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更开放了 "入世"五年看上海

辛亥革命网 2006-11-10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就在这个月的月初,国际着名航运巨头马士基总裁拉斯姆森来沪访问,在与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会见时说,尽管来上海之前,我已经调

  新华网上海频道11月10日消息: 步入11月,WTO向中国敞开大门已经整整5年。

  就在这个月的月初,国际着名航运巨头马士基总裁拉斯姆森来沪访问,在与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会见时说,尽管来上海之前,我已经调高了期望值,但这里的变化还是出乎我的意料……

  其实,拉斯姆森总裁对于上海的发展前景并不“出乎意料”。如火如荼的洋山港第二期工程建设,早已活跃着马士基的身影,洋山港三期的总投资约90亿元人民币之巨,包括马士基、和黄、日本川崎汽船、法国达飞轮船、新加坡港务集团在内的十几家国际国内航运巨头均表示了参与意向。

  国际航运巨头对洋山深水港不断提高“期望值”,是中国加入WTO五年来,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对世界充满吸引力的最好例证之一。中国加入WTO五年来,在更加开放的市场平台上,在建设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过程中,入世成为推进上海加快实现2020年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四个中心”强有力的加速器。

  开放,上海加速转变

  入世前后,“WTO”一直是各类经济论坛的焦点话题。当时谈到市场开放,舆论最担心的是两个领域。其一,关税降低,加上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必然引来进口商品的大量涌入,这是否会对农业和制造业带来挑战?其二,金融、电信、物流等领域服务市场的开放,是否会让原本薄弱的本土服务业不堪冲击?

  走过5年保护期,这些担心,正逐步变成对未来的信心。且不说大量本土企业显露出“遇强更强”的实力,入世引发的巨大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人才流,正让上海整个城市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个国内制造业中心城市,正在向国际经济、航运、金融、贸易中心转变。

  变化总是环环相扣。壁垒的降低,必然带来贸易量剧增。今年前10个月,上海口岸进出口商品总额同比增长了23.1%,预计全年进出口商品总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约占全国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一。如此庞大的物流,为一个国际航运中心的出现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权威人士透露,预计今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2100万标箱,相当于2001年的3倍有余,继续位居世界第三位;巨大的机遇,让跨国物流巨头纷至沓来,全球排名前20位的大集装箱班轮公司已全部入驻上海。

  服务市场的变化更为明显。2002年,花旗银行网点在外滩开业的场景,曾在国际上引起轰动。因为,这是数十年来在中国境内出现的第一个外资银行零售业务网点。但是,仅仅4年之后,浦江两岸,已经出现了340多家各类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成为我国引进外资金融机构数量最多的城市。根据央行上海总部披露的货币运行报告,今年前三季度,外资银行在新增人民币贷款中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五分之一。这种速度,不仅让上海成为国内外资金融机构最密集、开放度最高的城市,也成为上海从国内金融中心,向亚太金融中心迈进的重要标志。

  回首5年,一些新词汇的出现,也许更值得品味。入世之初,“总部经济”还是停留在少数文件中的一个朦胧的文字组合,而现在,沪上总部经济集聚区已经不下10个。这样的新词汇还有全球研发中心、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跨国采购平台、枢纽港、“亿元楼”、创意产业园……市场的开放,让“四个中心”成为上海经济活力的新源泉。

  入世后不久举行的那次市长咨询会上,通用汽车总裁瓦格纳对记者表示,入世,将让上海从中国经济的原动力向亚太经济的原动力转变。5年过后,这一预言,正在变成现实。

  开放,上海活力四射5年前,你很难想象这样一幅景象: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近30个世界顶级时尚品牌中,95%选择在静安区南京西路开设专卖店或专柜。而今天,按照静安区确立的发展目标,这里将被打造成像纽约曼哈顿和东京银座那样国际购物标志性地区。

