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杨仙逸后人齐聚中山忆往事
辛亥革命网 2014-12-10 08:51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高薇 张建国 查看:
日前,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孙必胜和杨仙逸将军的外孙杜利威齐聚杨仙逸中学,围绕“爱国圆梦·薪火相传”的主题,讲述了孙、杨两家的革命事迹。
“为纪念杨仙逸将军,孙科受父亲孙中山吩咐,协助杨仙逸妻子程度纯女士创办了杨仙逸中学,孙科为该校的董事之一。”日前,孙中山先生的曾侄孙孙必胜和杨仙逸将军的外孙杜利威齐聚杨仙逸中学,围绕“爱国圆梦·薪火相传”的主题,讲述了孙、杨两家的革命事迹。
“百年前孙、杨两家是革命伙伴,现在依旧是挚友。”一开场,孙必胜就如此介绍。他说,杨仙逸的父亲杨然是孙中山的革命追随者,对孙中山的革命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从送自己的儿子去学习航天航空技术到让儿子回国跟随革命,以及创办杨仙逸中学,都说明孙杨两家关系密切。
从小在美国长大的杜利威对外祖父的这段经历也并不陌生,接过话筒便用并不熟练的中文说了一句,“我是中山人”。他说,自己从小在美国夏威夷长大,外祖父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成长。“当我还是一个婴儿时,我就得了小儿麻痹症,不能再正常站立,但我爱上了冲浪。”杜利威说,“虽然先天条件不足,但后天的坚持和努力仍让他取得成功,成为当地知名的冲浪选手。”
讲座中,杜利威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讲述了外祖父结识并跟随孙中山先生,组建我国第一支飞行队到最后牺牲的故事。他还提到一个细节:“我外祖父本名不叫杨仙逸,是曾祖父认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故取其字‘逸仙’,给自己最小的儿子—我的外祖父作名字。可见当时孙、杨两家情谊深厚。”杜利威还展示了孙中山为杨仙逸将军亲笔题写的“志在冲天”等珍贵图片。
据了解,杨仙逸中学建成于1925年,坐落在中山市区西林山麓。学校曾先后被称为大公中学、雨芬中学、石岐联中、石岐二中、仙逸中学及杨仙逸中学等。在上世纪80年代,该校曾提出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办学理念,并成为全国“普职结合”的示范校。
“百年前孙、杨两家是革命伙伴,现在依旧是挚友。”一开场,孙必胜就如此介绍。他说,杨仙逸的父亲杨然是孙中山的革命追随者,对孙中山的革命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与帮助。从送自己的儿子去学习航天航空技术到让儿子回国跟随革命,以及创办杨仙逸中学,都说明孙杨两家关系密切。
从小在美国长大的杜利威对外祖父的这段经历也并不陌生,接过话筒便用并不熟练的中文说了一句,“我是中山人”。他说,自己从小在美国夏威夷长大,外祖父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成长。“当我还是一个婴儿时,我就得了小儿麻痹症,不能再正常站立,但我爱上了冲浪。”杜利威说,“虽然先天条件不足,但后天的坚持和努力仍让他取得成功,成为当地知名的冲浪选手。”
讲座中,杜利威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讲述了外祖父结识并跟随孙中山先生,组建我国第一支飞行队到最后牺牲的故事。他还提到一个细节:“我外祖父本名不叫杨仙逸,是曾祖父认同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思想,故取其字‘逸仙’,给自己最小的儿子—我的外祖父作名字。可见当时孙、杨两家情谊深厚。”杜利威还展示了孙中山为杨仙逸将军亲笔题写的“志在冲天”等珍贵图片。
据了解,杨仙逸中学建成于1925年,坐落在中山市区西林山麓。学校曾先后被称为大公中学、雨芬中学、石岐联中、石岐二中、仙逸中学及杨仙逸中学等。在上世纪80年代,该校曾提出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办学理念,并成为全国“普职结合”的示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