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百年 > 体育 >

新中国体育事业七十年

  体育强则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回顾新中国七十年,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革故鼎新,社会经济发生全方位变革,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根本性转变,而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构成了中国社会整体变迁的一个缩影。站在历史新方位,梳理新中国体育七十年风雨征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群众体育如火如荼,全民健康度和幸福感不断增强;竞技体育争相打破历史纪录,民族自信心不断振奋;体育外交超越政治分歧,中国与世界“心距离”不断拉近;体育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支点不断生成。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让国际瞩目,令世人惊叹。

  1、群众体育:深度护航全民健康

  群众体育事关全民健康。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群众体育,推动体育运动社会化、全民化,体育成为民众增强体魄、振奋精神、丰富业余生活、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伴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整体跃升,全民健身的热情不断高涨。无论在体育场馆、居民社区还是江河湖畔、公园广场,参与健身的人群构成了一道道亮丽风景线。群众体育的全面展开,强健了民众身体素质,人民健康实现质的飞跃。据统计,我国人均寿命由1949年的35岁,提升到了2018年的77岁。

  七十年来,体育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从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到邓小平提出“过去我们是东亚病夫,今后要做东亚强人”,从“德、智、体全面发展”到“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这些振奋人心的体育口号,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身体力行带头参加体育锻炼,促使人民广泛参与体育运动,形成了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毛泽东一生酷爱游泳、登山,到中流击水、踏遍青山人未老是他一生的光辉写照。邓小平亦是体育全能者,游泳、散步、打桥牌、下象棋,直到90多岁他依然坚持。20世纪50年代,全国各行业系统相继成立体育协会和俱乐部,群众体育进入有系统的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后,为助推体育健身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先后出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年)《全民健身条例》(2009年)和《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2011年)等多个文件。《全民健身条例》规定:自2009年开始,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如今,越来越多的民众认识到体育健身对于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意义。

奥运冠军展示全民健身项目

  全民健身离不开体育设施的充实完备。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仅有4982块体育场地,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0.05平方米。由于场地狭窄,设施简陋,无法满足群众运动需求。经过大力发展,至1965年全国(除台湾省和香港、澳门地区外)共建成78292个体育场地,基本保障了群众需求。改革开放后,体育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2014年12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数据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共有各类体育场地169.4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46平米。相较10年前,场地数量增长99.34%,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增长41.75%。2017年,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加到195.7万个,人均体育面积达到1.66平米。体育场地数量和面积的增加,丰富了群众体育锻炼的选择,激发了群众健身热情。在城乡各类文体活动中心和社区健身场所,随时可见健身人群。公园、广场等公共场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儿童嬉戏欢、青年身姿健、老人舞姿翩,火热的场景让人备感生命悸动的美好。除此以外,机关、高校等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也逐步向大众开放,有偿使用提升了场地利用率,有效拓展了大众锻炼渠道。

  在“我运动,我健康”理念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人工作之余迈出家门,健步走、跑步、游泳、登山、广场舞、羽毛球、乒乓球等,成为国人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全国体育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0年,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达18.3%,比1996年增长了2.8个百分点。2007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了28.2%,2014年这一数据较2007年再度提高6.7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我国每年经常参与体育健身的人数超过5亿人次,其中青年和老人是主力。全民健身的普及,极大地改变了人民生活方式和健康状态,各种慢性病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大幅降低,肥胖发病率也在不断下降。

  2、竞技体育:用实力赢得世界尊重

  群众体育的普及、人民身体素质的显著提高和竞技体育的重大突破,使中国人甩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民族精神和自信心愈加振奋,全新的国家形象得以塑造。七十年来,中国运动员奋勇拼搏,屡创佳绩。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体育健儿共夺得3458项世界冠军,打破世界纪录1310余次。

  1953年,新中国的竞技体育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游泳运动员吴传玉在第一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为新中国夺得首枚金牌。从此以后,体坛喜讯频传。1956年,陈镜开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打破挺举世界纪录,创造了中国运动员的第一个世界纪录。1957年,郑凤荣打破女子跳高世界纪录,戚烈云打破男子100米蛙泳世界纪录。中国乒乓球的崛起堪称奇迹,自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比赛中赢得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后,中国乒乓球队在1961年、1965年两届世锦赛中分别以三金四银、五金的成绩强势进入世界一流强队。

  改革开放后,中国竞技体育水平持续攀升。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是中国迈向世界体育大国的开始。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以61枚金牌和总数153枚奖牌的优异成绩雄踞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引领亚洲体育的接力棒就此从日本转到中国手中。奥运赛场,则进一步见证了中国在世界体坛的大国地位。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射击金牌,实现了奥运金牌的“零突破”。中国女排在这届奥运会上亦一鸣惊人,勇夺桂冠。不仅如此,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创造了“五连冠”的骄人业绩,凝练出激励人心的“女排精神”。在洛杉矶、巴塞罗那和亚特兰大等三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名列第四位。自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中国在奥运赛场上始终位列前三,无论金银牌数还是奖牌总数都在持续增加。

