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时期阎锡山斡旋奉宁晋联盟钩沉

辛亥革命网 2016-11-24 10:20 来源:团结报 作者:张宁 查看:

北伐时期,南北之间除了交战之外,和平接触其实也一直没有断绝。

  北伐伊始,国民革命军的作战方针是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避免实力强大的张作霖介入;另一方面也自北伐开始就派人和张联系。

  南北议和缘起及经过

  1926年底,国民革命军击败吴、孙,进军长江下游。同时,张作霖也由东三省伸张势力到直隶与山东,并接受孙传芳的投靠,在天津就任“安国军”总司令,俨然北方盟主。南北两大阵营遥相对峙。1927年4月,国民政府内部分裂,宁、汉互相敌对,北伐中止将近一年。其间南京与北京之间信使仍旧往来频繁,张、蒋合作的传言不绝于耳。直到1928年4月,国民革命军全面展开第二阶段北伐,张、蒋正式兵戎相见。

  1927年2月,山西驻京代表温寿泉从日本方面得到有关南北和谈的确切消息,奉张顾问赵欣伯转托“某外人”与陈友仁蒋中正接洽,其所提条件已得奉方同意者如下:

  (一)奉军与党军合作解决吴孙,南北通力对外(二)党军须中止于杭州,不得入苏皖境(三)江苏给张宗昌,安徽给王栋(四)党军出兵信阳,奉军出兵郑州,会同解决吴部(五)将来河南全境归奉军,党军撤至武胜关以南(六)南方须声明反对共产,将俄顾问一律解职(七)南方须承认张作霖为北方及中部十八省区之首领,即直鲁豫苏皖晋陕甘奉吉黑热察绥,除浙闽粤赣桂湘鄂川滇黔十省外,其余得拥张为对外之元首,南方不得有异议等语。

  蒋介石答复的四点内容亦由“某外人”传达,首先申明“国民政府始终避免与奉军交战,一则厉害上不相接触;二则原为妥协上留一条道路”,“若奉方反对吴孙而能与中国北部人民接近,即无合作之协定,南军亦必为之敬礼”。

  对于张作霖要求的南方需要将俄国顾问一律解职一节,蒋介石以奉系也有日本顾问的例子来反驳。

  对于“南方须声明反对共产”这一要求,蒋介石声明南方信仰的是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绝不是共产,北方不该有此成见。如果北方不认同三民主义与争回国权,可不必与国民政府接洽。从蒋的回复,可知蒋对张的第六点要求十分生气,感情与语气强烈,态度傲慢。

  对于北方关于如何划分北方地盘、军事合作之事,蒋介石表示“南方抱定不干涉北方内部,奉军在北方如何进行政治,南方均不问,无论吴孙联合或反对亦非南方所欲闻”,“但对陕甘之国民军区域不得为敌,否则南方政府亦敌视之”,要求张作霖不得与冯玉祥为敌。苏皖划为缓冲地带,都不可驻兵。“至安徽江苏应作为缓冲,由该省人民自推省政府,南北不得据为驻兵区域”。

  从1926年底到1927年4月,北伐军事进展顺利,所向披靡。蒋介石正自得意,远交近攻,张作霖的要求过分,他的回复亦毫不客气,两方都显得诚意不足。1927年3月初,梁士诒之代表到达武汉,南方当事人告以南北合作之事,要等国民革命军攻克上海后再说。

  阎锡山斡旋奉宁晋三角联盟

  阎锡山于1927年4月公开宣称服从三民主义, 据当时报纸记载,自阎锡山易帜改名后,北方时局焦点,集中在“和战”二字。奉方自然不想作战,南京国民政府似乎也不能越徐州北上,又要防止“似友非友似敌非敌”的武汉政府乘机渔利。在这样的背景下,蒋介石又开始谋求以政治手段解决奉方。阎锡山“对南无恶感,对北关系又深”,自然是调解南北的最佳人选。李庆芳向阎锡山建议,如果晋派兵入京,则会被张作霖、张宗昌、冯玉祥和唐生智嫉妒与憎恶,但要是以主义相号召,来求主义的统一,那就可以名正言顺了。

