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包钢、武钢、宝钢记

辛亥革命网 2010-11-1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郭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完善自我,走向世界是包钢、武钢、宝钢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中国的钢铁工业因它们起步,因它们强大。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期待包钢、武
 

  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2011年,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在这重叠的60年间,中国的发展有目共睹,其中有一个领域我们绝不能忘记,这就是中国的钢铁工业。包钢、武钢、宝钢,在那个国力还不强盛的年代,它们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钢铁的历史,“撑”起了新中国工业的脊梁;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它们又和其他伙伴一起见证了中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的转变。

  一、新中国伊始,改革开放之初,它们担负起“撑”起中国工业的重任

  “我们不能只会造桌椅板凳,我们还要能造飞机大炮。”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的重工业几乎为零,而重工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极为重要的标准,钢铁工业又是重工业的领头羊。没有钢铁,我们用什么建造飞机大炮,没有钢铁,我们甚至连一栋高层楼房都建不了。投建钢铁厂乃当务之急。

  要投建钢铁厂,选址是关键。包头和武汉相继引起了有关人员的注意。包头——附近的白云鄂博矿是著名的铁、稀土等多元素共生矿,其铁矿储量为西北第一,离矿源近成了国家决定在包头成立钢铁厂的决定性因素;武汉——虽说矿产原料需从鄂东、鄂南、襄樊、河南焦作等地运来,但其“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使原料运输不成问题。1954年,包头钢铁公司成立;1958年武汉钢铁公司也正式投产,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投资建设的第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1978年,刚经历完“十年浩劫”的中国各方面亟待恢复,钢铁工业也不例外。除了对已有的钢铁厂进行完善恢复外,投建新厂势在必行。国家将目光投向上海宝山,这一地区附近虽没有矿源,但这里有优良的港口,原材料及成品运输极为便利。1978年,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动工兴建,并于1985年9月正式投产。事后证明,宝钢也就是依靠这一优势走向世界的。

  二、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它们完善自身,开拓进取

  1、钢铁生产与稀土研究并存的包钢

  “坚忍不拔,超越自我”是包钢精神,56年来,就是这种精神激励着包钢人不断向前。白云鄂博除了铁矿储量丰富之外,稀土的储量更是位居世界第一,包头因此还被称为“世界稀土之都”。稀土成了包钢人的宝贝,对它的开采、利用与研究也成为包钢发展的新渠道。包钢稀土研究院成立后,研究成果不断翻新,为我国“神舟”飞船运载火箭和“嫦娥一号”运载火箭磁性材料的研发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1998年,原包头钢铁公司改制为包头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包钢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如今的包钢已经发展为集矿山开采、钢铁冶炼轧制、稀土科研和销售及与之相关的化工、发电等配套企业于一体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集团,是中国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和最大的稀土研究生产基地。

图1:草原上的包钢

  2、以板材为主打的武钢

  2005年3月武钢与鄂钢实现重组,成立武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后的武钢实力更雄厚,发展前景更广阔。今日的武钢已经形成了年产钢、铁各10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它主打板材牌,成为中国重要的板材生产基地,并拥有从矿山采掘、焦炼、冶炼、轧钢等一整套的工艺设备。武钢用自己的努力在2010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的评选中占据一席之地,位列第428位。

图2:位于“九省通衢”的武钢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