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2)

辛亥革命网 2021-05-22 10:00 来源:团结网 作者:秦雪 万李娜 查看:

5月17日,由民革中央、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开幕。

  据主办方介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举办此次研讨会,既是为了深刻理解孙中山爱国、革命、不断进步精神,更是为了充分认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开辟伟大复兴之路的初心使命、光辉历程、卓越贡献和历史经验,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怀,汇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识和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历史借鉴和精神动力。5月18日研讨会还将举行学者论坛和学术沙龙。

  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孙继业、民革广东省委会主委程萍、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金以林,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的特邀专家学者和嘉宾,全国政协办公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民革中央各工作部门、团结报社、团结出版社有限公司负责同志出席研讨会。参加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学会2021年理事会会议的理事,以及民革北京市委会孙中山研究学会、文史和老龄工作委员会的同志列席研讨会。

  精彩观点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主任 王奇生: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迅速崛起的重要关键的因素,1927年国共分家之前,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规模仅次于苏联共产党。其他国家的共产党早期没有这样一个统一战线平台,而这个统一战线平台则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发展和崛起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中国历史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郑大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共同追求。孙中山为中华民族复兴做出了三点贡献:他最早提出振兴中华的思想,开创了中华民族复兴思想之先河;他提出了通过发展经济、教育等方式赶超西方的思想;他认为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必须要恢复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 王正:

  孙中山是一个学贯古今中外的革命家和思想家,他很早便开始正式谈论并宣传社会主义。正因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阶段的最低纲领是基本相符的,所以才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共同政治基础。梳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可以让台湾同胞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不是毒蛇猛兽。

  孙中山曾侄孙、香港两岸和平协进会名誉会长 孙必达:

  对我来说,孙中山不单是一位令我心悦诚服的伟人,更是一位血脉相连的至亲。

  中山先生的事业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中山先生倡导革命,推翻了专制王朝。第二点,就是他以国家为念,以振兴中华为事业。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他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制定的建国方略。中山先生考虑得更多的是怎样让国家更富强、人民过上好日子。

  在中山先生的现代化理论框架中,经济现代化被置于杠杆地位。这一点在他的关于现代化建设的经典文献《建国方略》中具有鲜明体现。他在该书自序中说“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这体现的正是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宏伟韬略。

  在上海中山故居书房的墙上挂着一幅铁路图,上面是中山先生用红笔画的京广铁路样图。每当走进这里,我似乎就能看到多年前,先生认真地拿着地图勾勒着整个中国的发展。

  如果说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对当代年轻人的教育意义有哪些,我认为首要的就是爱国。中山先生一生都把国家和民族放在第一位。他之所以要革命、要探求现代化,就是因为他爱这个国家,希望整个民族能够强大起来,能更上一层楼。(记者 吴姝静 采访整理)

  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民革山东省委会主委 孙继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110周年。这次研讨会的主题“孙中山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对于纪念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都有重要意义。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国共两党基于共同的政治基础和革命任务,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必然结果。其中,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是孙中山联俄联共政策的思想根源,且是其中最先进之因素,是推动孙中山先生一生不断革命、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因。民革研究孙中山思想,就是要继承其思想中最先进的部分,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

  (记者 万李娜 采访整理)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中国史教研室主任 王学斌:

  重温第一次国共合作这段历史非常必要,应该秉承大历史观,立足古今、面向未来去看这段历史,这样可能获得更多启示。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产生的,中国与世界永远是互动的,是一脉相承的。历史促使两个政治力量能一同往下走,靠的不是纯利益,而是共识。我认为这种共识有三个方面——历史共识、文化共识、价值共识,共识越深,凝合力就越强。

  (实习生 王佳雯 采访整理)

  民革江苏省委会理论研究与学习委员会委员 罗志: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国内面临着民族解放、民主革命、民众启蒙等多重历史任务交织的时代建立的,虽然短暂,却是近代中国革命力量第一次“大整合”“大演练”“大比武”。

  初生的中国共产党,从此站在了中国政治舞台的聚光灯下,扩大了在社会各阶层中的影响力,开始一系列政治、组织、作风等自身建设,在领导工农运动中培养了大量干部,初步掌握了一部分革命军事武装,并取得了丰富的政治斗争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一幕幕壮丽史诗,由此开始书写。

  (记者 鲍家树 采访整理)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会常务理事 张学继:

  1924年1月20日至2月6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这次大会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

  孙中山一生始终没有停下探索真理的步伐,从旧民主主义发展到新民主主义,是孙中山革命思想与实践的最后一次飞跃,这也是他“对于中华民族最伟大的贡献”之一,充分体现了孙中山一生追随世界进步潮流并与时俱进的可贵品质。

  在孙中山毕生探索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再接再厉,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已经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复兴道路。饮水思源,孙中山的开创之功不可磨灭。

  (记者 鲍家树 采访整理)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王杰: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拉开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大幕,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谱写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朽的篇章。

  国共合作的伟大功用在于它的“昭示性”:“三大政策”催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萌发;统一战线绽放民主革命老区的“广东制造”;黄埔军校孕育了中国共产党建军的摇篮。从而揭示中国新民主革命运动开篇的新视角与新样态。

  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的民主革命经历了多次道路的抉择,正是在一次次血的教训中,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确路线方才得以被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成为时代的必然取向。(实习生 王佳雯 采访整理)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赵立彬:

  孙中山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的关键,通过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行三大政策,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中国共产党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获得巨大发展,在此期间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积累了丰富政治经验,锻炼了杰出领袖人才。可以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奠基阶段。

  统一战线在当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无论两岸统一、民族复兴,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都需要借鉴这一宝贵经验,让朋友越来越多,让可以联合的力量越来越强;让敌人越来越少,让阻碍历史潮流的力量越来越小。统一战线在今天,依然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法宝。(实习生 王佳雯 采访整理)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讲师 马思宇:

  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上世纪20年代,他于山重水复之际,从苏俄处觅得政党转型之道,挽救了国民党衰败的命运。所以,国民革命不仅是一场全民革命,同时也是一场自我革命。无论是改组结构,整肃党纪,抑或携手中共,倡言反帝,无一不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这些都值得后人学习和记取。

  (实习生 王佳雯 采访整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