  类似的令人振奋的目标和变化,在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徐家汇、浦东新上海商业城等上海“地标”也在演绎,对此最生动的诠释,应该是消费者手里的那只购物袋:新世界城二期扩建以后,经过“腾笼换鸟”式的品牌提升,顾客提袋率由此从原来的20%提高到40%,客单消费价从原来的200多元提高到近400元。

  “国际舰队”为普通市民送来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和服务,给本土企业带来的却是更加广阔的国际视野---

  5年前,上海的连锁企业刚刚开始熟悉一种叫做“便利业”的业态。“罗森选址在交叉路口,我们也选址在交叉路口,罗森有顾客没顾客,灯都开得敞亮,我们也咬咬牙把灯开得敞亮,就连罗森迎客时叮咚一声,我们也照着学”,好德便利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一笔一划地“模仿学艺”,就这样,购物中心、均价折扣店、奥特来斯、药妆店、SBD(郊外商业中心)……发达国家用50年时间才完成的商业业态演进过程,上海商业只用了15年。作为先进业态标志的连锁业,在2005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占27.3%,在上海,平均每1360人占有一家连锁门店,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竞争---学习---竞争”的历程,在其他领域同样演绎。入夜时的浦江两岸,花旗、汇丰的总部大楼与中银、浦发、上海银行的大楼同时构筑起上海夜空的边际线,锦江国际的“JJ”与威斯汀、万豪、四季、喜来登等国际酒店业的标识一起在夜空中闪耀……你追我赶中,上海的金融业用了10年时间,走过了美国50年才走过的金融产品创新历程,而锦江国际悄然间已跃居全球22位,亚洲第一。

  在中国终于加入WTO的欢呼声里,一些有识之士也提醒中国,必须避免“拉美现象”的覆辙。而在上海,今年1月-9月,当外商投资企业共实现销售收入11206亿元,同比增11%;利润总额594亿元,同比增28%之际,本市大企业集团所完成的营业收入,也有同比15.3%增幅。一个多赢的国家战略,带来一个多赢的市场格局,这正是对外开放的意义所在。

  开放,上海充满机遇5年过渡期的结束,宣告上海的对外开放正进入一个新阶段。日前,在今年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上,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在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外商投资是上海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上海融入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上海将始终坚持扩大开放的方针不改变,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

  上海WTO事务咨询中心和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最近联合开展的问卷调查结果,21.6%的受访在沪外资企业决定今后三年内“大规模扩大投资”,51.2%的外企决定“小规模扩大投资”,24.9%的外企表示将保持现状,准备缩减规模的外企只有0.5%,没有一家外企表示准备转移其他地方。在回答“上海吸引外商投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问题时,受访外企不约而同地表示,上海加大力度发展现代服务业和举办2010年世博会都将对外商投资上海产生相当大的积极影响。

  佐证这份问卷调查的是在沪外企变得越发忙碌的身影,汇丰、渣打、花旗等外资巨头正在进行一场“网点”数量竞赛,“抢点”运动越来越热。在WTO专家眼里,这并不奇怪,市场全面开放,意味着对不少行业的地域限制即将取消。如果说过渡期内,外资企业的布局重点,是在上海等大城市扎根,建立进驻中国市场的桥头堡,那么下一步,在更多即将开放的二线城市建立网点,将是外资企业拓展的新目标;中国入世以来的5年,同家乐福相比,国际零售老大沃尔玛总显得那么“小心翼翼”,可就在最近,通过大手笔资本运作,一举将总部在上海的台资卖场好又多部分门店揽入怀中……专家指出,那些实力强大,却因为种种原因“后知后觉”的外资企业,采取购并方式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将成为中国结束WTO过渡期以后,外资进入中国的一个重要路径,而上海的证券市场、产权交易市场、在沪抢滩的各大中介服务机构、现代服务业外包企业等,在这股潮流的推动下,将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WTO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WTO过渡期的结束,很可能仅代表中国完成向市场经济转型的最后阶段刚刚开始。”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博士认为,新的机遇在中国,尤其是像上海这样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机遇层出不穷。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