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对少数民族的经济影响

辛亥革命网 2011-10-11 00:00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张英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刚刚建立,孙中山就坚决主张, “今共和国初成, 兴实业为救贫之药剂, 为当今最重要的政策”。南京临时政府为此颁布了许


  辛亥革命的根本意义在于打破封建政权, 解放生产力, 以革命的手段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这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本来的愿望和目的。辛亥革命后, 中华民国刚刚建立,孙中山就坚决主张, “今共和国初成, 兴实业为救贫之药剂, 为当今最重要的政策”。南京临时政府为此颁布了许多保护和奖励工商业的法令,采取了一些扶助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措施, 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袁世凯窃取政权后, 虽然在政治上排斥异已, 图谋复辟, 但在经济上并不排斥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后社会风气大有改观, “建设新社会, 以竞胜争存” 已成为时髦语句, 爱国热情、提倡国货、振兴实业三者相互交融, 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潮流, 这不是哪个统治者能够阻挡的。所以, 袁世凯为了稳定其反动统治, 先后颂布了《奖励工艺品章程》、《工商保息法》、《商会法》、《商人通例施行细则》、《公司条例施行细则》等项法律和法令,在客观上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 这一切无疑对民族地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 其表现为:

  1、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发展

  我国少数民族近代工业企业, 最早是1875年福建巡抚刘铭传在台湾北部高山族聚居地区基隆创办的基隆煤矿。接着, 1885年,贵州巡抚潘蔚在贵州青溪创办青溪铁厂, 这是少数民族地区也是全国创办最早的近代炼铁厂。同一时期, 在我国民族地区创办的规模较大的近代工矿企业还有:热河平泉铜矿、东川官商公司(采铜)、黑龙江漠河金矿、吉林夭宝山银矿、热河建平金矿、吉林三姓金矿等。甲午战争后, 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本主义工业同全国其他地区的资本主义工业一样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湘西土家族、苗族地区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1906年, 古丈厅将过去的种植局改为矿务疏河种植局, 先后开办了金矿、铜矿、铁矿、锑矿和煤矿等, 并规定金矿由官办, 煤矿等由绅办, 招商合营。在永顺还有官绅合营的织布厂。在广西, 这个时期除了官僚、地主和商人开办了采矿、碾米、制糖、火柴、榨油工业, 如金山煤矿、南丹锡矿、贵县天平山银矿、龙胜银矿、铅锌矿等企业外;在农业方面, 1898年还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公司, 如邑宁农垦厂, 靖县林业公司等。在云南和贵州两省, 除了原有的企业外, 也有一些新企业出现, 如水族地区的铁厂和汞矿厂, 黎平的金矿等。1908年云南下关创办了茶叶加工厂, 过了三年又开办了皮革厂。另外, 在个旧有大小彝族资本家20多人, 其中孔昭胜就雇佣了四五百工人。在蒙古地区,蒙古王公贵族、官僚、地主也投资创办新企业但从总的情况看, 辛亥革命前少数民族地区资本主义虽然得到初步发展, 速度却是极其缓慢的, 它同汉族地区相比,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也更甚一些企业不是被帝国主义霸占, 就是被摧毁, 所余者仅有买办性商业或与外国合股经营的企业, 具有更浓厚的买办性、封建性。且辛亥革命前两三年, 民族地区的资本主义工业已处在衰败萧条的境地。

  随着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再加上大战时期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减轻了对我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我国民族地区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兴办资本主义工业的浪潮。首先, 在企业数量方面, 仅以我国满、朝鲜等少数民族较集中的东北地区(奉、吉、黑、热)为例,1912年至1917年就新创办了600多家工厂, 其中1912年有152家, 1913年有110家, 1915年67家, 1916年108家, 1917年为77家, 大大超过了辛亥革命前两三年的发展速度。在这些企业中突出表现就是扩充和新建了一些采矿业。吉林舒兰煤矿在1913年只有两个矿区(小顶子、大顶子), 分​​别由中国的共益公司、天仓公司采掘经营。之后, 又有密升、东盛、德顺成、广泰成等公司相继开采,组成了9个矿区(小口前、西沟、老煤窑、小顶子、阎家沟、大顶子、半截河子、二道河子、棒褪沟)。 1915年至1919年在九台、伊通、蒙江(靖宇)、桦甸、磐石、延吉、东宁、额穆(蛟河)、密山、桦川各县所设煤铁金银铜铅锰等矿, 属于华商经营的至少有24家, 尚不包括中外“合办”。东北地区的机械制粉业、油坊业以及纺织业、造酒业, 这个时期均有发展。其他民族地区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其次,在产量方面, 有些产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由于帝国主义战争迫切需要钨、汞、锑、铅、锌等金属, 价格猛涨, 广西、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便大量开采。如云南会泽县开采锌矿的鑫泰公司, 1902年开办时只有炼炉4座, 1914年增加到10座。个旧大锡的出口量,从1911年到1917年就增长了一倍左右。贵州玉屏县万山采沙炼汞, 一战时期估计每年产量超过100余吨。

