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件藏品细诉辛亥革命风云

辛亥革命网 2011-07-06 00:0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何裕华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昨日,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军品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建平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耗二十多年之时、穷数十名成员之力,该协会已收集了约2000件辛
 

  100年前,中华大地风起云涌。广州起义打响了辛亥年革命党人反清斗争的第一枪,唤醒了国民革命意识;随之而来的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这是中国人应世代铭记的一段历史。”昨日,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军品专业委员会主任陈建平接受羊城晚报专访时表示,耗二十多年之时、穷数十名成员之力,该协会已收集了约2000件辛亥革命实物藏品,且大部分尚未展出过,“我很想借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的机会,让它们向公众诉说历史原貌。”

起义烈士使用过的铜水煲上有同盟会誓词

  走遍世界“收垃圾”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陈建平出身于革命家庭。“上世纪20年代初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爷爷加入中共革命阵营,‘4·12大屠杀’时,爷爷带我爸流亡到澳门,再辗转到香港;抗日战争时期,我爸又从香港回到广东,加入了东江纵队。”

  陈建平表示,直到上世纪80年代,父亲才把爷爷的遗物几个农民运动徽章交给他,“此后,我开始大量研读近代史书,四处收藏与历史事件有关的徽章和其他实物”。

  陈建平对辛亥革命的文物特别感兴趣。二十多年来,他跑遍了全国各地。因支助辛亥革命的多是华侨,他也常去美国和东南亚收购文物。“很多拥有历史文物的人都把我们称作‘垃圾佬’,他们认为是‘垃圾’的破旧物品,在我们眼里都是珍宝。”陈建平自嘲,“我们是走遍世界‘收垃圾’”。

  有时,陈建平也会遇到因担心文物去向而特别难说服的老人家,但陈建平对近代史和藏品的了解以及向公众传播史实的热诚,往往能打动“顽固”的文物拥有者。当然,光有热情还不够,还要舍得花钱。

  辛亥藏品尤为多

  在海珠中路的“藏宝阁”里,陈建平向记者展示了部分辛亥革命藏品。“这枚‘革命军功牌’,是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颁给‘三·二九’广州起义的敢死队员的军功奖牌,也是我收集的第一件辛亥革命藏品。1990年,我在侨乡台山一座拆迁房的墙脚挖出来的。”陈建平介绍。

  除了军功牌,还有同盟会颁给“湘支部”的同盟功勋奖牌。据考证,奖牌是中华民国元年,新政府颁给为辛亥革命出钱出力者及有特殊功绩贡献者的。此外,还有印有“中华民国大总统孙(奖)”等字样的奖牌等。2004年,这些藏品曾供民革广东省委、民革广州市委主办的“历史徽章珍藏展览”展出。

  “光徽章就有20多枚,还有30多把军刀、大量纸状实物(收据、证明、奖状等)、纸币和其他实物,我们现有的与辛亥革命有关的藏品多达2000件。”陈建平说,“大部分都没展出过,例如刻有同盟会会旗和井字旗(广东起义军军旗)、同盟会誓词等图文的铜水煲,广州起义的特制军号,大元帅像原图等”。

  珍贵实物无处展

  这么多的藏品会“待价而沽”吗?“不!向公众展出,让大家了解这段历史,才是我收藏的最大目的。”陈建平叹道,“可惜一直未能找到合适的合作者”。

  陈建平解释,起码要市一级或以上的博物馆才拥有展出这些实物的条件,包括保安级别、展柜数量等。然而,市内大多符合条件的博物馆的档期已满。“我找过广州辛亥革命纪念馆,但他们不甘于借藏品做展览,而想买下,合作没谈成。武昌博物馆也找我谈过,但我希望这些展品留在广东,因为广东是革命的策源地”。

  羊城晚报记者立即联系了广东华侨博物馆馆长王明惠。王馆长欣喜地表示,该博物馆正筹办大型“华侨支助辛亥革命”历史展览,需要大量与华侨有关的辛亥革命实物藏品,非常乐意与陈建平合作。陈建平很高兴,“希望这次合作能成功,让更多人通过文物了解辛亥革命的原貌和伟大意义。”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4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