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从匮乏到极大丰富(一)

辛亥革命网 2010-06-30 00: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吴冰 孙剑 邓圩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四季如春没菜吃,鱼米之乡没鱼吃”;罗湖桥上接亲戚,香港亲戚送来的家电、零食曾经羡煞多少人。 ,商品从匮乏到极大丰富(一),

  谁能想到,作为中国最富有的地区珠三角,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初供应如此匮乏,“电灯不亮,电话不灵,道路不平”,“四季如春没菜吃,鱼米之乡没鱼吃”;罗湖桥上接亲戚,香港亲戚送来的家电、零食曾经羡煞多少人。

 
30年前,正是对贫困落后的刻骨铭心使得广东人内心积聚了对富裕和进步的渴望。改革开放犹如一把钥匙打开了这种深切的渴望,正是这种渴望让广东人打破禁锢,闯出“敢为天下先”发展之路, “杀出一条血路来”。我国的商品供应也从匮乏到极大丰富,衣、食、住、行,惊天巨变。
 
价格闯关成功百姓实惠满盆
 
吃肉要肉票,吃粮有粮票,穿衣要布票……30年前,事关生活必需,“票证”是每家每户最重要的生活资料。 “7号糖票每人供应2块月饼。”对过去“票证办”工作的日子,广州副食品集团的陈子浩记忆犹新,“什么都凭票供应:粮票、油票、糖票、布票、煤票、柴票、肥皂票,副食品票买豆腐、豆干,其它紧俏商品如自行车、缝纫机等,按单位人数比例发票。”每人每月1斤肉票。后来还搞过一段商品供应“特批”制。直到 1985年价格放开后才取消票证。
 
“机关干部每月30斤,体力劳动者45斤,学生35斤,居民28斤……”三四十年后,广州市党史办的黄穗生对每月的定量数也清清楚楚,他尤其难以忘记,年少时期他们家每遇乡下亲戚光临,母亲都要对着黄皮黑字的购粮本头疼不已。直到有一天,他的哥哥实在忍不住了对亲戚说,“下次你们进城能不能带上粮票啊?”
 
广东省原省长朱森林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和供销社人员一起跑到农户家去收购鸡,因为收购价太低农民不肯卖,闹得鸡飞狗跳。那是一个“四季如春没菜吃,鱼米之乡没鱼吃”的特殊年代。分析原因,其中重要一点是农副产品供应不足,农民积极性不高。关键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价格控制得过死,价格背离了价值。价格闯关,广东先行一步!
 
1978年芳村最先放开河鲜、蔬菜、塘鱼价格,此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召开,这是广东最早的改革。以农产品价格作为改革传统价格体制的突破口,率先在全国有计划地放开价格。1985年以后,广东放开鱼、肉、菜等重要副食品价格的同时,放开了大量工业消费品价格,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到1987年,广东省除粮、油等6个品种外,其他农副产品价格已全部放开。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广东的价格改革深入到粮食价格改革,取消粮票,这个划时代的改革从广东开始。“全国粮食改革可以说是广东逼出来的,广东的改革,是从‘乌龟王八’开始。”曾任广东省粮食局长、发改委副主任的董富胜回忆起广东在粮食改革的历次突破,语带诙谐。1979年起,广东在全国率先缩小统购统销产品范围,取消涉外饭店的统销,粮油改为议价供应,乌龟、王八等水产品的奖售粮取消;1984年,在深圳特区放开粮油价格,但范围仅限于特区,连宝安这些关外区域尚不敢推行;1985年,推行粮食购销价格联动改革;1988年,率先放开食油经营;1992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取消粮簿。
 
物价闯关之年食油价格的放开,一度引发全国震动。原来 1斤食油1块钱,市场价马上飙升到两三块,当时群众不明白,为什么改革一定要以涨价为代价?但答案就在这30年的飞跃发展变化中。
 
提起30年变化,广州副食品集团的陈子浩是有发言权的。改革初期生活消费品严重短缺,广东抢先发展食品和日常用品为主的轻工业。以“广东粮、珠江水、岭南衣”为代表的广货风靡全国。30年后,物质更丰富了。北京可吃到南方早上摘下的龙眼、荔枝,广州随处可见新疆的葡萄、哈密瓜。
 
“如今一切都敞开供应,应有尽有。”陈子浩说,“记得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方厨师提出要白酱油,国内却没有。商业部通知广州48小时搞出来。我们连夜集体攻关搞出来。”
 
陈子浩说,现在广州产的调味品就有200多种,光醋就有青梅、菊花、饮料醋等几十种。以前月饼只有加头和足斤两种规格,现在有冰皮、炭烧100多个品种,200多种规格。过去局办工业品种1千多个,如今上万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