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友人小岛康誉眼中的新疆30年

辛亥革命网 2008-11-22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潘莹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近30年来,我来新疆120多次,亲眼见证了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确算得上新疆改革开放、繁荣进步的见证人。” ,日本友人小岛康誉眼中的新

  “我是新疆改革开放、繁荣进步的见证人”--日本友人小岛康誉眼中的新疆30年

  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2日电(记者 潘莹)“近30年来,我来新疆120多次,亲眼见证了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确算得上新疆改革开放、繁荣进步的见证人。”20日,脚踏木屐、身着日式服装的日本友人小岛康誉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新疆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希望这里今后更加繁荣富强。

  名片上印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化顾问、乌鲁木齐市荣誉市民、新疆大学名誉教授等头衔的小岛康誉先生今年66岁,1982年时首次以日本一家宝石公司创始人的身份来到新疆。“我原本是想来新疆做宝石生意的,但是,生意没做成,我却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

  小岛康誉先生告诉记者,1982年从日本乘飞机辗转到新疆要花费5个多小时,现在只要3个多小时,作为一个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声来到新疆的外国人,对新疆30年来巨大变化的感受和体会,“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外国人比我更强烈,因为我是身临其境的。”

  “我最早来新疆时,还在乌鲁木齐的街道上看到了骆驼。”据他回忆,上个世纪80年代,乌鲁木齐到处是低矮的土坯房子,狭窄的道路上常有马车跑过。人们穿的衣服基本上是灰、蓝、绿三种颜色,式样也很简单。电话这个日本最普通、最普及的通讯工具,当时在新疆却成为一种职位的待遇和奢侈品,老百姓家里几乎没有,就是办公室,也不是每间都有。

  “改革开放前,新疆没有一个老百姓家里能有小卧车,可是现在仅在乌鲁木齐就有7万多老百姓家里有了小卧车。我看到在南北疆的农村,一些种地的农民家里也有了自己的小卧车,这样的事在过去可能想都不敢想。”小岛康誉先生说,每次到新疆都有新的惊讶、新的感受。

  “20多年前,我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人们住的是篱笆外面涂黄泥的破房子,衣着褴褛,精神也不好,他们最大的期望就是能过上好日子。在以后的时间里,我路过这样的村庄有20多次,差不多每年有一次,我看到这里不断在向好的方面变化,现在这里的农民已经住上了红砖盖的新房,衣着也丰富多彩了,他们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由小岛康誉先生主编的《见证新疆变迁》本月刚刚出版。在这本画册中,收集了大量新疆改革开放前后变化对比的照片,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向读者介绍改革开放给新疆带来的巨变。

  他在卷首写道:有些外国人对新疆、对中国并不了解,所以还会发出这样或那样的声音,这也不奇怪,等他们真正了解了,情况就会大不一样,每个国家都有权利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别人无权对另一个国家指手画脚。对中国这样一个过去贫穷落后的国家,加快发展经济,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就是实现了最大的人权保障。

  因为多次来中国、来新疆的缘故,小岛康誉自然而然地学会了汉语,他用汉语告诉记者说:“新疆人民很善良,这里独特的文化也深深吸引了我,这就是我一趟趟来到这里并从事公益事业的原因。”

  据了解,近30年来,小岛康誉先生为新疆捐赠达3000多万元;先后支持了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的保护修复事业和尼雅遗址、丹丹乌里克遗址的考察工作;1999年设立了为期10年的“小岛康誉新疆文化、文物事业优秀奖”;为新疆大学设立奖学金,至今已奖励了3400多名学子,并为新疆捐建了5所中日友好希望学校。他为新疆的文化、文物、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日两国人民开展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得中国文化部颁发的文化交流贡献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