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河南分站 > 历史资料 > 光复会

光复会

辛亥革命网 2025-05-08 10:52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冯自由 查看:20088
光复会之起源 光复会与同盟会 大本营之设立 捐官之计划 大通学校之风潮 安庆起事之失败 浙江起事之失败 党人之生死 南洋之光复会 李柱中与光复军 上海之光复军 光复会之结局
  光复会之起源
  光复会成于甲辰(民前八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之冬,而源流则出自癸卯(民前九年)清光绪二十八年留日学生所涉军国民教育会,先是章炳麟、秦力山、冯自由等所发起之支那亡国纪念会,既遭到日本政府解散,刘日学生董鸿袆、叶澜、周宏业、秦毓鎏、王嘉榘、谢晓石、胡景伊、萨端、冯自由、苏子谷诸人乃创设青年会,以为之继。留学团体之揭橥民族主义为宗旨者,青年会实为滥觞。及癸卯春,俄人迫清缔结《满洲条约》,留学界大愤,有志者遂倡议组织义勇队,自行赴满拒敌,学生多签名赞成之,青年会为谋扩张其党势,咸入义勇队为干事,后以日政府不许别国人在其国有军事行动,乃改义勇队名目为军国民教育会。旋闻清廷欲逮捕学生请愿代表,各会员以满虏甘心卖国、非从事根本改革,绝难自保,于是纷纷归国,企图军事进行。其中有一部组织暗杀团,欲先狙击二三重要满清大臣,以为军事进行之声援。所定规章,极为严密,浙江留学生之为团员者数人,龚宝铨其一也。保铨既返国,遂在沪招集同志组织机关部。时中国教育会会长蔡元培方从青岛归上海,覘知其事,乃求其入会,愿与合作,团员非常欢迎,于是更将规章详加修订,定名曰光复会,又曰复古会。并推举元培为会长,壁垒为之一新。适陶成章自内地再渡日本,道经上海,宝铨与成章为莫逆交,且频年运动会党,咸与共事。元培亦知联络会党非成章莫属,因同约成章入会,成章从之。由是绍兴商界学界及各属会党头目相与订盟者,大不乏人。元培以敖嘉熊素负众望,亲至嘉兴邀之订盟,嘉熊许其有事相助,而不入其会。成章尝介绍魏兰入会,因事不果。徐锡麟于是年冬十二月至上海,见元培于爱国女学校,遂亦入会。秋瑾则于丙午(民前六年)冬为反对日政府取缔留学生规则事归国,始由锡麟介绍入会,此光复会成立初期之大概情形也。
 
  光复会与同盟会
  当光复会成立之时,正为万福华枪击王子春之时。黄兴、刘揆一等因谋在长沙起事失败,时亦遁上海,谋另组新党,为卷土重来之计。会王子春案起,牵涉新闸路余庆里机关部,黄刘等遂俱匿迹日本,以避其锋。光复会既成立,与会者独浙皖两省志士,而他省不与焉。会长蔡元培闻望素隆,而短于策略;又好学,不奈人士烦扰,故经营数月,会务无大进展。加以敖嘉熊所创设温台处会馆成立未久,浙东各府志士咸荟萃于是,隐然奉嘉雄为领袖。嘉熊既不入光复会,则温台处会馆一日存在,光复会即不能大有施为,势使然也。乙巳(民前七年)四月后嘉熊迭遭家难,所营商业亦复亏折,其创设温台处会馆之原定计划,悉成泡影,而维持经费亦无以为继,因之此会馆遂成无形的解散。陶成章、龚宝铨乃入绍兴,佐徐锡麟办大通学校。吕熊祥、赵卓等亦随之行。锡麟素有大志,且勇敢沈毅,为同志所钦仰,其组织大通学校也,即欲利用为起事机关。及既成立,而浙江革命之大本营遂由温台处会馆而移于大同学校,即光复会本部之事权亦已由上海而移于绍兴焉。是时留日十七省革命志士在东京发起中国同盟会已厉数月,浙江人入会者有蒋尊簋、秋瑾数人。成章于丙午东渡,旋即加入,且见推为《民报》之发行人。元培于同盟会成立之初,已由本部指定为上海分部创办员,因是光复会员泰半入同盟会籍,独锡麟志大心雄,不欲依人成事,且因捐官办学二事与成章意见不洽,故卒无入会。秋瑾于乙巳七月由冯自由介绍入同盟会,且被推为浙省主盟员,为哲人入同盟会之第二人,是年冬由日本返国,复由锡麟介绍入光复会,因与锡麟订约合作,故一切进行规划,咸以光复会名义行之。然于丙午冬萍浏一役前后,同盟会本部派遣归国运动湘鄂苏各省起事之刘道一、杨卓林、孙毓筠、胡瑛诸人,瑾皆与之约期同举,亦概用同盟会章制,则可知是时革命党员对于光复同盟之名义,固无畛域之见也。及萍浏革命军失败,徐秋二人遂协议决用光复军名义在折皖二省企图大举,不及半载而有安庆绍兴之二役。
 