  在举办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方面,1990年、2008年是两个值得国人铭记的重要年份。1990年,北京首次承办亚运会——第11届亚运会。这次亚运会规模空前,共有36个国家和地区体育代表团的5200名运动员参与赛事。中国代表团在比赛中夺得了全部金牌的3/5,以金牌数超越第二名129枚,奖牌总数超越160枚的好成绩收官——亿万中国人扬眉欢腾。2008年,中国实现百年奥运梦,在北京成功举办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共有204个参赛国家及地区的11438名运动员,参加了302项(28种)运动竞赛。这次奥运会共创造了43项新世界纪录、132项新奥运纪录,有87个国家和地区在赛事中取得奖牌。其中,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状元,成为奥运史上第一个问鼎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首次超越美国、俄罗斯等世界体育强国。北京奥运会的恢宏气势,给全世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评价说:北京奥运会是所有奥运会中最好的一届奥运会。这不光是我个人的看法,同时也是绝大部分媒体和国际奥委会的官员们的看法。8月27日,美国《侨报》发表中国时评文章指出:30年前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给中国带来了物质繁荣,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得这个国家步入一个全新时期。

  体育明星不断涌现,是竞技体育不断深入人心的集中表现。姚明在2002年以状元身份登陆NBA,在九个赛季中8次成为全明星中锋;2016年,入选NBA名人堂,成为篮球殿堂级球员。刘翔打破欧美在田径赛场的垄断,在110米栏项目中连夺奥运会、世锦赛、世青赛和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并在2004年、2006年先后打破奥运会和世锦赛世界纪录,为110米栏项目树立了新标杆。孙杨是世界首位在男子200米、400米、800米和1500米自由泳项目上,均获冠军殊荣的选手,他所创造的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此外,李娜在女子网球、丁俊晖在斯诺克、邹市明在奥运拳击、王濛在冬奥会短道速滑等项目上纷纷加冕。

  3、体育外交:拉近国家间的“心距离”

  20世纪50年代初,体育作为“外交先行官”成为中国沟通世界的桥梁。1954年,中国政府派出128人的体育代表团,参加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办的第1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参赛期间,中国与苏联、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等社会主义阵营国家进行了广泛交流,在体操、游泳、田径、足球、排球等项目培育方面获得充分经验。在亚洲,中国开启了与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越南、柬埔寨等国的体育交流,向部分国家派出了援外体育教练队伍并援建了体育设施。

  “乒乓外交”,是中国体育外交史上不朽的一页。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历史性访华,引发世界轰动。实际上,在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举办地在日本名古屋)期间,中、美乒乓球队就有很多花絮值得回味。先是在观光游览中,中美两国球员无意中站到了一起;其后美国选手科恩错上中国队专车,中国队员庄则栋上前与科恩握手交谈,并赠送其杭州织锦一块;翌日,科恩回赠庄则栋一件别着美国纪念章的运动衫。随即,美国代表团向中方提出访华交流意向,中国代表团迅速向国内作了报告。毛泽东高度关注这一事项,毅然同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美国乒乓球队的破冰之旅颇为圆满,他们不仅与中国运动员切磋了球技,还领略了名胜古迹,获得了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的会见。体育推动政治,小球转动大球。访华行程尚未结束,美国总统尼克松就回应中方善意,向全世界宣布改善中美关系的五项举措,坚冰由此开始融化。1972年2月21—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政府正式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实现了中美关系正常化。小小乒乓球弹开了中美之间紧闭20多年的国门和冰冻的政治僵局,震动了全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与150多个国家展开了体育交流与合作,成为100多个国际体育组织、90多个亚洲体育组织的成员,并在不少组织中担任执委职责。在习近平主席的多次国事访问中,体育扮演着友好使节的重要角色。在出访爱尔兰、巴西、墨西哥、荷兰、阿根廷、英国、德国时,足球是他拉近双方“心距离”、建立友谊的纽带。在爱尔兰,习近平参观盖尔式运动协会总部时大脚开球的照片,成为中国体育外交的经典画面。在德国,习近平专程看望来自陕西省志丹县的中国少年足球运动员,勉励他们认真训练,提高水平。篮球、橄榄球、冰球,成为他访问美国、新西兰、俄罗斯和芬兰等国家时的体育话题。2014年2月,习近平应普京邀请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创了中国国家元首出席国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的先河。

  1992年,足球领域率先开始职业化探索。当年,全国11个城市相继成立24支职业足球俱乐部。1994年4月17日,全国足球甲级联赛在成都拉开帷幕。当天,4万观众进入成都体育中心观看揭幕战。1995年11月,四川足球上演“成都保卫战”,6万余名球迷涌入成都体育中心,“金牌球市”由此得名。足球联赛的火爆带动了足球产业的迅猛发展,俱乐部球票、球衣、广告收入爆炸式增长。1996年,辽宁俱乐部的门票收入达到1109万元;1998年,上海申花俱乐部仅广告收入高达2500万元;2015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拍出5年80亿人民币的天价版权。借鉴足球产业发展经验,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马拉松等领域的体育产业发展亦稳步推进,极大满足了人们对于体育运动观赏性消费的需求。

  互联网时代,电子竞技产业异军突起。2017年,9643万人通过网络直播观看电竞游戏《英雄联盟》总决赛,释放出体育消费多元化的时代信号。这一年,中国电子体育竞技产业市场规模达到799.6亿元,表现出很强的持续增长势头。

  健身科学化、运动专业化,成就了体育培训需求增长的内生动力,构成了体育产业持续发展的新支点。在健身房里,大众渴望获得更系统和专业的健身指导。在专业体育场馆和俱乐部,青少年热衷学习网球、游泳、乒乓球和跆拳道。广场舞也日益正规化、专业化,专业舞蹈工作者精心编排曲目动作,使广场舞融技巧性、艺术性与观赏性为一体。体育培训需求增加的背后,反映了国人追求生活品质,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

  (作者单位: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