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大放异彩 (4)
辛亥革命网 2008-11-24 00: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曹宏亮 武少民 查看:
2008年8月8日午夜,奥运圣火在夜色中燃烧。当日,中国香港的北京奥运圣火在香港沙田奥运马术主赛场点燃。 新华社记者卢炳辉摄
4、内地香港融为一体,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永续东方明珠活力,合奏民族复兴乐章。
历史画卷:
2008年8月8日晚,香港沙田马场,大屏幕上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高潮迭起,与北京同步,42支马术运动队代表也持国旗或区旗次第进场,6米高的“祥云”火炬在奥运马术场地熊熊燃起。
金典名句:
江泽民:“香港明天更美好。”
曾荫权:“香港的发展与国家日新月异的变化密不可分。”
北京奥运会,香港分赛场。开幕,闭幕,比赛,观赛,每个进程都随着北京的步调起舞;欢呼“神七”上天,反对“台独”“藏独”,香港同胞与祖国人民一样骄傲自豪,一样同仇敌忾。
罗湖口岸,人潮涌动。每一天,25万人次穿梭这条53米长的双层人行桥,30年来,通过这里的人数增加15倍。
这些都标志着,香港与祖国已经日益融为一体,已经在共同谱写民族复兴的宏伟乐章。
经济融合依然是主旋律。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内地企业首先步出国门,扎根香港。近3000家企业,达36000多亿港元的资产,遍布香港金融、航运、旅游、建筑等行业,市场份额达到20%至25%。中国银行、中国海外、中国远洋等已经成为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之一,国际航运中心之一,正在形成的外资总部或办事处所在地中心之一,到2008年,香港吸引了453家内地企业上市,市价总值占港股总值一半以上,成交金额占70%以上,恒生指数成份股中占去四成。这些企业借香港发展壮大,香港因这些企业巩固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可谓互补双赢,相得益彰。
建成13年的珠海机场,最好的情况利用率只有7%,最好的年景运送旅客77万人次,2006年10月,香港国际机场正式托管珠海机场,为珠海机场注入全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理念,短短一年,运送旅客100多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过1万吨,航空器起降架次2万多架次,创造启用以来的最好记录。这是正在推进的港粤经济一体化的缩影。资源共享,管理择优,取长补短,将珠三角地区发展成为世界级经济区的远景正在逐步推进。
内地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的发展战略,香港一个也不缺席,继续更为有效地参与并发挥其优势。西部、中部和东北赴港招商更是络绎不绝。香港参与内地经济建设的领域和幅度越来越广,而内地也越来越将香港作为发展经济走向世界的大国门。这是香港元素在改革开放进行曲中的再变奏,也是香港与祖国共同演出的大合声。
(人民网香港11月24日电)
附:改革开放与香港大事年表
1979年7月19日,中共中央下发[1979]50号文件,批准广东改革开放先走一步。
1980年8月26日,中央批准成立深圳、珠海等四个经济特区。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香港的政治经济制度不变。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确定中国政府1997年7月1日起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2003年6月29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签署。
2005年12月,香港成功举办世界贸易组织第六次部长级会议,这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世贸部长级会议。
2007年7月1日,香港举行庆祝回归十周年盛大典礼,胡锦涛主席出席。
2008年8月至9月,香港成功协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及残奥马术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