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中国时局的分水岭——北伐战争中的赤壁记忆(2)

辛亥革命网 2016-01-20 10:03 来源:网易博客 作者:冯晓光 查看:

一九二六年八月,许多国共著名将领走马赤壁,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征战的征途中曾在赤壁(原蒲圻)的羊楼洞、官塘驿、中伙铺、汀泗桥与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军队进行过激烈战斗。

  蒋介石四临蒲圻

  就在吴佩孚到达汉口时,北伐军在鄂南猛进。1926年8月23日,作为北伐总司令的蒋介石从长沙赴蒲圻羊楼司召开会议,决定分4路攻击汀泗桥:即以第四军、第十、十二两军由崇阳、道山袭击汀泗桥;七军出蒲圻,会攻汀泗桥,八军一部协助七军由蒲圻攻打汀泗桥;八军第一、二师由嘉鱼抄攻汀泗桥。并电示何应钦,令第二十师第五十八团及机枪连准备增援潮汕,如此,第一军更无顾虑,如闽敌来犯,我军预集中主力,击破其一点。则彼必自溃。 8月25日,第四军进抵杨家岭、中伙铺;第七军到达大沙坪、桂市口;第八军各师分别集结于聂家市、云溪、临湘、蒲圻、羊楼司之间,准备沿武长路,占领汀泗桥,相机攻取武汉三镇。

  汀泗桥战役开始后,因战况惨烈,有前方将领向蒋介石请求暂停进攻,蒋介石答道:“北伐成败关键,在此一战,如果稍一泄气,以后就再也没有争取胜利的机会。吴佩孚的军队,已经是孤注一掷,只要我们能坚决坚持到最后一分钟,我们一定能获得胜利。”

  为了鼓舞士气,8月27日凌晨2时,蒋介石率北伐总司令部一行人再次离开了长沙,下午抵达蒲圻车站,亲自阵前助战,掩护与配合第四军作战。先期到达蒲圻的的第八军军长唐生智亲自到车站迎接。

  在蒲圻设立的北伐总司令部里,唐生智向蒋介石报告了前方战事情况,唐生智说:汀泗桥之役后,叶挺独立团乘胜猛追,已取得了军事重镇咸宁,这便为贺胜桥决战取得了先机。蒋介石一来就得到胜利的消息,心情无比喜悦。

  8月29日,蒋介石从蒲圻乘火车起程抵咸宁,中途经汀泗桥时,只见汀泗桥上死尸累累,惨不忍睹。蒋介石发了一番感叹:由此可知汀泗桥战斗之残烈,亦激发余迅速夺取胜利、结束战争之决心。抵咸宁的当日下午5时,蒋介石召开了有加伦、李宗仁、自崇禧、唐生智、陈可钰、张发奎、陈铭枢、胡宗铎等人出席的军事会议,与各军首脑商讨进攻贺胜桥的作战计划。会议决定由陈可钰、李宗仁指挥第4、7两军迅速夺取贺胜桥,直捣武汉,唐生智的策8军则改为总预备队,其中又分出何键一师自嘉鱼渡长江,绕攻汉口,以拊敌背。

  当天晚上,蒋介石返回蒲圻,再次对其他各路北伐大军进攻路线等方面事宜做统筹规划。

  在北伐军攻打武昌武昌的过程中,蒋介石于9月17日再赴蒲圻,作了一晚的停留和休整。第二天路经岳阳,一番游山玩水后,又赶赴江西,部署攻打南昌的作战计划。

  郭沫若夜宿陆水河畔

  1926年8月26日,担任北伐军政治部副主任的郭沫若率领政治部部分人员,从崇阳出发,经洪上步行向蒲圻进发,过了大梅畈,天色已渐渐晚了,好容易走到了一个村镇(就是蒲圻县境陆水河畔的金狮观),问起路来,据说离蒲圻还有五里路远。按照他当时的打算,想当夜赶到蒲圻县城,或许能碰上北伐军政治部主任邓演达。

  可是,天不作美,却下起毛毛细雨,同时天也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人生地疏,继续前进是不可能了。他们于是进了镇子,到村上去找个宿处。房主人看见了他们并不粗暴,把他们欢迎进屋。屋里很热,蚊子又异常的多,他们劝房主人把大门打开,在敞厅正中的土面上烧起了柴火来熏蚊子。房主人见他们还没有吃夜饭,就出门去替他们买了几升米来,又杀了两只子鸡,很殷勤地下厨准备了晚饭。晚饭后又替他们烧了些水来洗脚。

  次日早晨起来赶路,沿途遇着的都是士兵,郭沫若从他们口中探听得不少的前线上的消息。走到八点多钟的时候到了蒲圻火车站,因为与前线接近,空气便愈觉得紧张。在蒲圻车站,郭沫若碰到了代行北伐军参谋总长的职务的白崇禧,一打听,才确认汀泗桥战争已经结束,咸宁和贺胜桥一带正在开火交战,邓演达主任昨晚在司令部参加会议后,今早已经去咸宁了。他于是又登上了送弹药拉伤员的火车,向咸宁而去。

  当年郭沫若借宿过的金狮观小镇,由于修建陆水水库而被淹没,再从赤壁的地图上查找已是不可能的了。

北伐战争革命宣传队

  北伐留下革命火种

  曾参加北伐战争的将士大部分都是黄埔军校师生,其中更有一大批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些经历过残酷战役的革命志士,在战争结束后,选择留在了鄂南蒲圻,继续开展地方革命斗争。

  湖北蒲圻人李绍先,又名登甲,黄埔军校第五期政治科毕业。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政治部宣传员,参加攻打通城、汀泗桥、武昌城的战斗。1927年秋返回蒲圻组织农民革命军,发起鄂南秋收暴动。1928年4月任鄂南工作团主任。同年10月任中共蒲圻临时县委书记。1930年5月任中共蒲圻县委军事部长,组织领导“红五月暴动”。1930年8月13日在荷叶山中心坪战斗中牺牲。

  还有湖北黄陂人吴光浩,原名光皓,化名陈新。中学时期曾受到革命思想的影响,经常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刊物。1925年,经中共党组织介绍,他赴广州考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在军校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在军校毕业后,吴光浩被组织派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连长,参加北伐战争。在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他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攻克武昌后被提升为营长。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奉命到鄂南参加领导以蒲圻为中心的秋收暴动。同年9月,率领300多名农民武装,袭击占领了汀泗桥,截断了武汉至长沙的铁路交通,给敌人以很大的打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