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开拓发展新境界(2)

辛亥革命网 2012-11-06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高举创新大旗,更新发展观念,转换发展模式,探索形成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的理论创新体系,创立有利于实现科学发

  不只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速,这10年,经济领域,按照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深化投资、财税、价格、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从未停歇,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显著增强;政治领域,包括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全面部署逐级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步前行;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成就令人欣喜;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强化政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监管职能、努力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环境补偿机制,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日益创新完善……

  十八大代表、海航集团董事局董事长陈峰感慨:“真正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就要持续创新企业体制、机制,这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也是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自主创新:

  “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

  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探海、青藏铁路开通、超级杂交水稻亩产破纪录…… 10年来,我国在重要科学前沿和战略必争领域取得了一批重大创新成果,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有国际影响的科技大国和经济大国。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真正的核心技术市场换不来、花钱买不到。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长久地保持优势,取决于其科技进步的速度与自主创新的能力。努力提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逐步摆脱经济发展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投入的过度依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200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科技大会,作出了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建设创新型国家,重点突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核心明确: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10年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技术市场成交额、授权发明专利均不断刷新纪录,越来越多的企业成为技术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企业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华为、中兴、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

  “金融危机中,西方国家开始反思,反思的结果就是转型。各国都意识到,经济转型的供给来源于科学技术,来源于科技的突破。”陈峰说。

  10年来,广大科技人员奋勇攀登、潜心攻关,在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生命健康、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等民生领域大显身手,自主创新成果越来越多,让亿万中国人民切身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舒适与便捷。

  十八大代表、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研究员王晓红说,“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力强。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就一定能推动实现科技实力、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的新跨越。”

  “回首过往,中国创新激发出的强大活力,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面对未来,还需要狠抓企业创新主体,狠抓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狠抓新一轮的科技开发创新,拓宽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十八大代表、天津市委科技工委书记赵海山说。

  自主创新,中国故事一定更精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