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遗址得胜桥

辛亥革命网 2015-11-16 09:22 来源:豆瓣 作者:豆瓣 查看:

得胜桥是新昆明城的交汇点,这是一个地理交汇点,也是一个历史交汇点。

  昆明城里金碧路和青年路延长线交汇处,横架于盘龙江之上的这座桥就是得胜桥。这是一座古桥,始建于公元1297年元朝时期,由云南平章政事也先不花主持修建。桥建成之时,正逢朝廷改元大德,所以得名“大德桥”。1393年重修,改名为“云津桥”。清代康熙平定吴三桂,清将赵良栋带领两千多人猛攻云津桥,桥毁坏严重。1823年(道光八年),官府重修该桥,改名为“得胜桥”,意为清将赵良栋在此打败吴三桂军队而得胜。这里是旧时昆明的水陆交通要道,商贾云集,市井繁荣,商业兴旺,自古有“一桥飞贯日之虹”的美誉,元人王升赞叹“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峰屯于城根;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尾”。说的就是当年得胜桥的繁盛景象。

  得胜桥是新昆明城的交汇点,这是一个地理交汇点,也是一个历史交汇点。

  得胜桥是盘龙江上最古老的桥梁之一,昆明的母亲河——盘龙江从桥下缓缓流过。数百年来,作为昆明历史的见证,盘龙江、得胜桥周围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故事。

  最早的故事发生在云南建省之初,那时称“云南行省”。就是说,那时的云南省并不是地方性建制,是元朝中央政府派驻云南的机构(行中书省,类似今日省政府派驻地州的专员公署,当然,级别上高一级)。当时云南行省长官赛典赤·赡思丁目睹滇池和盘龙江的水患,下大力气加以整治。他率领昆明百姓浚通海口,让滇池水位大幅度下降(那时,滇池水面直达官渡,官渡古镇是名副其实的渡口,至今能在那儿找到螺蛳壳)。随后,建起滋养昆明水源的松华坝水库,疏通了盘龙江,在江上建起多座便利通行的石桥。赛典赤·赡思丁为昆明建设立下丰功伟绩,至今深受人民爱戴,他的墓地在松华坝水库一侧,四季享祀。

  1915年,袁世凯倒行逆施,妄想复辟帝制。蔡锷、罗佩金、李根源、唐继尧等在昆明发动讨袁护国的“护国战争”。云南各界民众坚决支持护国运动和护国战争,出人出力投身于“再造国和”的护国战争之中。这年12月25日,护国军在离得胜桥附近的护国门誓师北伐,一路军由蔡锷率领北上四川,在泸州大败袁世凯部队;二路军由李烈钧率领出广西。云南敢为天下先的义举震撼全国,各省纷纷宣布讨袁独立。袁世凯的反动政权在一片声讨浪潮中倒台。

  1945年,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政治扑朔迷离,内战阴云密布。以西南联大、云南大学师生为代表的昆明各界人士掀起反内战高潮,因此得罪了国民党当局。昆明随即爆发一连串惨案:李公朴先生遇害,闻一多先生在云大至公堂发表著名的“最后的演说”、于第二天遇害,然后是7·15学生运动、12·1学生运动,潘琰等4名学生遇害,是为震惊全国的“一二·一惨案”。1946年3月17日,昆明各界民众数万人为4烈士举行公祭,公祭大会场即在从护国门至得胜桥一带。

  抚今追昔,让人深思“得胜桥”三字——古往今来,什么因素能导致“得胜”?不言而喻,“德胜”者得胜,天地惟有德者居之。今日重划昆明四区,以得胜桥为中心一分为四。也就是说,每个区都从“德胜——得胜”出发,由此绵延至昆明市的城镇乡村。也许,这仅仅是一种地理划分的偶然,也许,其中真包含“以德治国”的意味,无论如何,从得胜桥开始的新区是一种好理念,21世纪新昆明的建设将从“得胜”开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