他一直把吉利的横空出世归于中国入世的机遇。“假如中国不加入世贸组织,我可以说,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吉利。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才同意吉利进入轿车这个行业,因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所以吉利汽车才有可能走遍全世界。”( 刘洋 )

  电信业:民族企业守土有方

  5年前,中国宣布加入WTO并承诺逐步开放电信业之时,外资电信运营商似乎在中国这一最大的电信市场看到了机会,然而5年过去了,中国也按照承诺逐步放开了电信业市场,外资电信巨头是否在中国市场获得了机会呢?

  外资电信企业的沉默让人有些疑惑,而有关专家的说法更是让人震惊。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产业政策与发展研究所教授阚凯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中国基础电信运营领域,外资没有机会,过去5年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两年前,根据入世承诺,中国开始允许外资涉足基础电信业务,外商可以与中国公司设立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北京、上海和广州的三地市场,外方的持股比例最高为25%。

  而在移动电话和数据业务方面,中国承诺,入世1年后,外资可在北京、广州、上海设立持股比例不超过25%的合资公司。入世3年后,再开放成都等14个城市,外资股权比例不超过35%;入世5年后开放全部城市,外资持股比例不超过49%。

  然而包括2000年就已经进入中国的外资电信企业,至今在中国电信企业所持有的股份仍然相当低,根本谈不上业务的开展。

  阚凯力向记者透露,中国早在宣布加入WTO之前,已经提前履行了开放电信业的承诺。据悉,早在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上海市电信公司与美国AT&T公司就成立了合资公司上海信天。但在两年后这家公司却没有什么业绩,而美方的代表更是表示,合资公司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中国电信本身。

  “中国电信运营商,在技术、资金及市场经验上,都远远超过了外资电信企业。”阚凯力这样解释外资电信企业难以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原因。“因此,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电信运营商来说是有利无弊。”

  与别的行业不同,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电信运营商在技术及运营方面已具备了雄厚的实力。“中国移动的网络在世界上是最好的”,阚凯力举例说明到。此外在中国这一规模庞大的市场上,中国的电信运营商比其他国家的电信运营商具备了更多的市场经验。而中兴和华为等电信设备厂商在这几年里更是迅速发展壮大,在全球广泛开展业务。( 廖春梅 )

  银行业:五年巨变与“狼”共舞

  五年前,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是“WTO规则将如何冲击中国银行业”;五年过后的今天,话题正在变为“中国银行业如何与‘狼’共舞”。

  12月11日,按照“入世”承诺,五年过渡期结束,中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开放。

  12月8日,云集众多金融机构的北京金融街看上去平静如常。这是中国银行业全面开放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当天上午,位于北京金融大街17号的北京银行大厦迎来了一批来自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的客人。北京银行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双方将在加强IT系统建设、应用解决方案等方面开展合作。建设先进的信息技术系统成为北京银行应对金融全面开放,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国际化发展的利器。这家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已经走出北京地域,同时正在谋划其引进外资之后的更为重大的发展举措--上市。五年来,已有多家银行机构走上了引资、上市的道路。

  与北京银行大厦一路之隔的对面,是中国银行业的最高监管机构--银监会。银监会诞生于中国入世后的五年过渡期内。2003年银监会成立之前,反对央行分拆、成立银行业监管机构的意见曾在媒体上大造舆论,然而,改革之路不可阻挡,顺应潮流已成趋势。事实已经证明,在银监会成立后三年多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的改革成绩有目共睹。旗帜鲜明地高举开放大旗,扎实而坚决地推动银行业的改革,成为银监会重要的工作思路。

  入世五年来,银行业的变化超过了我们的预料,主要体现在:国有商业银行银行不仅进行了股份制改革,而且已经有建行、中行和工行先后走向资本市场,以工行在香港和上海的同时挂牌上市为标志,表明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任务基本完成。在已有参照和借鉴的基础上,农行的改革会顺利推进,目前,整体改制已经成为基本统一的思路。坚持开放思维,引进境外有经验的战略投资者,改革自身公司治理结构,成为现代商业银行,这是国有商业银行所走过的道路;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其先天的体制优势,在过去五年里进行了引进外资以及上市的探索,证券市场金融板块的动态令投资者关注;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重点的农村金融改革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政策性银行改革的思路也逐步清晰。

  全面对外开放后,中外资银行将同台竞技,对居民的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将使竞争加剧。有专家认为,从国际金融业开放的经验来看,除非是极小规模市场,外资的进入并不会构成本国金融业安全问题。“恰恰相反,外资银行的进入可以看作是中国银行业改革的动力,促进中资银行的现代银行制度由‘形似’向‘神似’转变。”。

  外资银行将在全面开放后采取什么样的竞争战略是值得关注的。转制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外资银行将可以开展对居民的人民币业务。由于网点少等劣势,这些银行很可能利用其先进的技术优势在网上银行、银行卡和电子银行等方面逐步构造优势。外资银行的分行将可以开展100万元以上的居民定期存款业务,这将使外资银行在私人银行业务方面的经验和优势得以发挥。

  无论如何,五年过渡期结束后,创新必须成为中资银行的必修课。虽然国内银行在过去几年里也相继推出了一些新产品和新服务,中间业务的比重不断增加,但与国外银行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还比较小。银监会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关乎今后中资银行命运的问题,近日出台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指引》,鼓励中外资银行业进行创新。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快金融创新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的当务之急,成为中国银行业的首要任务。“宽准入、严监管、多支持、管得住、快发展”成为监管机构对待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监管原则。

  今天(12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施行,银行业全面开放将带来许多变化。今后,中国银行业务仍然将在“开放”的大旗下发展壮大。近日,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曾表示,中国银监会在进一步提高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的同时,始终坚持改革与开放并举,开放与监管并行,监管与服务并重的方针,以对外开放促进深化改革,以强化监管提高开放水平,以优化服务改善开放环境。

  五年前,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是“WTO规则将如何冲击中国银行业”;五年过后的今天,话题正在变为“中国银行业如何与‘狼’共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