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伯父卫立煌将军(4)
辛亥革命网 2015-08-05 11:23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卫道金 查看:
毛主席宴请卫立煌先生
回国后,卫立煌定居北京麻线胡同2号。卫曾多次发表谈话、撰写文章,介绍自己回到大陆以后的感受,向在台湾和海外的袍泽朋友宣传爱国一家。他说:“稍有明智之人,都应当机立断,站到爱国主义旗帜下来……早日回归祖国怀抱,与家人亲友团聚,共建富强康乐的新国家。”他考察于江南塞北,奔走于故旧同僚,联系于海内海外,致力于祖国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他在病中还致函周恩来总理:“现在我虽卧病,但对力所能及的事,我仍愿尽量来做。”
1960年1月17日,卫立煌病逝。周恩来临时中断上海公务,赶回北京,于1月20日主持公祭仪式。张治中致悼词,评价卫是一位“善始”、“善终”的“爱国军人”,指出:党和人民记住卫立煌同志为人民做的好事,给了卫以极大的信任和荣誉。卫立煌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公墓。
伯父卫立煌从农民到将军传奇般的辉煌人生及爱国精神,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获得了家乡人民的爱戴和赞扬,同时,也使将门之后的晚辈们感到自豪,激励了卫立煌的子孙们为国家繁荣昌盛奉献力量。
当反映党和政府对卫立煌的尊重和爱护,回顾往事,就会想到地方政府对卫老太的保护。
解放初土地改革时期,卫立煌的大哥卫立烱财产按土改政策执行时,其中涉及到卫立煌母亲卫老太的财物如何处置?经地方政府逐级请示汇报,最后政府做出的决定:卫老太房间的所有物品,一律不准动,让卫老太非常欣慰。1953年春,卫老太谢世时,卫立煌还在香港,无法来到老母亲身边敬孝。但卫立煌早期均为母亲置办好了寿棺寿衣等殡葬物品。卫当时选择最好的材料、聘请最好的匠工,为母亲量身定做华丽而高贵的凤冠凤袍金丝锈花鞋、缅甸玉镯、金耳环及楠木套棺等。在地方政府工作人员的见证及卫老太亲属的安排下,全部穿戴整齐入殓,送卫老太风光地土葬入祖坟。卫立煌归国后,听亲属叙述这一段经过时,卫立煌感动得热泪盈眶。
展望现实,就联想到政府下拔巨资为卫立煌修复旧居。
1957年春夏之交,卫家炮楼一把大火毁于一旦。经县公安局侦破:是卫立煌的侄孙带领同村几个小孩在炮楼底层起火炒蚕豆时,不慎烧毁了整个炮楼。人民公社建敬老院,拆除了卫立煌旧居的部分房屋。合肥市文物管理处和包河区淝河镇人民政府的精心设计、列项审批,合肥市人民政府下拔巨资,在原址修复了卫立煌故居。已于2015年4月建成,即将对外开放。
卫立煌亲属卫道金等在故居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