  大本营之设立
  光复会之大本营即绍兴大通学校是也。先是徐锡麟尝于癸卯(民前九年)春赴日本观大阪博览会,与陶成章相识,归国后复与嵊县平阳党首竺绍康相结,寻复入光复会为会员,锡麟所居里曰东浦,其乡人倡办一小学校,明曰热诚,于各普通学科均不甚研究,特注重于兵式体操,锡麟偕其友陈志军亲自督率以训练之。又从南京兵轮上雇一军乐家来教授军乐,乡人因之迭生谣诼,锡麟父鸣凤闻而恶之,然本学校系绅士公立,无术可以解散,且又以学生年级尚小,故暂置之。乙巳三月蔡元培族弟元康自上海至绍兴,告同志以劫钱庄助军需之法,同志均以为然,锡麟闻而识之心中,即向同志许仲卿借银五千元,至上海购买后膛九响枪五十杆,子弹二万颗,生言枪二百杆,子弹二十万。其购此枪也,先向知府熊启蟠领取公文,言明系各学校体操所用,明目张胆雇挑夫十余名,直过杭城,警吏皆不过问,既至绍兴,乃存于府学校。复往嵊县请竺绍康选同志中之强有力者二十人,派赴绍兴,每人给费二十元,遂回东浦与志军等商议,欲立一学校以为此二十人容身之所,且为藏赃之地,就商议东浦附近大通桥旁大通寺方丈,借其屋宇数间以为开办学校之用。事为锡麟父所闻,即言于该寺方丈,不许借屋宇以与其子,正徘徊间,而陶成章、龚宝铨自嘉兴来,乃共同商议至府城谒豫仓董事徐贻孙,商借豫仓空屋数间,为开办学校之用。贻孙从之,锡麟父闻而莫如之何,遂将存寄于府学校枪杆尽数移至豫仓,绍康偕其徒二十人,如约而至,择日开办学校,资由许仲卿出,乃其旧名曰大通学校。是时敖嘉熊所办温台处会馆经费支拙,势将停顿,成章乃招吕熊祥、赵卓等先后入绍兴襄理大通学校事,于8月25日开学,会稽平水人陈伯平新自福建还,闻其事亦来入学,锡麟开办大通学校之本意,原为劫钱庄助军需匿伏藏匿之所,嗣以同志中无能通驾驶术者,遂罢其事。锡麟又欲于开学日集绍兴城大小清吏尽杀之,因以起义,请成章以告各府党人咸为同时响应。成章以浙江非冲要地,欲在浙江起事,非先上通安徽,并以暗杀扰乱南京不可,因力劝之而止。成章主议改成师范学校,设体操专修科,不论其为何府县人,皆可入学,因亲至杭州学务处递禀,请其转达三司,谓东西洋各国尽征民兵,号曰国民军,然皆系中学校及高等小学校卒业者,兵式体操之有素,故一行号召,既能成军。照我国目前情形,不能不行征兵之制,然市民村乡罔识步伐,据生等意,以谓欲行征兵,须先倡团练以为基础。今特设立大通师范学校,内设体操专修科,凡有志者均可入学,六月毕业,即行各回本乡倡办团练,以为征兵预备。清吏信为然,可其请。成章、保铨、熊祥三人复遍游诸暨、永康、缙云、金华、富阳各县,邀诸会党头目至大通学堂学习兵操。于是,金处绍三府会长到大同受兵式教练者,络绎不绝。成章乃又为厘定规约数条,凡本学堂卒业者即受本校办事人之节制,本学校学生咸为光复会会员,凡党人来者仅习体操专修科,均以六月毕业,文凭由绍兴发给,而上盖有绍府及山阴、会稽两县印,又盖大通学校图章于末,背面则记以秘密暗号。其开校及卒业时,悉请本城官吏及各有名士绅到校行开学及卒业式,设燕飨之礼,官绅学生同照一相,送府县及各学校留纪念,凡所以挟制官场士绅学界之法,无不详细周到,故是时同乡士绅虽有窃窃私议者,然皆不敢直言招祸,其后本校发生各种之风潮,皆能屹不为动,亦即因是之故。至皖案发后,学校随之破坏,而旧日入学之学生亦缘是关系,不致横被株连。
 
