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理论创新的历史进程与辉煌成就(2)

辛亥革命网 2021-06-22 10:24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2021年第3期 作者:金民卿 查看: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成就辉煌的实践奋斗史,也是一部成果丰硕的理论创新史。

  第三,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

  毛泽东的理论创新成果,既“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又“使中国革命丰富的实际马克思主义化”,不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成功运用于中国实践,而且把中国的独创性经验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科学回答了关于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重大问题,建构了系统完整的关于中国革命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飞跃已经实现。

  在此基础上,党的七大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历史地位和思想价值作出系统概括:“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并从九个方面具体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内容。

  党的七大明确提出,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行动指南写入党章,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中国革命进程加速推进,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取得彻底胜利,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中国人民成功实现了“站起来”的目标,“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二、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站起来”的基础上实现“富起来”的目标,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重大任务。在此情况下,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中国社会发展阶段,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内部矛盾,统筹协调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在实践中摸索、在理论上深思的重要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着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艰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形成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一,明确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第二次结合”的科学命题和重要任务。

  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的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但是,面临着新的任务和问题,毛泽东率先提出要以苏联为戒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1956年4月4日,他在中央会议上明确提出:“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现在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个思想贯穿在随后的道路探索之中。1962年,他总结几年来的经验教训后再次强调,“我们必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并且同今后世界革命的具体实际,尽可能好一些地结合起来。”

  在推进“第二次结合”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创造性地开展理论探索的任务。“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正是有了这种理论自觉,毛泽东等人撰写的党的八大报告、《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十年总结》《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形成了一系列重要创新思想。

  第二,实事求是地分析中国具体国情,为理论创新和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提供总根据。

  党的八大对中国的社会性质、发展阶段、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等作出新的分析判断,形成了比较准确的国情思想: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尽可能迅速地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随后,毛泽东对国情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大国,但又是一个经济落后的穷国,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时间”;我国的现实情况是“一穷二白”,人口多,底子薄,要赶上发达国家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他还作出了我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判断。

  第三,科学分析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关系,创立十大关系理论。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关键,就是要处理好建设中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形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合力。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十大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方面,要在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更多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方面,要在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的前提下,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方面,国防不可不有,但首先要加强经济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方面,三个方面要统筹兼顾;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方面,应当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方面,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但地方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党和非党的关系方面,要做到长期共存,互相监督;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方面,过去镇压反革命是必须的,现在反革命已经大为减少,今后要少抓少杀;是非关系方面,党内党外都要分清是非,对待犯错误的同志要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方面,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要有批判地学习而不能照搬照抄,必须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十个方面的关系都围绕着“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展开,着力“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十大关系理论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篇之作,对社会主义建设形成了初步而较系统的思路,是把唯物辩证法运用到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典范,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对此,毛泽东后来讲道:“一九五六年四月的《论十大关系》,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原则和苏联相同,但方法有所不同,有我们自己的一套内容。”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