  “以主义为依归”其实就是北伐中常见的易帜现象——地方实力派宣称服从三民主义,悬挂青天白日旗,即成革命之一员。阎锡山极力劝张作霖服从三民主义,与国民党接洽和平办法。晋阎代表李庆芳向奉方推荐三民主义的时候,指出可以利用三民主义吸收群众。据李庆芳表示,他的推荐大有成效——交通系的梁士饴、叶恭绰等人表示深感赞佩,于国翰则表示他已经全部了解了,认为这是可行的。杨宇霆声称对于阎锡山极为尊重,盼望他能多多进言。而张作霖的态度也极为恳切,对于李庆芳所说的三民主义的好处很动心,嘱咐李庆芳每天的五六点钟随时谒谈,并表示希望能与阎锡山在石家庄会面。

  鉴于张作霖对于“三民主义”的松动,阎锡山向蒋介石汇报,“此间日来力说奉方服从三民主义,更换旗帜,颇有进展”。蒋介石回答说,如果奉张服从三民主义,那么以政治解决南北问题,不是不可能的。对于具体的议和条件,阎锡山向奉方提出妥协的第一步是赞成三民主义,第二步为改称国民革命军,第三步为悬挂青天白日旗。安国军政府成立后,又增加两项,一是取消安国军政府,二是张作霖下野,政权移交张学良与韩麟春。

  自阎锡山决定反奉后,奉军唯一的退路京奉线突然紧张起来,张作霖集中全军力量于山海关,准备作最后孤注,晋军进兵石家庄方向,冯玉祥也开始北进,奉军新旧二派此时又发生争议。旧派吴俊升等主张撤兵出关,保住东三省。新派杨宇霆等主张与南京、山西妥协,维持现状。日本努力促成奉系新派人物与阎锡山、蒋介石的合作。阎锡山与张学良、韩麟春等人的电报充分说明了晋与奉新派人物的和谈事实。

  1927年5月11日,张学良让李庆芳转告阎锡山,“张作霖赞成联蒋讨共,完全接受阎锡山主张,对蒋不再进攻,劝蒋觉悟,肃清武汉,确立国家大计,这是南北妥协之张本”。阎锡山回应赞成。

  1927年5月18日,邢士廉在答记者问时,声称张作霖平时对于三民主义就不反对,但是对于易帜和改称国民革命军一层,仍旧需要研究,“北京政局现已着手彻底改革,如蒋介石有妥协诚意,照三民主义建设一切,自无不可。惟悬青天白日旗及改称国民革命军一层,实有研究之必要”,“雨帅此时对于妥协之具体意见,在先停战,一切纠纷,待召集开国民大会解决。希望百帅竭力调停,以期国是得以早日解决”。

  五月中旬,张作霖向蒋介石提出和议条件。据潘连茹从日馆武官长本庄中将那里得知,奉方只有两个条件:一、讨共;二、与俄脱离关系。如果蒋介石答应这两个条件,津浦战事立即就可以停止。妥协步骤大致为先停战,以长江为界,成立南北两个政府,然后再建立统一政府。但蒋决定要打到徐州后再谈。

  1927年5月底,阎锡山再次通过李庆芳向张作霖转达,他替奉方设想的解决办法:“当此迫切之际须以政治的方法谋挽军事上的颓势:(一)张雨帅下野(二)安国军取消(三)改称国民革命军(四)联蒋介石共同讨赤。此乃保存实力之计,亦为大局计也,如此晋省仍能极力帮忙,奉方应图实在,不必拘于表面,并希望明白解释。”

  阎锡山希望奉军一面固守河北一面用政治手腕挽回颓势。南京方面的议和条件是:甲、张氏父子兵权交杨宇霆、韩麟春;乙、宣布服从三民主义;丙、改国民革命军。跟阎锡山要求有所出入,但关于张作霖下野、奉军军权转移这一点意见一致。6月1日,阎锡山致电张学良、韩麟春,再次呼吁取消安国军称号。并提出一项新的主张,即将安国军改组为河北国民革命军:

  提前火急新乡张军团长汉卿兄韩军团长芳宸兄鉴:战局变化,为两公计,为北方计,今日之要有四:(一)振作士气。(二)和缓敌情。(三)结合民众。(四)团结河北。欲达四要,必用一法,其法为何?即取消安国军,改组河北国民革命军,是盖革命军改组以后,南方之战争,可变为国共之战争,则兄继起之讨赤军,皆奔赴于我旗帜之下,前为敌人,今则为友军矣。