  捐官之计划
  大同学校成立后数月,成章见绍兴同志中颇有资本家,复提议捐官学习陆军,谋握军权,出清政府不意,行中央革命及袭取重镇二法,以为捣穴覆巢之计。锡麟韪其说,相约五人人捐官学陆军,五人者何,即徐锡麟、陶成章、龚宝铨、陈志军、陈德谷也,以年龄高下,锡麟为长,成章次之,志军、德谷又次之,宝铨居末,由锡麟运动许仲卿出资,随往湖北谒其戚原任湖北巡抚俞廉三。是时廉三正欲得浙江铁路总理之职,又素以顽固为人所唾弃,思欲一雪其耻,锡麟知其隐衷,即以此两端餂之,廉三中其说。因为代纳粟捐官,复致函介绍于署浙抚满将军寿山。锡麟既归浙江,遂造抚院谒寿山,觇知其愚而贪,乘其言词吞吐之际,即纳贿三千金。寿山嘱幕友批准五人学习陆军之禀,复为致一函于驻日公使杨枢。新浙抚张曾敭从湖北起辕时,廉山复再三重托之,谓锡麟系其表侄,余人皆均为其好友,锡麟等遂先后至日本,同行者除其妻振汉外,有陈伯平、马宗汉等十三人。既抵东京,锡麟以短视不合军人资格见拒,乃改谋入陆军经理学校,复不得,遂又拟学习警政,并谋陆军学校及军正司令等差使,成章谓非直接统军不能行事,否则结合暗杀团,以扰乱北京,亦是一计,议久不恰。先是锡麟等离绍兴时,以校内经理事宜托之曹钦熙,照料金处两府学生事宜托之吕熊祥,原约六月毕业后,体操班即行停止。届期诸生咸如约归里,或办体育会,或开团练局,成章欲乘时闲歇,以免日后之破露,因是与锡麟等意见又不恰,绍康、熊祥、卓等亦欲借此多制造军事人才,均不愿停办,于是再由绍康等各转招其徒党到大通学校开体操班。一仍前日之旧,是为丙午三四月间事。未及成章以疾偕宝铨归国,养疴于西湖之白云庵,熊祥自绍兴来见,成章力言欲兴革命军,非可以学校为大本营,学校不过为造就人才计,今人才已足,不若归乡倡办团练,熊祥等均不能用其言也。是时锡麟已先回上海,至湖北见廉三,又归浙江见寿山,寿山又为之介绍于其岳庆亲王奕劻,廉三又为锡麟言之于张之洞,之洞亦为介绍于袁世凯,世凯疑之,拒不见。本欲需次湖北,因安徽巡抚恩铭在山西为知府时,颇得廉三青目,相结为师生,又系奕劻之婿,与寿山为连襟,故遂改省分发安徽。引见后,特至满洲见侠客冯麟阁,寻归浙江见张曾敭,曾敭亦已疑之,不之见,乃往安徽候补,借廉三引荐力,因得武备学校副总办差事,是时以为丙午之冬间矣。
 
