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干涉北伐战争 蒋计划死战(2)

辛亥革命网 2016-05-17 16:03 来源:网易 作者:网易 查看:

1928年4月20日,日本政府为了阻碍国民革命军北伐,宣布二次出兵山东,并于5月3日制造济南“五·三惨案”,亦称“济南事件”。

  消极对抗,以退为进

  在对华政策上,日本军方与政府向来分歧严重,相较军方的强硬,日政府更倾向于对华缓和。为了摆脱困境,蒋决意对此大加利用。5月12日,在听完何成浚的汇报后,他便开始刻意回避与福田接触,而把交涉的重心转向日本政府,意图通过两国政府间的外交渠道来解决济案。

  蒋介石执意将济案交由外交解决,不仅是目的,同时亦是向日方施压的一种手段。蒋介石的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的确收到了一定效果。5月14日晚,双方交涉中断约一周以后,日参谋本部发出声明,表示“已令福田停战”,并特意强调继续认定蒋为交涉对手。日军还在致其政府的电报中明确表示:“军队没有作为政府干预涉外事项的意图”,只要中日双方所达成的协议不损害军方的威严,军方便可同意日本外交当局与中方展开交涉。同时,福田本人也建议参谋本部,“军部的作战行动就此停止,此后转入外交交涉为适宜之策”。5月17日,日本外务省、陆海军当局正式决定放宽军事交涉的条件,并获内阁通过。

  蒋介石对继续军事交涉的消极抵制,令日本军方中主张对华强硬的势力十分恼火。5月24日,松井托张群通知蒋和南京政府,“务必派蒋介石前往济南。万一蒋不能赴济,则派遣有力之全权为绝对必要之”,否则“本事件有益加扩大之虞”。

  面对松井等人赤裸裸的武力威胁,蒋介石于5月25日做出强硬回应。他决定不再一味接受日方所提条件,转而提出自己的诉求。他坚持在派代表交涉之前,双方必须先就济案的具体解决方案达成初步协议,包括对福田最后通牒中所提的五条内容“如何通融?奉张出关之如何应付?必皆须得彼方切实之承诺”。

  5月31日,松井赴青岛,准备与蒋介石展开会晤。松井来华,本是受蒋所邀,而双方的会面原本也一直是后者所极力希望促成的。但此时,受益于内外形势的转变,蒋却明显改换了主意:他一再坚持“济案须先事内定条件”,且明确表示他本人不能赴青岛与松井会面,而且就连先前他所同意的对日道歉,此时也反悔了。在这种情况下,田中、松井等先后代表日本政府和军事当局下令,“要求师团长们缓和”。受此影响,6月2日,驻山东日军正式拟定了一份“绝密”级别的《山东善后方案》,其中明确表示:“要对南京政府展开外交交涉,把过去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并迅速解决。”蒋介石“以拖待变”,消极对抗的策略,让日方意图用武力逼迫他屈服的计划落空了。

  此后,尽管双方仍有零星接触,但终究难有实质进展,交涉陷入长期停顿之中。最终,直至当年10月,日本军中强硬派势力得以暂时消减之后,由两国政府所主导的济案外交谈判才得以真正开启。

  强硬的蒋介石与软弱的国民政府

  在战场上,蒋介石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表现。面对日方的步步侵逼,他并非没有考虑过进行军事抵抗。正如熊式辉所言,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其实都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因为“日本一定要同我们开仗,没有别的办法,我们只要想方设法的同他对抗,或者我们避过他,不同他冲突”。

  早在济南事件发生的次日,蒋就致电国民政府表示:“如日军不悔悟,继续逞凶,则惟有出于一战,以保中华民族之正气云。”5月9日,当获悉熊式辉、罗家伦二人与福田交涉情况的报告以后,他在日记中再次愤怒地表示,如果日军进逼扩充至三十里范围之外,为国家与人格计,“必出于死战之一途矣,断断不容再忍也”。

  实际上,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在济南事件发生后的十来天里,北伐军“几乎每天都有局部的、断续的抵抗,有时则是‘有组织的抵抗’,……有的是经他(蒋)本人斟酌后改而同意的,如党家庄阻击战;有的更是由他亲自安排下令的,如济南城守卫战”。至于他在5月10日兖州会议上所决定的对日“不抵抗”方针,“不过是属于从名实关系之间产生而泛化出来的‘后话说前事’现象而已”。“‘不抵抗’在当时并非恶名”。

  事实上,当时,无论是舆论,还是南京国民政府内部,主张对日“不抵抗”的都大有人在。如《大公报》、《申报》、《晨报》、《益世报》与《民国日报》等几大报纸,都一致主张对日镇静、忍耐,否则就会中其奸计,并力倡北伐优先、统一至上;同样,这种观点也是国民政府高层的共识。

  5月5日,为了决定济南事件的应对方案,国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临时会议暨国民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联席会议在南京召开。会上,谭延闿、李烈钧、张静江、蔡元培等十三位国民政府委员几乎一致认为,还未到与日方言战的最好时机,可密令各省秘密进行战备动员,但不可轻易开战;当前的优先任务,应是排除干扰,全力专心北伐,待实现国家统一目标之后,再行对外。会议最后通过了应对济南事件的六项决议,包括:“北路大军继续攻击前进,务于最短期间完成北伐”、“蒋总司令,仍积极进行北伐,关于日本军队在济南之暴举,另由外交部提出严重抗议交涉”等。可见,在当时,坚持北伐优先,而对日妥协、退让,不仅是蒋介石个人的主张,而且也是整个国民政府高层的共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