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孙中山精神与全民修身”为主题的城市论坛
辛亥革命网 2012-03-11 00:00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梁东麒 查看:
昨日,由市委宣传部主办的 "孙中山精神与全民修身"城市论坛在孙中山纪念堂前举行,市民与专家共同探讨修身之道。本次论坛特别邀请了长期研究孙中山精神的省社科院原院长张磊、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林家有、中山市社科联主席尹绪忠、中山市文联主席胡波到场,与市民面对面探讨孙中山精神与全民修身的内在联系。
什么是修身?
什么是修身?是当天论坛讨论最为激烈的问题,专家学者与市民互动发言、得出了一个为大多数人认可的结论,修身应该具备几个关键词,“长期”,“自查自省”、“为己及人”、“自我实践”。
首先发言的张磊提出,修身其实是一个结合自我的实践过程,人的自觉因素很重要。他举例说,在孙中山的战友中,许多人都用了一个办法来自我监督,每天准备黑、红两堆豆子,做一件好事放一个红豆,有一个不好的念头就放一个黑豆,每天晚上看豆子数量反省当天功过。这种每日自省其身,就是一种修身,值得现代人借鉴。
林家有则认为,修身的重点要在人,且修身做人应该在做事之前。作为一名高校老教授,他一直保留着一个传统,教学第一课就是教做人。在他看来,做人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做学问的高低,尤其现在年轻人思想多元化,知道东西比较多,不太会尊重他人,亟须修身再治学。
“修身是一个社会非常漫长的过程。”尹绪忠在讨论什么是修身时,着重加入了一个限定词“长期”,他认为,修身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个运动,这个社会转型不是简单的过程,需要时间来慢慢转化,所以修身还是一个漫长的社会过程。
胡波则认为修身是从内约束人的一种行为。
该如何修身?
说到如何来修身,现场群众的发言最为踊跃,其中不乏“诚信”、“平等”、“尊重”、“慈爱”、“身边小事”等关键词。
来自企业的一名男嘉宾以最近我市出现的“假冒进口牛肉”事件,阐述了修身应该从“诚信”做起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城市首先需要的是人与人、商家与顾客之间的诚信。
一位女嘉宾则提出,修身不能缺乏“孝顺”,她说现在通讯越来越方便、人们无时无刻不通过网络、微博,关心千里之外的小事,却忘记了要给自己的老父母一个问候。
“我觉得修身就是好好学习、关心身边的同学、朋友。”一位初中生的回答,深得胡波的认可。胡波认为,做好自己的本分的事情,确实也是一种修身,从自己岗位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对小区保安、清洁工人的一声亲切问候,就是开展修身最好的方式。除此以外,胡波还认为写日记的记录生活方式,是自我反思、明辨是非的好方式。
张磊特别提醒,在开展修身的过程中,要有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市民的思想境界可以更高些,可以与民族复兴、社会发展结合起来。思想标准定得高些,在做身边的小事时,才会有一个更清晰的是非标准,有正确对待是与非的态度。
孙中山精神可作修身基础
昨日与会专家普遍认为,中山市开展全民修身活动,孙中山精神精髓是最可取的修身思想基础。
林家有用了孙中山宽容政敌的两个实例,说明孙中山精神与全民修身的共同之处:章太炎当年曾反对孙中山,还讽刺孙中山是不是懂中国字,且处处与孙中山作对。孙中山却非常坦然,在南下护法时,还请章太炎到广州相聚,使章太炎在弥留之际对孙中山的印象有大的改观。另一个是孙中山先生在伦敦时,清使馆翻译邓廷坚对孙中山进行诱捕,孙中山后来却没有记恨,仍然重用之。
孙中山精神是伟大的,林家有认为,中山修身行动应更多从孙中山精神这座大山中取材,作为中山修身行动的思想基础。