  大通学校之风潮
  大同学校初建时,徐锡麟、陶成章等料理内外一切事物,规则极为整肃,绅学两界均无间然,及诸人赴日本,锡麟以校事托之曹钦熙,钦熙一老书生,不识党会情形,未能处理之,然诸人之遗规犹存,故延至第一班学生毕业时,尚不至大起风潮。及第二班学生毕业后,复由竺绍康、吕熊祥、赵卓诸人另招各府生徒来入学,绍康、熊祥本非郡城人士,因与本地学界不甚和恰,其校内学生亦渐生主客之嫌。钦熙辞职,余静夫为总理,静夫局外人,校中党人以为不便而攻去之。旋由绍康介绍其友姚定生来代静夫为总理,定生于会党情形亦不熟悉,由是学校内风潮汹涌,学生分两派,一派袒定生,一派攻定生,其始仅口舌相争,争之不已,竟至执刀械斗,继乃持刀出校横行街市,各自寻仇斗殴,官绅学生咸莫敢过问,寻有人为之调解,定生辞去总理,其事始平,职是之故,外人咸目之曰强盗学堂,是为丙午九月间事。丁未(民前五年)正月诸办事人请秋瑾主持校事,瑾乃设体育会,欲令女学生皆习兵式体操,己为督率,编成女国民军,绅学两界皆反对之,女学生亦无至者,瑾不得已,乃多招金处绍三府党会头目数十人来体育会学习兵操,学生群至野外练习开枪,于是二万之子弹骤减至六七千粒,瑾亦自著男子体操军衣,乘马出入城中,士绅咸不悦瑾所为,群起而与之为难,瑾有众学生后援,与诸士绅力争,士绅虽不能敌,而其恨已滋矣。当锡麟等赴日之后,校中师生与光复会之关系日渐疏远,嗣秋瑾来主是校,亟亟以发展党势为务,而其势始一振。丁未三月,清吏闻有革命党人啸聚于大通学校,乃假盘查仓谷之名至绍兴秘访,办事诸人闻信,即将一切机密文件及枪械移至他处,清吏盘查一无所得,徒手而归,于是秋瑾更得从容布置,为所欲为矣。
 
  安庆起事之失败
  徐锡麟莅皖后,以见知于恩铭,迭获军警要差,方谓权势日重,大有可为,然转不能见谅于光复会各同志,盖陶成章、龚宝铨等以锡麟求进太速,疑为功名心重,宗旨不定,渐非议之,而成章反对尤力,锡麟不为少动,仍进行不辍。是时皖省尚无光复会组织,军学界中赞成革命者。寥寥可数。独芜湖有安徽公学,始制于甲辰年冬,刘光汉、陶成章、龚宝铨、张通典、段昭、柏文蔚、陈由己诸人先后讲学其间,提倡民族主义,不遗余力,皖人之倾向革命,实以该校为最早。锡麟莅皖时,张通典方任芜湖中学监督,皖中党员咸假该校为活动机关,以故锡麟在安庆进行诸事亦大得其利,又有湘人张伯寅者,世居安庆,以锡麟为莫逆交,有大宅在城内。锡麟每次开会,常假张宅为会场,皖省同志如兵备处提调胡维栋、马营排长常恒芳、督练公所学员龚镇鹏、兵弁孙希武诸人,皆与往还,惟锡麟做事深沉,机不外露,以同志陶成章等之见疑,益滋戒惧。居皖半年,对于光复会事务从未实行推广,会友之投皖相助者,亦只陈伯平、马宗汉二人,每值星期日,虽常召集巡警学堂教员学生于讲堂为爱国之演说,然其意在灌输最新智识,以激荡思潮,而于种族之大义特隐隐流露于词气之间而已。校中生徒闻其纵谈时事,莫不奋发,然亦多莫名其宗旨之所在。盖锡麟办事与秋瑾不同,秋瑾性情豪迈,不畏人言,主持大通学校不过岁月,而校中生徒及所联络之会党头目,皆令一律入光复会,故会务进步极速,而革命之风声大露。锡麟则条理细密,措施审慎,起初对于安庆军学界中同志,以关系尚浅,既不敢与商机密,即在光复会旧友,除在浙之秋瑾等数人外,亦鲜于联络,及改任巡警处会办事及巡警学堂堂长,恩铭且为之奏请加二品衔,始渐着手于实行工作。时江督端方防范革党甚严,屡电皖抚,使协同购缉。锡麟恐日久生变,乃密约瑾克期举事,且邀浙沪及侨日光复会员之健者迅速赴浙相助为理,期五月二十八日。是日为省中大小官吏齐聚警察学堂观毕业式之期,预期可一网打尽,讵恩铭忽下令改期二十六日,锡麟虑事泄,乃不待各地同志集合,即皖城军界同志亦未与闻,遽与陈伯平、马宗汉仓促发难,与行礼时枪击恩铭于讲堂,死之,遂率学生占领军械局,以弹缺援绝被逮,为清吏所杀,伯平、宗汉亦同殉焉。说者谓设使恩铭不改期,则各地同志可依时集合,为锡麟助,观礼时大可一网打尽,无或幸免,如是则全城无主,锡麟可以发号施令,为所欲为,其成效当不之此,理或然欤。
 
