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中国要“在地球上占第一强国”

辛亥革命网 2016-10-09 09:33 来源:《时事报告》 作者:《时事报告》 查看:

除了推翻帝制之外,孙中山还有一个历史贡献,这就是他提出了“振兴中华”的目标。

  自“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年间,古老的中国迅速由盛入衰,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为分界线,此后的旧中国逐渐被西方列强瓜分豆剖,旧中国由此开始陷入积贫积弱、任人宰割的可怜境地。华夏大地“黑云压城城欲催”,古老中国“长夜难明赤县天”。延续了2000多年的古老中国梦因此魂飞梦断。

  除了推翻帝制之外,孙中山还有一个历史贡献,这就是他提出了“振兴中华”的目标。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华侨当中发起成立了第一个反清革命团体——兴中会。他在为兴中会起草的章程中明确提出:“是会之设,专为振兴中华、维持国体起见”。这就是“振兴中华”这一口号的由来。“振兴中华”的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这个号召虽然不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宏大,但近代以来它一直是凝聚民族精神的响亮口号,因此它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召的提出起到了积极的准备作用。从三民主义,到社会主义,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振兴中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变迁折射出一条曲折而又充满希望的复兴之路。这条复兴之路充分说明:道路选择是民族复兴的关键所在,也是中国梦起航和成功的关键所在。

  孙中山在“中国在地球上为一最贫弱之国”的时代,要求“诸君立志”,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富强之国”,并且号召四万万人都要有这项志愿。伟大先驱的这种精神,使今天的中国人仍然感到震撼。

  把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一富强之国”

  中国不仅要和英国、美国并驾齐驱,还要驾于它们之上,这是孙中山的伟大志向。孙中山在1894年于《上李鸿章书》中就提出了自己的改革纲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认为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中华民族“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

  孙中山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四最”民族。他在《三民主义》中说:“中华民族者,世界最古之民族,世界最大之民族,世界最文明之民族,也是世界最大同化力之民族。……推究我们的民族,自开始至今,至少必有五六千年。和世界的民族比较,我们还是最多最大的。代代相传,到了今天,还是世界最优秀的民族。”孙中山还曾从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学习成绩优秀于美国学生的智力优势说起,号召中国年轻一代要有学习美国的虚心和赶超美国的决心、雄心与信心。

  孙中山认为,作为世界最优秀民族一分子的中国人,一定要有驾于西洋人和东洋人之上的大志气。他说:“因为我们的土地广,人民多,中国人天生的聪明才力,比较西洋人、东洋人都要好得多。我们国家改造好了,中国强盛,还要驾乎他们之上。中国人所享的幸福,也当然在西洋人和东洋人之上。大家为国奋斗,造成世界上第一个好国家,才是大志气。希望大家从今天起,要立这种大志气。”

  “世界第一”不能复制,须“有创制之精神”

  孙中山从“中华民国”的含义,强调了创新的意义。1916年7月15日,孙中山在解释了为什么不说中华共和国,而必须说中华民国。关于民字的意义,是孙中山研究十余年才得出的结果。孙中山认为,欧美之共和国,创建远在吾国之前,二十世纪之国民,当含有创制之精神,不当自谓能效法于十八、九世纪成法而引为自足。如是数年,必有一庄严灿烂之中华民国发现于东大陆,驾诸世界共和国之上。

  孙中山还从中华民国“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与西方国家“三权鼎立”的区别,说明中国政治体制的特色和优势。1916年8月18日,孙中山在演说中说:”现今世界各文明国,大都三权鼎立。其实三权鼎立,虽有利益,亦有许多弊害,故鄙人于十年前即主张五权分立。何谓五权分立?盖除立法、司法、行政外,加入弹劾、考试两种。这两种制度,在我国并非新法,古时已有此制,良法美意,实足为近世各国模范。”从孙中山特色的三民主义,到此后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创新兴国,特色兴国。从创新和特色的角度来说,“世界第一”也是“世界唯一”。当年的大英帝国是独特的,世界上只有一个英国;后来的美国是独特的,世界上只有一个美国;中国是独特的,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近代世界出现的世界第一国家,都是各具特色的国家,都是具有创造性的国家。它们既不是前一个世界第一的复制品,也不可能被后一个国家所复制,虽然它们都曾经学习过前人,虽然它们的经验也可以启发后人,但是世界第一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创造大国,是特色大国,是不能被复制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