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90%自给率折射非凡历程(2)

辛亥革命网 2010-08-17 00:00 来源:新华网 作者:黄全权、陈玉明、周英峰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90%,一个简单的数字,透射出的却是绝不寻常的意义,传递了中国能源在数十年发展历程中不断前行的非凡成就和清晰足音。,中国能源:90%自给

 
与规模的突飞猛进相比,近年来,中国能源工业日益清晰显现的“发展模式之变”无疑更意味深长:
 
2009年6月,中国最大的风电企业——国电龙源集团风电装机一举突破300万千瓦。这一规模,在亚洲同类企业中排名第一,世界则排名第五。
 
与此同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核电发展规划正在中国稳步实施。目前,核电投产容量为910万千瓦,在建装机规模达2290万千瓦。2009年4月,中国引进的世界首台AP1000第三代核电机组开工建设。
 
这些,都是中国能源结构调整的缩影。国家能源局负责人表示:未来的能源形势存在种种不确定因素,但中国优化能源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方向决不会改变。
 
“从单纯追求规模的扩张,到着力发展清洁能源,发展模式上的深刻变化意义深远。”龙源集团总经理谢长军说。
 
管理机构几度沉浮:折射能源发展体制的巨大变迁
 
燃料工业部、煤炭部、水利电力部、能源局……在新中国60年的机构改革史上,这些名字或渐行渐远走入尘封记忆,或历经辗转几经沉浮。
 
“中国从分散管理到实施综合协调管理的尝试,一直与能源不断发展的形势相伴随。”能源问题专家王永干说。
 
历史,清楚地记录下了中国的能源管理体制最近30年中经历的四次重大改革:
 
第一次改革是1980年成立国家能源委员会。但仅仅两年后,即被撤销;
 
第二次改革是1988年组建能源部,同时撤销了煤炭工业部、石油工业部、水利电力部、核工业部。1993年能源部撤销,再次组建电力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
 
第三次是1998年撤销煤炭工业部和电力工业部。
 
第四次是2008年,正式组建国家能源局。
 
人们注意到,与能源管理体制不断变革紧密伴随的,是我国能源工业从未停歇的艰难摸索:煤炭工业实行生产承包经营、1981年首次引进集资办电、石油工业实施1亿吨原油产量大包干……
 
深刻的体制机制之变,清除了既有“积弊”,更催生出无穷的活力: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全球第二大炼油国,发电装机容量连续十多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没有中国改革开放的宏大背景,没有坚持不懈、不断探索的市场化改革,我国能源工业要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不可想像的。”国家能源局负责人说。
 
科技亮点频现:开启“绿色”能源新纪元
 
7月6日,中国首座自主开发、设计、制造并建设的IGCC(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示范工程项目--华能天津IGCC示范电站在天津临港工业区正式开工,开启了中国清洁煤发电技术的新纪元。
 
在影响着未来、充满着竞争的能源领域,科技水平既代表着当前的实力,更预示着未来的潜力。
 
事实上,敏感的海内外人士已经注意到,在中国的能源工业领域,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科技亮点近两年正频繁闪现:
 
——石油天然气工业方面,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勘探开发技术体系,特别是复杂区块勘探开发、提高油田采收率等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现代化的新理念、新工艺和新技术正形成不断渗透的态势,促进了煤炭科技迅猛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煤炭洗选技术装备,可满足年产500万吨大型选煤厂建设的需要。中国的煤化工技术,已从试验研究阶段逐步走向工业化、产业化阶段。
 
——电力工业的科技实力近年来更显现出突飞猛进之势。中国已成功掌握了世界最先进的特高压建设核心技术;“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推进,到2020年,中国可望全面建成统一的‘坚强智能电网’。”国家电网负责人说。
 
种种迹象表明,世界正处在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的前夜,其中新能源技术成为各国力争突破的重点对象之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一轮竞争中国与世界各国基本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中国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奋力抢占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