  浙省起事之失败
  秋瑾以丙午年十二月十九日偕王文庆到金华兰溪见蒋乐山,是为运动秘密会党之始。翌年丁未正月复任大同学堂总理,遂再事秘密会党活动,由诸暨道义乌至金华府城见徐买儿、徐顺达,复欲见张恭,不果而去。三月初旬复出诸暨到东阳,过永康,以入缙云,寻归绍城,以函召集金处各会党头目入绍兴计事,并令加入光复会为会员。初欲于四月间起兵,寻改五月初旬,复亲至杭城运动军学两界,使为内应预备,未几,复又改时期为五月二十六日,且另定战时军队规则,未及颁布,而难已作矣。事详瑾本传。此外嵊县、武义、金华、兰溪各地亦先后失败,清吏大索首要,珠联极众,各地会党头目殉难者大不乏人,其幸免者,亦多远游海外,暂避锋芒。光复会经此一役,元气大丧,殆呈一蹶不振之象。
 
  党人之生死
  皖浙两案事发,清廷震恐,各疆吏于是大兴党狱,缇骑四出,党人先后殉难者,指不胜屈,最著者,则有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秋瑾、刘耀勋、徐顺达、张篆飞、裘文高、大开聂、李唐倪、金高达、高逵、吕观兴、绍荣、王汝槐、裘小高、张岳云、余梦亭、夏竹林、张蓬莱等百余人,前后战死者几达千人,而被累死者不计焉。皖案各处购拿者,在长江上下诸省,则有徐振汉(即徐王氏,锡麟之妻)、沈钧业、方世钧、陶成章、陈志军、陈德谷、龚味荪等七人。浙案浙东各府查拿者,则有张恭、沈荣古、周金海、倪国圻、阿根、施炳奎、李买儿、金阿秋、徐顺年、陈锡铨、徐大买儿、阿牛、吕阿荣、章钰昌、水木癞子、方汝林、赵密府、邹克宽等十八人。金华处州三府特别购拿者七人,竺绍康、王金发、吕逢樵、赵密甫、裘文高、张岳云、陶成章等。南京特电上海严拿者二人,陶成章、龚味荪。戊申十二月南京特电各省查拿者四人,张恭、王金发、竺绍康、陶成章。
 
  南洋之光复会
  皖浙两案起于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第三年。时章炳麟已出狱东渡,陶成章亦在日本,二人均任同盟会及《民报》重要职务,故《民报》载徐锡麟、秋瑾起义事独详,而光复会员亦多隶属于同盟会籍。丁未以后,陶成章、王文庆、沈钧业、魏兰诸人以党祸先后避南洋,成章迭任新加坡《中兴报》、仰光《光华报》记者,文庆、钧业、兰等亦任荷属学校教员。成章因与同盟会干部意见不洽,乃重组光复会于南洋英荷两属,遥戴章炳麟为会长,并发售江浙皖赣闽五省革命债券。各省同盟会员之失意者纷然和之,于是各埠分部陆续成立,新加坡有许雪秋、陈芸生,泗水有沈钧业、王文庆及蒋报和、报礼昆仲,文岛槟港有李柱中、曾连庆、李天邻,尤以潮嘉两府人物为特盛,盖潮州人徐雪秋等于潮汕失败后群居南洋,对于孙总理左右颇多非议,会其时陶成章组织光复会,以反对同盟会干部为号召,雪秋、芸生等深表同情,由是光复会势力为之一振。戊申(民前四年)河口之役,总理尝派汪精卫、邓子瑜二人至荷属文岛筹款接济,大受当地光复会员排击,收效甚微,精卫所以愤然入京,躬行暗杀,即受是疫刺激所致云。
 
