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3)

辛亥革命网 2021-06-22 10:24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金民卿 查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成就辉煌的实践奋斗史,也是一部成果丰硕的理论创新史。

  第四,创立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面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毛泽东强调:“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对立统一学说,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新问题,观察和处理国际斗争中的新问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在1957年2月27日发表《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的讲话,经过反复修改完善后,于6月19日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正式发表。他围绕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中心内容,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学说,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确立了哲学根据和方法论基础。

  在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学说方面,他提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着各种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依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二者之间既有基本适应的一面,又有不相适应的方面;不适应的方面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加以调整和完善,这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和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在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他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前者是对抗性的矛盾,后者是建立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的矛盾,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解决敌我矛盾要采取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要采取讨论、批评、说服教育等民主的方法;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防止人民内部矛盾激化为对抗性矛盾;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达到新的团结。

  他还根据经济发展、政党关系、文化发展等不同领域中矛盾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要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关系上要坚持“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在文化科学发展方面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二次结合”过程中的这些理论成果,在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同时,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作了理论准备。当然,由于历史和认识的原因,以及国内外形势变化的影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遭遇了重大挫折,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被教条化,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被误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富起来”的任务没有完成,需要在新的条件下进行新的实践和理论探索。

  三、创立并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探索新的发展道路,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事业,成为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任务。为此,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正确看待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和社会发展阶段,探索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现实路径,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实现适应国情特征和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成为必须科学回答的重大问题。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新时期,紧紧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主题,与时俱进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核心问题,创立并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功实现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飞跃。

  第一,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为理论创新营造思想氛围,确立政治准则。

  掀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营造理论创新的思想氛围。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迅速展开,并演变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转折、迈向改革开放新时期作了思想准备。在此基础上,三中全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正如邓小平所说:“三中全会确立了,准确地说是重申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辟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批判错误观点,廓清思想迷雾,提出四项基本原则,为推进理论创新确立政治准则和思想基础。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理论务虚会上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是必须牢牢坚持而不能有丝毫动摇的四项基本原则。四项基本原则是指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方向,是理论创新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

  第二,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奠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飞跃的理论前提。

  1978年12月,针对有人提出要否定毛泽东,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我们一定要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毛主席的旗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的旗帜,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党中央、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干赫鲁晓夫那样的事。”他在三中全会上进一步讲道:“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永远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的历史功勋,全面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指导思想地位,既纠正了对待毛泽东思想上的教条主义错误,又回击了“非毛化”的错误思想,避免了神化领袖或割断历史的错误,保证了理论创新的过程连续性、发展继承性和体系开放性。

  第三,围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根本主题,阐明了理论创新的主题、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重大问题。

  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确立了新时期理论创新的主题。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个论断揭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形成的标志。几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个根本主题下不断深化实践和理论创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