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华天下|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113周年,辛亥网移动版

首页 > 辛亥写真 > 纪实 >

揭秘宋教仁案原始档案(4)

  从应夔丞与洪述祖的往来密电可以看出,应夔丞一直希望通过破坏国民党方面的形象,从而讨好北京方面,并获得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利益。在电报中,应夔丞曾告诉洪述祖,他从日本买到了警方的资料十万册,上面记载了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人的劣迹。洪述祖对这些资料很感兴趣,因为一旦公布这些资料,将会使国民党的声誉遭受严重损毁,从而失去重要的政治资本。洪述祖催促应夔丞交出资料,在1913年2月22日发给应夔丞的电报中,他甚至明码标价,愿意出30万元来购买。

  然而,应夔丞却始终拿不出所谓“孙(中山)黄(兴)宋(教仁)劣迹”的资料,远在北京的洪述祖也意识到应夔丞无法提供他需要的资料。但是,两人的联手行动并未停止,而且性质发生转变——升级为刺杀宋教仁。

  3月13日,洪述祖发给应夔丞的电报中,出现了“毁宋酬勋位”的字样,似乎是在暗示,如果应夔丞能干掉宋教仁,北京方面将会赏他一个重要的官职。这个诱惑,对于帮派出身、一门心思想要飞黄腾达的应夔丞来说,实在是无法拒绝。3月14日,应夔丞发给洪述祖的电报中称:“梁山匪魁,四处扰乱,危险实甚,已发紧急命令设法剿捕。”梁山匪魁,即宋江。宋江、宋教仁同姓,所指不言而喻。

  显然,在3月14日,应夔丞已经开始秘密布置刺杀行动。而武士英完全不知道,他即将参与的刺杀行动,竟然是被这么精心预谋过的。

  3月21日凌晨2点,宋教仁遇刺后四个小时,应夔丞发给洪述祖的电报,确认刺客已经行动。同一天稍后,他再次电告洪述祖:“匪魁已灭,我军一无伤亡,堪慰。”

  行凶者的结局:刺客和雇凶者都没有好下场

  案件几经辗转,在各种力量的牵扯制衡下,最终陷入死局。不过,直接凶手武士英和雇凶者应夔丞,结局都是惨遭横死。

  刺客武士英:预审之前暴毙狱中

  武士英被捕后,先是被拘押在法租界。1913年4月17日,武士英与应夔丞被引渡给中方,并转移到上海模范监狱。后又转至驻守上海海军局的六十一团营中。4月23日,武士英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他告诉看守,之前被关押在巡捕房时,染上了白虱,全身发痒。由于戴着手铐,他没办法挠痒,所以只能全身扭动解痒,导致盖的被子掉了而受了寒,但他觉得自己身体底子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后排左一为宋教仁

  话虽如此,但到了4月24日凌晨四点左右,武士英咳嗽喘息加重,呼吸困难。到了早晨,看守为他去请医生。医生还没到,武士英就已经死了。

  武士英死在审判、检察两厅预审的前一天,情形十分蹊跷,有人怀疑他是被秘密毒死。但医生的尸检结果表明,他的肺、肝、咽喉上略有淤血,大肠和胃内没有毒物,不是他杀。

  雇凶者应夔丞:成功越狱,逍遥五个月后被人暗杀

  武士英死后,应夔丞一直被押在案。1913年7月25日,在被关押了4个月后,他在帮会成员的帮助下成功越狱,随后潜逃到了青岛。

  越狱后的应夔丞,并没有夹着尾巴做人,反而高调通电,呼吁北洋政府为武士英和自己平反。他认为自己和武士英刺杀宋教仁有功,是为国除害。然而,武士英惨死牢中,自己也落得“栖身穷岛,骨肉分离,旧部星散”,实在是冤枉。随后,应夔丞离开青岛,搬到北京居住,他和几位旧部,整天纵酒寻欢作乐。1913年12月21日,应夔丞迁居到一所旅馆,他的父亲和妻子也迁来北京居住。

  应夔丞的做法,本意是向北洋政府邀功讨赏。他也确实见到了袁世凯。然而,袁世凯在见过应夔丞后,认为“应某狼狈,不可留也”,还认为,应夔丞刺杀了宋教仁,“不可不诛”。

  袁世凯的手下雷震春,在明白了袁世凯心思后提出,应夔丞是来投诚的,杀掉他会失信于天下。如果要杀他,以暗杀为宜。袁世凯接受了雷震春的建议。几天后,袁世凯又收到应夔丞招摇过市、大肆张扬的消息,随即命雷震春迅速了结应夔丞。

  雷震春找到应夔丞,假装转达袁世凯的意思——为避免惹人耳目,希望他暂且到天津避一避。应夔丞一口答应,并于1914年1月9日乘火车赶往天津。应夔丞坐的是头等车厢,随身还带了两名佩枪保镖,按理说,常人很难接近他。但火车开到杨村附近时,应夔丞却被突如其来的刺客连刺两刀而死。刺客随后顺利逃脱。

  参考书目:

  《民国的开端——宋教仁评传》 张晓波 著

  《谁谋杀了宋教仁?》 张耀杰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