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绘就一幅崭新的画卷
辛亥革命网 2010-06-30 00:0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作者:苏 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新中国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把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的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中解放了出来。
60 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60年后,国家昌盛,经济繁荣,人民迈入小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上,60年只是转眼间的一瞬。就在这短暂的历史瞬间,中华民族却经历了最激动人心和意义最为深远的变化。从1978年始,中国共产党人高瞻远瞩,以大无畏的豪情开辟改革开放的新时代,30年的繁荣进步,30年的丰功伟绩,令世人惊叹!
一
刚刚在战争废墟上建立起来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经济几近崩溃。
从那时起,为建设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始了一次新的长征。
如今的新中国,交出了一份怎样的历史“答卷”呢?
请看看这些数据吧。195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只有679亿元,到1978年增加到3645亿元,2008年超过了30万亿元,达到了300670亿元,年平均增长8.1%,比1952年增加了77倍,2008年一天创造的财富量就超过了1952年一年的总量。财政收入从1950年的62.17亿元增加到 2008年的61316.9亿元,增加了985.3倍,年均增长12.6%。
在世界经济坐标系中,1952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很小,1978年只占到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不断提高,2008年为6.4%,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居世界第3 位。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折合成美元,我国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8600亿美元,相当于美国的27.2%,日本的78.6%。
60 年风雨兼程,新中国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文明古国焕发了青春活力。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今日之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潮流,稳定走上了奔向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蓬勃生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美国的现代化发展用了一二百年时间,而中国仅在30年的时间里就变得足以让世人惊讶!”美国资深记者、《芝加哥论坛报》前副主编蒂姆·麦克诺蒂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时隔30年再访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令他印象深刻。
二
新中国的诞生,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把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发展中大国的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压迫中解放了出来。
翻身当了主人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诗篇,中国人民的生活由温饱不足实现了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回望195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是119元,1978年上升到381元后,迅速提高到 2008年的22698元。扣除价格因素,2008年比1952年增长32.4倍,年均增长6.5%,其中1979—2008年年均增长8.6%。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提高,2008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已经超过3000美元,达到3292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由长期以来的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1959年,我从拉萨出发到北京学习,先走路,后骑马,再换汽车、火车,最终花了1个多月才到北京。那时向拉萨运物资,靠畜力需要七八个月时间。我在北京学习,家里托人捎封信,我6个月后才收到,而现在从北京飞拉萨只要4个多小时,坐火车只要3 天。”青藏铁路开通后,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热地经常向人们描述西藏交通翻天覆地的变化。从60年前的驴驮马拉到今天的豪华大巴,从咣咣响的“闷罐火车”到空调沙发的“和谐号”,从最高时速60公里的“特快”到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还有举世赞誉的青藏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陆路、水路、航空的现代化大力发展,既是中国跨越式发展的最好注脚,也是中国速度的强劲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