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祖父戴戟与“一·二八”淞沪抗战(2)
辛亥革命网 2015-09-17 08:52 来源:辛亥革命网上海站 作者:沈坚 口述 何真 整理 查看:
[图4] 戴戟1931年12月任上海警备司令时的留影。
[图5] 1933年夏,戴戟在“一·二八”纪念堂碑落成典礼上。
二、抗日不必舍近求远
我的外祖父戴戟将军(1895—1973),祖籍安徽旌德。早在辛亥革命时,即受民主革命影响,毅然离家赴上海加入“学生军”。民国初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讨袁时,他转赴广东投奔孙中山先生,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在粤军任团长,后一度出任广东肇庆西江陆海军讲武堂堂长。192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师三十团团长,二十八团团长蒋光鼐、二十九团团长蔡廷锴风雨同舟、患难与共,自此开始了三人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友谊。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2月,任第十一军二十四师师长兼军官教导队主任,同年夏离职。后应好友陈铭枢、蔡廷锴之邀,再返军队,出任新编组的十九军参谋长、六十一师师长等职。1931年I2月,任淞沪警备司令。
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制造了“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了中国东北。为扩大侵略,转移视线,日本开始有意地制造事端,次年又挑起淞沪之战。日本学者信夫清三郎在其《日本外交史》中曾指出:“上海事变是为了把各国的注意力从满洲转移到上海,以完成对满洲的侵略而发动的一种策略。由于事变的爆发,世界的关心转向各国权益交错的上海,关东军乘此时机一步步地推进了满洲建国计划。”
因此,1932年开年,上海局势便骤然紧张,日本人挑起“日僧事件”、“三友实业社袭击事件”、“民国日报事件”等一连串骚扰事端。那段时间,外祖父在警备司令部的工作极为繁忙。警备司令部派了侦缉队在外独立搜集情报,密切注意日军动向。综合各方情报后,外祖父判断,日军进攻上海不可避免。于是,电告当时在南京的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还去医院面见正在治病中的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一起分析时局,部署防务。本来,十九路军一直在争取组建北上义勇军,准备开赴东北支援马占山抗日,外祖父则清醒地意识到,上海即将有变。他认为,打日本无须舍近求远,要及早作好应对上海方面变故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