  李柱中与光复会
  李柱中号燮和,湖南同盟会员之健者也。甲辰长沙之役及丙午萍浏之役,均参与其事,清官吏尝悬赏缉之。丁未春间自日本至香港访黄克强,有所计划,旋应荷属文岛槟港中华学校之聘,充教员数载,深得华侨信仰。陶成章在南洋发起光复会,大得其力。庚戌(民前二年)秋间黄克强南游,力劝柱中及文岛诸位同志消除意见,为国合作,柱中等素敬仰克强,从之。故辛亥三月二十九之役,荷属华侨亦慨助巨款,柱中与有力焉。柱中旋偕陈方度诸人至广州谋炸巡警道王秉恩,以响应义师,因举事延期而止,后由同乡张通典援助出险。
 
  上海之光复军
  辛亥九月十三日上海反正之役,陈其美与李柱中同为主动,柱中运动湘籍防军,亦甚得力,其美先率民军敢死队张承槱等冒险攻入江南制造局,为清军所擒,柱中闻警,乃使预约之防军陈汉钦部立即反正,出陈于险,事定后,其美被推为沪军都督,驻吴淞粤军济字营与柱中早有联络,亦同日反正,推柱中为吴淞军政分府,称光复军,即以光复会统系得名。
 
  光复会之结局
  辛亥革命军起,光复会员在各省统领军队者,浙江有浙军总司令朱瑞,江苏有吴淞光复军司令李柱中,广东有汕头民军司令许雪秋、陈芸生。自陶成章在上海医院被刺,遂丧失其主脑,势渐瓦解。朱瑞旋任浙江都督,以疾去世。李柱中解职闲居,后为洪宪请愿帝制六君子之一。许雪秋、陈芸生在汕头,与同盟会员之领军者不和,势成水火,时孙大总统尝一度致电粤督陈炯明为之排解,其后雪秋、芸生卒不免为清总兵吴祥达所杀。兹附录民元南京政府为排解同盟光复两会争端事致粤督及同盟会电如下:

  广东陈兢存都督及中国同盟会公鉴:
  近闻在岭东之同盟会光复会不能调和,日生轧轹。按同盟光复二会在昔同为革命党之团体,光复会初设实在上海,无过四五十人,其后同盟会兴于东京,光复会亦渐涣散,二党宗旨初无大异,特民生主义之说稍殊耳。最后同盟会行及岭外暨南洋,光复会亦继续前途,以南部为根基,推东京为主干。当其初兴,入会者本无争竞,不意推行岭表,渐有差池。盖不图其实际,惟以名号为争端,则二会之公咎也。同盟会实行革命之历史,粤人知之较详,不待论述。光复会有徐锡麟之杀恩铭,熊成基之袭安庆,近者攻上海,复浙江,下金陵,则光复会新旧部人皆与有力,其功表见于天下。两会欣戴宗国,同仇建虏,非只良友,有如弟昆,纵前兹一二首领政见稍殊,初无关于大体。今兹民国新立,建虏未平,正宜协力同心,已达共同之目的,岂有猜贰而生阋墙。为此驰电传知,应随时由贵都督解释调处,同盟光复二会会员尤宜共知此义,虽或有少数人之冲突,亦不可不慎其微渐,以免党见横生,而负一般社会之期许,切切。总统孙文
正月三十日
   ▓


注释: 冯自由《光复会》,原载《革命逸史》第五集 第853-861页,新星出版社,2009年1月第1版。

如需转载,请先联系我们。 (投稿EMAIL:xhgm@xhgmw.org 在线投稿

填写您的邮件地址,订阅我们的精彩内容:
分享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