  2、创办人的出身和资金来源的变化

  辛亥革命前创办的资本主义企业, 满族官僚占相当大的比例,当时一些有势力的满族官僚和地主, 看到新式企业有利可图, 便投资经营新式工矿企业?如甲午战争后盛京将军依克唐阿奏准试办矿业, 于是贵铎、阮玉昌等集股开采,其他满族人士纷纷仿效, 他们先后投资开办的矿业还有弓长岭铁矿、铁岭煤矿、三姓金矿以及抚顺朴儿屯煤矿等10余处。1901年, 王承尧和翁寿分别呈请开采抚顺煤矿, 王承尧筹集资金, 有满人荣伦、英凯等人入股。此外, 在抚顺千金寨外还有满人件思升开采的搭连嘴子等煤矿。 1908年裕康创办了吉林机器砖瓦厂。清末, 仅奉天省满族人士所开矿厂就有10多家。他们主要是凭其特殊地位和前资本主义剥削得来的货币财富转化为工业资本。

  辛亥革命后, 民族地区的资本主义工业虽然仍以官僚资本为主, 但投资者的出身和资金来源却发生了重要变化。

  一是商人把商业利润积累起来, 从事工矿业的情况增加。比如在新疆规模较大的伊犁皮革厂, 是1909年由维吾尔族商人玉山巴依及其兄弟木沙巴依, 投资35万元从德国进口机器兴办的机器制革工业, 开始为官商合办, 后来转归玉山兄弟经营, 有工人150余名, 多为维吾尔族。年产量高达一万余张大皮。这个制革厂是新疆地区由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第一个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辛亥革命后商人投资创办的较大规模的民族工业还有黑龙江缓挥永济面粉公司、吉林珠河县一面坡机器油坊、黑龙江万丰益面粉公司、广西梧州火柴厂等。

  二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投资民族工业。傣族民主革命先驱刀安仁, 由于受到革命思想的启发和西方文明的影响, 在孙中山的支持下, 在辛亥革命之前便按资本主义经营方式拟定了一个建设干崖新城的计划, 他变卖了大量土地, 并利用外资, 从日本引进先进设备, 聘任外籍技术人员和技师, 从事工农实业。在发展民族工业方面, 开办了机械化的丝织厂, 安装了自来水设备还购进了火柴厂、印刷厂的机器设备, 在发展农业资本主义方面, 为充分发挥本地区亚热带自然条件的优势,种植了橡胶、桑树、杉木等。刀安仁是从封建领主转变为资本家的典型代表。

  三是华侨投资民族地区工业辛亥革命后,华侨的爱国热情十分高涨,在倡用国货的同时, 也纷纷投资国内, 如福建华侨掀起了一个“都市现代化”运动, 踊跃投资于公用事业。在海南岛, 有华侨组成的“海南实业开发分司”, 筹集资金25至30万元, 在三亚等地建晒盐场, 开采锡矿等。 1911年华侨还集资在五指山水口和崖县铁炉建立橡胶、咖啡、椰子、槟榔、甘蔗等种植园。

  3、部门结构不合理状况有所改观

  我国少数民族近代工业本极薄弱, 不仅资金短缺、产量很低,分布不平衡, 且结构又不合理, 主要是采矿业畸型发展辛亥革命前后, 少数民族地区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矿山约12 家, 资本合计约523万元.而同时期开办的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加工工业和日用品工业约6家, 资本合计46.9万元。加工工业及日用品工业的资本只占总额约8.2%。至于机器造工业, 这个时期少数民族地区根本没有。辛亥革命后, 一方面是采矿业适应一战需要继续发展, 1916年两湖、两广和云南五省, 即有炼锑厂64家, 其中有的是开设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另一方面, 民族地区的加工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发展也较快, 主要是制革厂、面粉厂、榨油厂等。再以东北为例, 在吉林, 1914年设有裕顺火磨股份有限公司。桦甸县在1915年设有利华面粉有限公司。 1919年14月双城县共有6家有名的面粉磨坊, 除两家分别设于1894年和1907 年外, 其余4家均设于1914。珠河县所设一面坡面粉公司, 在1917年7月已达到了一定规模。 1917年8月在一面坡又有公和利字号火磨的开设。在油坊工业方面,1916年营口共有华商机器油坊8家, 1912年到1915年设立者占4家。 1915年至1916年安东(丹东)有拥有1万至3万元资本的华商机器油坊共11 家。 1919年3月珠河县又设一面坡机器油坊。在纺织业方面, 1915年至1916年安东(丹东)有拥有两三万元资本的丝厂8家。哈尔滨在1916年至1919年设有3家织布厂、13家袜厂、1家手巾厂。在火柴厂方面, 1913年营口创办三明火柴公司, 1915年创办关东火柴有限公司等。此外, 这个时期我国其它一些民族地区还开办了一些航运公司、电力公司、机械修理、纺织公司等, 如广西龙州继梧州华商开办西江航运公司之后, 购轮船3艘, 每艘载重5万斤, 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开办最早的近代航运企业。同时广西各大城市(如柳州、桂林)还办起了一些电力公司。

  尽管辛亥革命后我国民族地区资本主义工业结构有所改观,但始终没有改变以矿业为主的状况, 机器工业非常薄弱, 没有自己的机器工业, 也就摆脱不了对帝国主义机器设备的依赖而失去独立发展的可能。但这些资本主义工矿企业毕竟是新的生产力, 代表了进步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发展的方向, 因此在少数民族地区多少起了开化社会风气和传播近代生产技术的作用。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