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一百年 孙中山故里成为两岸情感交汇点(2)
辛亥革命网 2011-07-14 0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李徽 查看:
故居后的“龙耕”复原了孙中山幼年耕种劳作的农田景象,成为了集历史农耕文化展示和现代生态农业示范于一体的综合展示区
1894年春,孙中山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希望他接纳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图伟略。在革命风起云涌的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回乡,最后一次回到翠亨村小住。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伟人成长和生活的痕迹。
如今的翠亨村已经成为“历史文化名村”,民居展示区保存布置了当年村中家舍、作坊、药铺、更楼等一系列建筑和生活起居场景。此外,故居后的“龙耕”复原了孙中山幼年耕种劳作的农田景象,成为了集历史农耕文化展示和现代生态农业示范于一体的综合展示区。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馆长萧润君告诉记者,如今的翠亨村通过对旧有民居、农田的保存和复原,立体展示了孙中山及其成长初期的社会环境,突破了传统名人故居中“故居+辅助陈列”的惯有模式,建构融合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立体而多元化的陈列展览体系,使故居成为兼具浓郁历史文化底蕴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博物馆,让参观者可以更加立体化地认识、了解孙中山的成长经历、爱国精神和思想脉络。
翠亨村的一草一木,都留下了伟人成长和生活的痕迹
萧润君认为:中山精神走过百年仍具重要的现实价值。孙中山作为华人世界的一面旗帜,也是两岸共同的情感纽带和交汇点,“翠亨村每年都会接待很多台湾游客,大家对中山先生生活过的地方,关于他的故事非常感兴趣;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对台北的孙中山纪念堂也是青睐有加,足可见中山先生在两岸间的感召力。”
萧润君也透露:因应辛亥百年的到来,中山市也将在今年把每年传统的“孙中山文化周”扩充为为期一月的“孙中山文化节”,吸引更多两岸和全球华人参与其中,进一步传播和弘扬中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