  阎锡山认为改组为河北国民革命军有四个好处:第一是鼓舞士气;第二是以国民革命为旗帜,名正言顺,使得南方的攻击师出无名;第三是可以动员民众,人民不反对,且能到处帮忙;第四是可以团结河北九省区。他苦劝张学良与韩麟春,凡是可以帮助胜利的方法,即当采取,不当为虚面子所困。

  杨宇霆在同一天电阎锡山、张学良、韩麟春,同时还发给了孙传芳、吴佩孚、张宗昌、田中玉、褚玉秀等人:

  宇霆等详细研究,一致主张,以为保持北方大局,进行国家统一,拟请北方各帅合定办法四条:第一、讨伐共产,组织讨共同盟军。第二、赞成三民主义,以免阶级斗争。第三、政治统一问题,由国民会议解决。第四、一致对外,解除国际束缚。以上四条,实为今日扶危定倾唯一之策,想荷赞同,希即电复。

  李庆芳也向阎锡山汇报了杨宇霆等人商定策略的现场状况,表示“双方开诚布公,并无勉强”:

  与邻葛(杨宇霆)一之会商草定四条,双方开诚布公,并无勉强,此举若成,安国军名义当然作废,雨帅本未上台,自无问题,以此联蒋,必能有成。以后北方以三民主义定为国是,运用之妙全在帅座。

  张学良也声称自己并不守旧,见解比阎锡山的观点“尤新”,但是奉晋情形不同,他赞成三民主义会有人骂他赤化,突然改为青天白日旗,号召国民革命,内部必然瓦解。6月3日张学良致电阎锡山,表明赞成改组河北九区国民革命军,但有四个顾虑:

  (1)东北将领中思想陈旧者对国民革命军如有反对,俟良等表明态度后,必不见容,而饷械来源势必断绝,届时尊处能否给以充分补充;(2)倘因主见之不同竟至与直鲁军以兵戎相见,尊处能否予以兵力上的援助;(3)将来倘因为贯彻国民革命军主张而向后撤兵时,河北地方守备之责任是否由尊处来担负;(4)南方诸同志对我有无相当之谅解及容纳并有无何种保证。以上数项,统恳详为指导,俾有遵循。

  对于张、韩的顾虑,阎锡山建议组织北京国民委员政府,推崇张作霖为领袖,北方组织就绪后,联络南京及各方,组织讨共大同盟。并信誓旦旦表示“我辈既共同革命,利害与共,两兄此后有何困难之处,弟必尽力帮助,彼此心交,重在一诺”, “请两兄放手为之”。

  李庆芳积极活动,接二连三地向山西汇报情况,并四处奔走,在表面上促进落实阎锡山的九省区革命联军的提议,他向北京建议北方政局分为两块,军事组与政治组。“军事组,组成讨共大同盟,以张作霖为首,晋鲁各帅为副;政治组,由阎锡山为首,邻葛(杨宇霆)馨航(潘复)为副”。李庆芳对妥协前途十分乐观,声称张作霖对于青天白日旗的误解消失。李庆芳以政治会员资格条陈梁会长团结北方九省区办法:

  (一)北方设讨共同盟军,以张雨帅为大元帅,阎孙张为副元帅,团结九省区实力一致讨共(二)根据中山主义设北方行政院,每省区各一人,公推阎百帅遥领行政院总裁,杨总参议为副总裁(三)行政院之下设立内阁,有管部阁员,有不管部阁员(四)行政院议决之件交内阁或管部执行阁议及一部以上决定之件,呈由行政院批准执行(五)讨共军俟共产肃清后,即行取消,行政院系临时性之,南北妥协后,听国民会议决绝。(六)以上五条经九省区最高长官之同意即实行。乞详加讨论,示及完全一种理想,未必见诸事实,借此打锣打鼓,奉晋猜疑不释自消。

  李庆芳自己尚且认为这是一种“理想”,可见此建议可行性之低。对于张学良、韩麟春与阎锡山的电报内容,是否经过张作霖的统一,现在无法知晓。阎锡山本人也并不想张学良越过张作霖与宁蒋讲和,在阎看来,奉系最终还是唯张作霖的马首是瞻。阎锡山与新派的联络,最终还是因为张作霖不肯易帜而告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